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幣色變?Token無罪,區塊鏈現在還離不開它

近日,李笑來“割韭菜錄音”被曝光,人們似乎對區塊鏈的價值投資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新的認識並不是共識,而是劃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這位所謂的“幣圈首富”,吃相之難看,恐怕已經無法通過任何方式洗白;另一派則認為,李笑來說的是大實話,真情流露,應該作為他《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書的最後一章,告訴大家,“前面都是童話,這才是現實。”

我們不禁要問,區塊鏈究竟如何創造價值?

近一年多來,數字貨幣的價格出現了劇烈波動,由此掀起巨大的投機泡沫甚至引發ICO亂象,在金融強監管時代,早已探索區塊鏈應用的騰訊、螞蟻金服、百度等巨頭公司紛紛表態:我們要鏈不要幣。

關於代幣(即Token)與區塊鏈的關係,一個通俗的認知是,區塊鏈技術是代幣的底層技術,代幣中的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一個長期的爭論是,比特幣和區塊鏈、代表經濟的“幣”和代表技術的“鏈”是可分的還是不可分的?

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辦的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卓表達了類似的困惑,“區塊鏈之所以火,和數字貨幣緊密相關。Token是區塊鏈發揮價值、激勵機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幣究竟是不是區塊鏈技術必要的條件?它在裡面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對於這個疑問,國際基金組織金融科技高級顧問Patrick Murck在上述會議中表示,“區塊鏈一般可以理解為市場基礎設施,在區塊鏈所有的案例中,都是為運算資源創造市場,每個市場都必須有自身的貨幣才可以運行,每一種貨幣都反映了創建市場社區的社會治理模式。”

Patrick Murck認為,Token的第一個作用是創造激勵機制,第二種作用是其本身在市場上作為貨幣的使用。

谈币色变?Token无罪,区块链现在还离不开它

Patrick Murck

縱觀所有Token發行的模式,Token的貨幣屬性並不是在一開始就被設計出來的。比如比特幣,最初它也並沒有被當作貨幣來設計。但是,有人炒幣發了財,有人被當韭菜割,市場上多了空氣幣和傳銷幣,Token便有了壞名聲。

SFI理事單位代表、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認為,Token本身無罪,是一個技術手段,區塊鏈更多是價值的轉移、價值的流動、價值的記賬,利用token實現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但有一個大的問題,Token在價值錨定和價值生成上經常出問題。但在價值分配等方面,Token是沒有問題的。

SFI理事、北京資配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也對Token在區塊鏈中發揮的作用表示肯定。他認為,從歷史上看,Token的功能很單純,就是一個憑證。任何一個經濟系統都需要一個憑證。由於法律不斷健全、制度不斷完善,歷史上承擔憑證功能的,包括Token,都被法律化了,變成各種票據、證券。現在關於證券的定義很寬泛,但最初始的階段其只是一種甲乙雙方的合約,最後變成一個更形式化、法律化的證券。

谈币色变?Token无罪,区块链现在还离不开它

張家林

張家林認為,區塊鏈和Token相互依存的關係,可能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主要因為相關法律還沒有跟上,且法定數字貨幣還沒有出現,在區塊鏈中,Token就被賦予了計價、定價的功能,直到法幣出現,Token才會沒有意義。談幣色變?Token無罪,區塊鏈現在還離不開它

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回顧: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週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