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重慶!

寫在前面的話:

別人是“無辣不歡”,小五爺是“見辣就慌”,大學同學曾也開小五爺玩笑說用了四年時間以為可以把小五爺訓練成跟她們一樣吃辣,沒想到卻遲遲未能“得逞”。畢業回福州後,口味也愈加清淡了。

儘管尋味美食不是本次重慶之旅的重頭戲,但小五爺還是有不少的發現和體驗忍不住分享。


A重慶火鍋

從機場回解放碑的路上,小五爺發現重慶街頭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幾乎十幾二十米左右就有一家火鍋店。司機師傅的解釋是山城重慶溼氣重 ,市民需要通過吃麻辣火鍋才能去除溼氣。小五爺又問,酷熱的夏天一般不吃火鍋,這些火鍋店生意怎麼辦?師傅笑了笑說,我們重慶人吃火鍋不分春夏秋冬,冬天吃火鍋,夏天更要吃火鍋,已經是一種植入骨子的習慣了。

食在重慶!

既然來了重慶,哪有不吃火鍋的道理?

和小李子、慧慧先在豆花店遇見,後又在交通茶館遇見,不得不說是一場緣分。聊著聊著又結伴一起夜遊了兩江,一起吃了重慶火鍋。

小李子和慧慧都是湖南人,自然是喜辣,為照顧小五爺口味,他們點了一份鴛鴦鍋。

食在重慶!

小李子,重大研二學生,很健談,還給小五爺介紹了一番重慶火鍋,比如什麼是必點,如何調醬料,怎麼涮...說的是頭頭是道。以下均是來自小李子介紹。

牛肚、黃喉、鵝腸是吃重慶火鍋必點的“老三樣”。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而這“老三樣”的涮法遵循“七上八下”,微卷即可,切勿涮太久,太老嚼不動。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牛肉片打上雞蛋清,吃起來更Q彈。

食在重慶!

小李子給小五爺調了一份重慶醬料,加了油碟,味道還不錯。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酥肉,有點類似東北的“鍋包肉”和油茶都算是吃火鍋的小食。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涼粉配火鍋,簡直是一絕,小五爺喝了好幾碗。

食在重慶!

小李子還告訴小五爺說,如何判斷這家火鍋好不好有一個簡單易辨的方法---姐,你回家後,把外套掛在通風處一兩個晚上,如果一兩天後衣服上火鍋味還很重就說明這家火鍋鍋底不好,如果幾乎沒什麼味了就證明鍋底是好的。小五爺試過了,這家火鍋還是可以的。

重慶的火鍋底料多是手工製作而成,多呈方塊狀(一方塊500g),當然價錢也貴一些。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B重慶小面

小五爺對面食實在是毫無好感,除了我們福州的線面。不過,重慶小面倒是挺有名氣的,小五爺也怕錯過美食。

胖妹麵食,連鎖店很多。小五爺要了一份小面,特意叮囑老闆不要放辣椒,老闆又問我要不要加麻,我說加一點點試試。小面的湯頭用的應該是高湯,就是味道太重了些。重慶小面也是本地人最主要的早餐之一。

食在重慶!

還有一次忘記叮囑老闆不加辣,端上來就是這樣的了,真的是要被辣哭了。

食在重慶!

花市豌雜麵,網上評價也是不錯。醬料好多種,認識的並不多。小五爺也要了一份,就是類似炸醬麵嘛,可是居然沒湯配,小五爺只好將就著礦泉水配著一起吃下。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C涼糕

重慶小面於小五爺來看,味道重了些,這個時候再點一份涼糕吃下,立馬去除了油膩感。涼糕吃起來有黃豆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黃豆做成的?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D豆花

川美對面的梯坎豆花店也被安利了很多次。吃起來有點像豆腐,帶黃豆味。本地人喜歡沾辣椒油吃,小五爺嚐了幾口,還是被辣到猛灌水。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E交通茶館

重慶茶館也不少,但還是多不過成都。

交通茶館的位置略顯低調,不仔細找很容易錯過。

食在重慶!

存在了近30年的老茶館,木樑結構已顯破敗,木方桌和木條凳掩蓋不住的斑駁,鏽跡斑斑的燒水壺似乎有一種道不明的滄桑感。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2005年,房主要漲租金,茶館差點要關門。“這個茶館的味道,在重慶找不到第二家,這裡的生態像是被歲月凝固了。”川美教授陳安健說,這是他和學生常來畫畫的地方,要是拆了就太可惜了。於是陳教授上書重慶九龍坡區政府,最後以自己每個月出1500元租金、茶館出1500元租金的方式,保住了茶館。十多年來,陳教授默默支付了二三十萬的租金。

老茶客們一般自帶茶杯和茶葉,2塊錢一天,無限加水,喝茶、聊天、下棋、打牌,悠哉得很.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食在重慶!


當然,重慶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小五爺只是挑重點寫了一些,小五爺有點遺憾的是南山上的泉水雞沒來得及去嚐嚐,哪位夥伴如果去重慶吃了泉水雞,要記得告訴小五爺好不好吃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