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爲買手機拒絕還貸?

最近,一則“校園貸”的消息再度刷爆朋友圈,而這次的輿論焦點,卻集中在了大學生身上。

近日,400多名在校大學生被廣西某金融貸款公司告上了法庭。

據瞭解,這400多名大學生通過一款名為“704校花貸”的業務申請貸款購買高檔手機,學生拿到該公司提供的高檔手機後,需分12期付清貸款

但是,債務形成後,學生沒有清償相關債務,被貸款公司告上法庭,結果卻沒有一個學生應訴。

最終在法院的調解下,也只有三個學生還了錢,還是因為怕影響不好,丟了工作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法官表示懵逼,問他們為啥不還錢?

大學生們理直氣壯地說——因為校園貸屬於非法放貸,所以他們不用還錢!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果然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相信這樣的解釋也會讓你覺得不可理喻,高校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社會的精英人才,怎麼能幹出這樣不可理喻的事情呢?

然而,就在輿論一致攻訐大學生時,劇情突然來了個大反轉——不可理喻的那一方,其實是校園貸平臺!

這個校園貸平臺,是一個標榜兼職換購的應用。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他首先通過在校園內宣傳免費贈送電腦、手機,吸引學生的注意。而學生可以通過兼職換取工時抵消商品的分期款項。如果不兼職,就分期還款。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互利互惠的模式

,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自己心儀的商品,既能鍛鍊自己,又能有所收穫——然而,天下真有這麼好的事情嗎?

首先,你以為兼職就這麼好做嗎?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APP裡的兼職總共沒幾個,竟有2000個人搶,這不明擺著讓你還不上錢嗎!

甚至有網友說,自己在該平臺換購了臺蘋果6,做了兩三個月兼職後,這個“校花貸”直接就不發兼職了。

接下來,大學生們就想,錢都借了,既然兼職做不了了,大不了我還錢可以了吧?

沒那麼容易!只要你一旦逾期,那麼後來就有天價的逾期費等著你!

有學生說,自己的本金是3500元,合同上是做10個月的兼職。後來沒有兼職,產生了逾期費後,又陸陸續續還了4000多元,這就相當於倒貼錢給人幹活啊!

更可怕的是,就算你沒有逾期,他們也會“想辦法”讓你逾期!

有個學生小田,為了還錢,從4-9月都堅持按要求去打工,但其中有兩個月沒完成工時,她都在第二個月,主動交錢彌補了,而且在聯繫工作人員之後,也確定賬單結清了。

卻在11月的時候收到客服電話,說她在5月逾期3百多欠款,現在必須交3988元。當時的補交是無效的。

根據大學生們的猜測,這個所謂的“還款時長記錄”,其實是可以被工作人員手動調整的,他們想讓你逾期,就讓你逾期;想讓你逾期多久,就讓你逾期多久!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更令人髮指的是,甚至某些地區“校花貸”的員工離職,都會因為員工捲款走人,要求學生們再還一次!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這樣的“被”欠款,終於讓大學生們忍不了了,索性不還錢了!

這下成校園貸急眼了,為了催款輕則語言逼迫,重則在門上潑油漆、在牆上恐嚇、到學校發學生的信息傳單......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高校大學生變身老賴,為買手機拒絕還貸?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會花錢僱打手,要是能拍下視頻,還有額外一千元獎勵。

有個學生,就曾因為320元沒還上,半年後翻成4000元,被貸款公司的人朋友圈公開懸賞打人。

這哪裡是“校園貸”,簡直就是“黑社會貸”!儘管平臺手段多多,但是總有一些學生們無比團結,仍然堅持拒不還款,於是就有了開頭一幕,平臺將學生告上法院!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惡人先告狀”了,隨著事件的發酵,更多的真相浮出了水面,除了暴力催收等等亂想之外,這個校園貸平臺一開始給予學生的貸款就是來路不正!

這些學生們在籤合同時,留下了身份證信息以及手持身份證的照片。於是這個“校花貸”,拿學生身份證、用學生的信息,低息向銀行貸款,然後再高息借給學生。

當學生把貸款還清後,“校花貸”沒有直接還給銀行,而直接挪用資金,導致許多大學生即使還清貸款也會造成惡意逾期。

一旦惡意逾期,個人信用報告上就會存在記錄,而若是因此被納入失信名單,那就不僅僅是一筆錢的問題了,對於大學生的整個人生都有嚴重的影響!申請貸款、找工作…….都會遇到阻礙。

當了解事件始末之後,我們只想感嘆一句——嗜血校園貸!

近年來,關於“校園貸引發的慘案”屢屢發生。這些正處於人生最美好年華的大學生們,卻因為沉重的債務,被逼入了絕路。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無力償還而跳樓自殺。

2017年4月11日,廈門華廈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內自殺。該女生累計借款257筆,最終欠款5萬餘元。其家人曾多次幫她還錢,期間曾收到過“催款裸照”。

2017年9月7日,21歲的陝西大二學生朱毓迪貸款20多萬,用於同學聚餐以及償還貸款等,當無力償還時跳江自殺。

………

當校園貸屢禁不止,當慘案屢屢發生,我們不禁要問了,這些騙子為何猖狂至此?

除了騙子本身的道德淪喪,除了監管領域的相對空白,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大學生自己。

一方面,大學生並不完全具備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因此往往會被校園貸平臺的“霸王條款”玩弄於股掌之間,欠下鉅額債款難以償還,最終以最慘烈的方式來解決。

但更重要的,是利用了大學生內心的虛榮與貪慾。

現在的年輕人熱衷於超前消費,花明天的錢,瀟灑今天的自己。玩好,穿好,用好,是一部分大學生的追求。因此,除了日常生活開銷,還有其它潛在的額外消費:校外租房、剁手護膚化妝品、最新電子產品、追星、旅遊等。

尤其是進入高校更是如此,剛剛脫離父母的管束,又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在有限的生活費無法滿足個人需求的情況下,自然會被校園貸平臺“低息借款、申請便利”的種種噱頭吸引。

“借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不只是大學生群體,我們每一個人在借貸之時,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看似便利的借款條件,背後可能就有套路滿滿的風險——平衡收支、理性消費,不要因為一時的貪慾,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