傳說中的「廣東省雙龍壽字幣」試鑄錯版幣被離奇傳世

根據史料記載,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本是為了給慈禧太后老佛爺祝壽而鑄造,是廣東省率先引進英國機械鑄造的錢幣。據張執群先生收藏的《銀圓造幣鋼模大全》一書中記載:“廣東省造壽字銀幣”鋼模數套,分為:“七錢二分”和“一兩”共兩種。其中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庫平壹兩分為陰翼文和陽翼文版;庫平七錢二分版。這也印證了王述生先生所著的《述庵秘錄》中所述“時內地通用銀,廣東獨制銀幣”一說。張炯伯亦在其《廣東省造壹兩銀幣》一書中稱:“惟本品因未計年,殊難遽斷,然觀其圖案,諧作福壽,環繞雙龍,幕無英文,意含頌祝,大異常制。”由此種種記載以推,廣東雙龍壽字幣是為頌祝壽旦而鑄,不屬流通錢幣。據傳事後被回爐,只留十幣以為樣板予以封存。而後清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倖存下來的廣東省造雙龍壽字真的可謂鳳毛麟角,世間又有幾人能一睹其風采?

傳說中的“廣東省雙龍壽字幣”試鑄錯版幣被離奇傳世

來自網上圖片資料:廣東省造庫平重壹兩雙龍壽字幣樣

傳說中的“廣東省雙龍壽字幣”試鑄錯版幣被離奇傳世

來自網絡資料圖片 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幣樣

近日,廣東省江門市楊先生回老祖屋打掃衛生,無意間從楊先生家老太婆曾經用過的老舊箱底找出一枚生滿黑青鏽跡的錢幣。楊先生隨手從地上撿起嫩沙子,在水龍頭下擦洗錢幣,才顯出圖案文字。而後楊先生上網查閱資料,才知道是雙龍壽字幣。楊先生口述:“老太婆當年曾經是縣太爺的使喚丫鬟,應該是長大了嫁人時的隨嫁之物。上輩人從來不曾提起,推算應該壓箱底七.八十年之久了。”

傳說中的“廣東省雙龍壽字幣”試鑄錯版幣被離奇傳世

楊先生家傳幣

傳說中的“廣東省雙龍壽字幣”試鑄錯版幣被離奇傳世

楊先生家傳幣

傳說中的“廣東省雙龍壽字幣”試鑄錯版幣被離奇傳世

楊先生家傳幣

本月的23號,楊先生攜帶錢幣求教鑑寶專家曾漢光老師,經鑑定此幣為當年廣東雙龍壽字幣的試鑄錯版幣。經度量,此幣直徑:38毫米,重量:20·37克。 比對已經現世的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的數據皆不相吻合。據查閱資料,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的數據分別為:(大直徑45毫米,37克左右); ( 中直徑40至43毫米,26·6到27克之間); (小直徑39毫米,26·6至27克)。而且,楊先生的家傳廣東雙龍壽字幣的正反面中心軸不在同一軸線上,正反面相差20度。對比數據以及正反面的不對稱,不禁令人深思:張執群先生收藏的《銀圓造幣鋼模大全》一書中記載的“廣東雙龍壽字銀幣”鋼模數套,究竟實為幾套?模板是如此的精美絕倫,雕刻,壓鑄工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何又會出現正反面不對稱的現象?錯版幣本應回爐再造,為何又陰差陽錯流傳於世?楊家太婆當年的主人是否曾經參與“廣東雙龍壽字幣”的鑄造工作?不然此幣又怎麼流落民間?

歲月如梭,或許箇中緣由已無從探究,但歷史終究會留下痕跡。此錢幣目前世間真可謂獨一無二,實為珍罕。世人終會在它身上研究,解讀歷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