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點讚通許縣「四點半課堂」:修整留守兒童人生路

新华社点赞通许县“四点半课堂”:修整留守儿童人生路

新华社点赞通许县“四点半课堂”:修整留守儿童人生路

“四點半課堂”修整留守兒童人生路

“丁零零,丁零零……”放學鈴一響,9歲的柯嘉拿起書包一溜煙地往外跑。出校門拐個彎,再穿過一個小廣場,這條路線柯嘉跑了三年,熟悉得很。

吸引柯嘉的是另外一個“課堂”——河南省通許縣硃砂鎮徐匯花園社區的愛心家園。寬敞明亮的教室、舒適的桌椅、可借閱的圖書畫冊……每到下午放學,社區24名留守兒童準時來這裡報到,房間的牆壁上,貼著孩子們的書法繪畫作品以及遊戲時的照片。

新华社点赞通许县“四点半课堂”:修整留守儿童人生路

這個“課堂”其實是通許縣針對留守兒童開辦的“四點半課堂”。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柯嘉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愛心家園的“四點半課堂”讓她不再對著電視發呆,童年變得“有意思了”。

通許是勞務輸出大縣,66萬總人口中有16萬人長年外出務工,像柯嘉這樣雙親均外出的留守兒童有5100多名。

針對父母外出打工、老人無法輔導孩子的情況,通許縣依託留守兒童愛心家園開設“四點半課堂”,由當地的老師等擔任管理員,為留守兒童免費提供放學後學習輔導、娛樂和興趣培養等服務。

“農村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照顧,由於隔代教育缺陷,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明顯不高,在情感、心理、學習等方面都有些不足,很多家庭都是‘掙了票子、誤了孩子’。”通許縣民政局局長馬鴻雁說。

新华社点赞通许县“四点半课堂”:修整留守儿童人生路

“我們可以花上千萬元修一條路,為什麼不拿出幾十萬元來修修留守兒童的人生路?”這是通許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者常掛在嘴邊的話。作為全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縣,自2012年以來,通許縣開始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鄉村、社區、學校建立愛心家園,並開設“四點半課堂”。如今,通許縣已建成172個愛心家園,基本實現留守兒童“四點半課堂”全覆蓋。

“孩子們放學就喜歡來這兒,政府統一配備圖書、電腦、文體器材,只要喜歡都可以用。”硃砂鎮徐屯小學語文老師王素紅當了5年管理員,除了輔導孩子們寫作業,幫助他們發展興趣,王素紅還學會了“察言觀色”,充當孩子們的心理輔導員。

“一旦哪個孩子表現出焦慮、孤僻、自卑等情緒、行為時,就要‘單獨授課’了,有些話孩子不願跟家長聊,卻願跟老師講。”王素紅說,每個愛心家園還建有家長聯繫群,及時溝通孩子情況。

除了週一至週五開放外,“四點半課堂”還延伸到節假日。據通許縣厲莊鄉厲莊村愛心家園管理員趙秋敏介紹,在假期裡,愛心家園會聚集已經放假的孩子,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

“今年假期我們策劃了一些繪畫、手工製作、棋類等活動,還邀請了志願服務團隊給孩子上心理輔導課,開展素質拓展訓練。”趙秋敏說,今年又是一個閒不住的暑假。

新华社点赞通许县“四点半课堂”:修整留守儿童人生路

開封日報 ID:kfrb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