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撰文/夏楊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備受關注的是,“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電視報道禾花雀“極危”

這意味著,原本成群飛翔的禾花雀距“野外滅絕”僅一步之遙。可以作比的是,“國寶”大熊貓目前的狀態只不過是“易危”。

禾花雀能一時刷屏,還在於它的種群危機和其他很多動物不同,它是生生被人“吃到瀕危”的!——說起來可悲、可笑,這其中體現出來的,是貪婪,還是愚昧?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是誰製造了它的悲劇?

在“寵物”與“美食”之間

禾花雀是一種美麗可愛的小精靈,“顏值”很高,叫聲也很動聽。在北方,很多人喜歡把它養在籠子裡觀賞。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在北方它是籠中寵物

禾花雀學名“黃胸鵐”,身長只有十幾釐米,外形有點像麻雀,但胸前有一簇黃色羽毛,腰部和尾巴上長著慄紅色的羽毛,色彩比麻雀鮮豔多了。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麻雀與禾花雀有點像

禾花雀平時棲息於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灌叢、草甸、林緣地帶,主要吃昆蟲、草籽,有時也啄食農作物種子。在生態學上,整體歸屬於益鳥。一隻禾花雀一年覓食的害蟲等於5個農民一年滅蟲數量的總和。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它是捉蟲能手,是莊稼的朋友

禾花雀屬於候鳥,繁殖地在西伯利亞及我國北部一帶,每年8月之後成群結隊往南飛,遷徙到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的溫暖地區地區過冬,行程可達4000公里以上。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禾花雀的生活區域

就在遷徙過程中,它的命運遭遇了坎坷。在北方被視作“寵物”的禾花雀,在南方卻被當成了一種“美食”、“野味”、“補品”。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禾花雀在南方淪為美食

更有甚者,上世紀90年代,南方某地市還曾辦有禾花雀美食節,後被林業部門叫停。


以前吃禾花雀只限於中國南方小部分地區,後來變得更加普遍和流行。經過幾年的瘋狂獵捕,現在禾花雀在廣東地區已基本絕跡。

在利益驅使下,北方多地紛紛加入捕捉禾花雀的行列,捕獲後運往南方。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利益驅使更多人參與捕雀

太可悲!13年“吃到極危”

禾花雀在環保人士眼裡,無疑是個特殊樣本。它原本是一種普通的野生鳥類,數量龐大,和瀕危扯不上任何關係。然而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內,情況急轉直下,種群縮減速度令人驚訝!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它不幸成了被吃絕的一類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信息顯示,在2004年之前禾花雀還被列為“無危”,此後的短短13年間,瀕危等級經歷了四次上調!

需要說明的是,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按照物種受威脅程度依次分為6個等級,分別為:無危、近危、易危、瀕危、極危、野外滅絕。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密封包裝後運往南方

我們來看禾花雀走向瀕危的軌跡:2004年由“無危”變為“近危”,四年後的2008年升為“易危”,再過五年的2013年變為“瀕危”,又過四年的2017年12月5日升級為“極危”!

這意味著,如果情況得不到遏制,再有一步,禾花雀就“野外滅絕”了。前車之鑑是,長江裡的“白鱀豚”現在已經消失無蹤!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白鱀豚被認為已“功能性滅絕”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在廣州周邊記錄的數據顯示,2003-2013年還有零散數量,1-30只不等;而最近3年“在野外根本就沒見過”。

2016年11月,國際鳥盟在中國大陸的多個監測點數據顯示,目前禾花雀的數量可能只有上世紀80年代的百分之一!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野外種群迅速縮減

人類活動常常會導致物種滅絕,但多數物種滅絕有其自身因素,比如活動範圍小、繁殖能力弱、適應能力差等,但禾花雀不是這樣,它是被人類“吃絕”的!

與禾花雀命運相似的,此前有個旅鴿,它也曾經是種群數量龐大的鳥類,20世紀初遭遇人類捕殺而滅絕!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已滅絕的北美旅鴿

貪慾背後的血色利益鏈

禾花雀的悲劇在於,中醫理論認為它的肉質富含營養,有滋補強壯的作用。但若僅此一點還好,畢竟自然界中能滋補身體的東西太多了。

要命的是,在中國南方的民間,有很多人將這一理論做了進一步的“解讀”,宣稱食用禾花雀可以補腎壯陽,並稱之為“天上人參”!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不知“天上人參”說法何來

其實營養學專家坦言,禾花雀的藥效和穿山甲一樣,只是傳說而已,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其營養價值與鵪鶉、鴿子差不多。

然而以“敢吃”著稱的南方人卻相信這種傳聞。從清代開始,廣東的文獻中就有將禾花雀作為食物的記錄。但以前人們捕食的數量不大,直到上世紀90年代,食用禾花雀一度成風。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非法獵捕物變身餐桌美食

再加上禾花雀始終未能實現人工繁殖,市場需求全部是野生的。於是它遭遇了滅頂之災:在從北到南的遷徙途中,處處佈滿了死亡陷阱!

並且禾花雀捕捉起來不難。獵人們在它們常活動的矮樹叢附近張網,稍加驅趕,它們受驚亂飛,很容易“自投羅網”。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捕鳥網成了死亡陷阱

大量捕殺導致種群數量縮減,於是我國1997年出臺了法令,禁止再獵捕禾花雀。

然而法令的執行效果很尷尬,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2013年這13年間,光是在廣州和韶關兩地,查獲的被捕禾花雀就多達10萬隻!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生存危機已無處不在

很快,廣東地域範圍內禾花雀已被基本吃絕。目前地下黑市出售的冷凍品多是在北方沿海省份捕捉後運過來的。

利益驅動下,鳥販子的手法殘暴。為保證禾花雀的“品相”,他們把鳥放到塑料袋裡紮上口活活悶死,再經晾涼入箱包裝運往南方的市場。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被捕捉殺死的禾花雀

別傻了!“吃貨”的風險也不小

獵殺、食用禾花雀,暴露出人類的貪婪和愚昧。其實“吃貨們”大快朵頤時,也為自己的健康埋下隱患。

一方面,為追求利益,鳥販子會給捕捉到的禾花雀催肥。禾花雀一路遷徙,脂肪消耗很大,被捉到時往往比較瘦小。鳥販子把它們放在籠裡飼養,所用飼料除含油量較大的穀物,還會用激素類藥物。

這樣含有激素的“野味”,吃下去後會有啥效果,想想挺可怕!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催肥飼料中添加了激素藥

其次,從食品安全角度看,禾花雀活動範圍廣,有機會和不同地域的鳥類接觸,吃多了這種食物,感染不明病毒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另外,目前市場上的禾花雀都是非法捕殺的,捕獲手段中也不排除有使用毒餌毒殺的,此前就曾發生過食用野鳥後中毒的案例。

如此看來,很多人以為自己在吃“天上人參”,其實可能是“天上毒藥”!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被查獲的非法獵捕物

無論你是不是禾花雀“美食”愛好者,為了自然生態平衡,你還是“口下留情”吧。即便不做此想,僅僅為了自身健康考慮,也不要再吃禾花雀,以減少患病風險!

我們更希望,從這一刻開始,大家都能用實際行動保護這個小精靈。希望將來,我們的孩子不只是僅能在圖片中看到禾花雀,在天空、在枝頭、在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願它得到你的溫柔呵護

新聞鏈接:北美旅鴿的悲劇

在北美西部山區,原來生活著一種小型鴿子,每年隨季節變化,成群結隊地在美國落基山脈和墨西哥之間遷徙。由於這個特性,當地人稱之為“旅鴿”。

在歐洲殖民者剛到北美時,旅鴿種群數量約有50億隻,超過絕大多數鳥類。天空有鳥群飛過,幾乎遮天蔽日。但這種情況很快改變,拓荒者們為得到肉食,用鳥網、霰彈槍等捕殺旅鴿。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美國獵人捕殺旅鴿

後來隨著人口增加,對旅鴿的捕獵從探險者的自發行為變成一門生意。許多獵人湧入西部捕獵旅鴿,成噸的鴿肉被裝上火車運往美國各地。正是在這個時期,旅鴿數量明顯下滑。1857年前後,有人向州政府申請立法保護旅鴿,卻被駁回。理由是:旅鴿數量多,不必保護。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美洲旅鴿已經滅絕

美國內戰爆發後,無論是戰爭補給還是普通人食用,都需要更多鴿肉,這導致旅鴿數量再次急劇下降。到19世紀70年代,各地已很難看到成群的旅鴿。到了90年代,只能零星見到野生旅鴿了。1900年3月,一個男孩在俄亥俄州用氣槍獵殺了最後一隻野生旅鴿。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這個世界再沒有旅鴿

這期間有人試圖人工繁殖旅鴿,但效果不佳。1910年人工養殖的旅鴿只剩下一隻。而在1914年9月,最後一隻人工旅鴿也死了。這個曾經種群龐大的物種,在1766年被發現後,僅僅不到一個半世紀就滅絕了。

希望旅鴿的悲劇不要在禾花雀身上重演!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如今厄運又降在禾花雀頭上

禾花雀被吃到“極危”,悲劇背後是貪婪還是愚昧?

希望被捕的雀兒能重回自然

夏楊 出品 (資深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