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私立中學如何錄取學生

美國的私立中學從收到學生的材料到做出錄取決定,中間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招生辦的結構是怎樣的?錄取委員會跟招生辦又有什麼區別?競爭程度一般的學校和競爭激烈的學校在錄取上有何共性和不同?

一所學校的招生辦公室通常同時扮演著兩種角色:學校的大門守護者和學校的外派使者。大門的守護者有“一夫當關”的意思,嚴守學校關卡,篩選新加入的成員;學校的外派使者意在作為學校的代表,主動向社會展示學校服務並推廣學校的品牌。這兩種角色相輔相成,使這所學校的生命力得以延續。至於學生和家長,更關心的自然是前者,比如學校從收到學生的材料到做出錄取決定,中間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招生辦的結構是怎樣的?錄取委員會跟招生辦又有什麼區別?競爭程度一般的學校和競爭激烈的學校在錄取上有何共性和不同?

  • 招生辦公室和錄取委員會的區別

在美國的私立中學裡,招生辦公室和錄取委員會並非同一個概念。招生辦公室一般由5~10位全職的工作人員組成,職責分為兩類:一部分人屬於行政支持,比如前臺招待、學生材料的收集、面試時間的安排等等;另外一部分人是招生官,由招生辦主任帶領3~5位副主任,進行面試、審閱學生材料等工作。一年中,招生官花在審閱學生材料上的時間只有3個月,大部分時間是在做學校推廣,參加全國的各類招生會以及拜訪國內外的各種學校。為什麼推廣如此重要?因為不管一所學校名氣有多大,都會存在競爭對手。一旦學校放慢或者停止品牌的推廣,很快就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搶佔了優秀的學生。這個道理在高校的圈子裡也是如此。所以當你收到一些名牌大學招生辦的電子郵件時,請不要緊張,也不要太把它當回事,這不過是他們的一種推廣方式而已。

私立高中的招生官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優秀的初中。新英格蘭地區(美國東北部的幾個州)的寄宿高中,就非常重視紐約、波士頓地區的私立走讀初中生源和同地區的寄宿式初中,如The Fessenden School或者The Bement School。這些學生既有經濟能力,又受到過良好的小學和初中教育,總體素質較高。用招生官的專業術語來講,這些學校就是feederschool(即源頭學校),提供源源不斷的好生源。因此不少美國家長在為孩子擇校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初中跟高中、高中跟大學之間這種長久以來的默契。包括美國頂尖的大學在內,雖然高校不會公開承認,但是私下都有一些默認的、歷史性的feeder schools。

出於這個原因,現在有不少中國和韓國家庭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進入頂尖的寄宿高中,早在初中的時候就安排孩子進入源頭學校,比如說The Bement School和Deerfield Academy相互之間就有很高的認可度。美國還有一些座落於南部的、非常優秀的寄宿高中,如弗吉尼亞州的Woodberry Forest School,他們為了能從新英格蘭地區吸引到學生,打開新市場,往往會在錄取政策上稍微放寬要求。中國家長如果願意走出新英格蘭,放眼全美的話,入讀一所頂尖的南部寄宿高中也是好事。

錄取委員會跟招生辦的不同在於:前者不用參與推廣,只專注錄取工作,因此工作也是季節性的,集中在1月到4月之間,也就是學生提交材料到收到錄取通知書之間的時間段。錄取委員會的組合,除了幾位全職的招生辦招生官之外,還有來自教學、教導處、體育部門的代表。因為我當時既負責國際學生的英文課程,也負責國際學生事務,所以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委員會一員。同時我和其他兩位老師在錄取委員會之下又成立了國際學生錄取委員會。

  • 錄取的過程

不管是美國的高中還是大學,做過錄取工作的人都知道,錄取學生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情,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學校。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錄取的決定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也不像中國的中考或者高考那樣,有個具體的數字可以依賴,極其簡單。對一個學生的評判,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主觀的行為,嚴重依賴於招生官的個人背景、生活經歷、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我們經常會說錄取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

國際學生申請美國學校,自然會有天生的優勢和劣勢。劣勢在於,因為錄取是個主觀的決定,而且審閱學生申請資料的老師絕大部分是美國人,所以國際學生的母文化的獨到和微妙之處難免不能完全被理解或欣賞,這是一種文化限制。比如說一箇中國學生有多年的集郵愛好,並對郵票小有研究,但不管是從個人經歷還是從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取向來講,招生官都不會跟這位學生產生共鳴。

不管是哪所私立學校——初中或高中,寄宿或走讀,錄取率高或錄取率低,錄取的工作程序和決策原理都大同小異。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做招生工作的老師每幾年都會在圈子裡的不同學校之間流動。比如我的一位同事,原來在我們學校招生辦當副主任,今年就受聘於另外一所私立學校擔任招生辦主任的職務,人往高處走嘛!同樣的道理,其他學校的人才也會流到我們學校來。

從家長的角度來講,在申請學校的整個過程中,最焦慮的時間段無非是在提交材料之後到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前,每天是如坐針氈,在發佈錄取通知書那天,甚至會有家長整夜不休地等在電腦前。

那麼,當學校收到學生提交的材料之後,又是怎麼一個程序呢?錄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學生材料,由招生辦的行政人員確定完成。如果材料齊了,那麼就會放入“等待閱讀”的櫃子裡;如果有材料缺失的,會被放入“材料不齊”的櫃子裡。

每一位學生的材料一般會由三位不同的老師來審閱,而且三位老師獨立完成審閱並做出評估,為的是保持客觀性。老師根據自己的時間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審閱學生材料,一般就在招生辦公室。沒有招生辦主任允許,任何人都不可以從這裡帶離學生材料。

當一位學生的材料經過三位老師的審閱之後,就會被轉移到招生辦主任處,等待最後的評估結果。評估結果會分為ABCDE五個級別,如果是被評為最後兩個級別,那麼這位學生就出局了,不會到下一輪。有些學校用的是不同的等級標籤,如著名的Philips Exeter Academy,他們將所有的申請者分為四個等級:A1,A2,A3和R,R是Reject的縮寫,表示拒絕,A1是得分最高的一類學生,意味著立刻錄取。R和A1這兩者都沒有什麼懸念,錄取決定很輕鬆,不存在爭議,錄取委員會花更多的時間在A2和A3兩個人群。

從收到材料到出評估結果,這其中的步驟,無論在頂尖學校還是普通學校都是類似的,兩種學校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評分之後所發生的事情。

頂尖學校的門檻會很高,申請的人也多,所以他們是從上往下取,也就是說從A等級的學生中開始選人,如果錄取滿了,那就不再考慮B或者C,而普通的學校會從下往上走,從C開始往上都會被錄取。簡單來講,頂尖學校的錄取是選拔,不管成績有多高,只有比別人更高、更出眾、技壓群雄,你才能獲得錄取,但是對於普通學校來講,只要你達到了他們的標準,就會被錄取,至於你超出標準多少,並不是很重要。如果你比該校的平均水平高出很多,那麼可以考慮去申請獎學金。由於現在中國的留學生人數如同滾雪球般增長,“一般的學校”每年都在變化,很快就變成“非一般”了,因此僅僅從排名來判斷一所學校的錄取政策,是不可靠、也不科學的。

  • 錄取的幾大標準和因素

錄取的因素分硬性和軟性兩大類。硬性的如標準化考試和學校成績單,軟性的包括老師推薦信、面試、文書等等。

(1)學校成績單

不管申請美國高中還是大學,成績單是最重要的。招生官看成績單不僅僅是看各科分數,還會細看學生選課的難易程度,以此來判斷學生學業的準備程度。但是美國學校在對待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時,其實並不能在成績單裡獲得多少信息,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的成績單過於簡單。

首先,中國的成績單沒有課程細分類。比如數學課,成績單上並不會分代數和幾何,就是籠統的數學,因此招生官從成績單上無法瞭解學生到底學了什麼數學;

第二,中國的課程都是統一的。學生在同一個市或省都上一樣的課,除了某些重點高中開辦競賽班之外,絕大多數人的課程是一樣的,因此也不存在難易程度之分;

第三,學生提交的成績單普遍都是90分以上,招生官分辨不出分數的質量。因此美國寄宿學校會淡化來自中國大陸的成績單的份量,更加重視其他因素。如果學生在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有過短期或長期的學習經歷,那麼海外的成績單往往因為可靠性更高,更被招生官認可。

(2)SSAT/TOEFL

因為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學校和課程的安排種類繁多,相互之間很難具有客觀的可比性,所以標準化考試的作用就是能夠讓招生官有個基本的對比。招生官看待SSAT,重點是分析各部分的百分比,而不是具體分數。對於頂尖的寄宿高中,如Philips Exeter Academy來講,學校的平均分為90%。SSAT的寫作部分並沒有分數,但是招生官特別喜歡閱讀學生的寫作,一篇幾百字的作文要比一堆數字來得更具體、形象,能夠更直觀地判斷孩子的語言能力、性格、思想成熟度等。

對於TOEFL分數,多年前並沒具體要求,不少學校現已經明文提出100分為基本條件。有讀者肯定會問,申請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也不過是要求100分,申請高中怎麼也如此之高?其實這種高要求是針對韓國學生和中國學生而言的,就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申請的人數很多,而且又能考試。同時要注意,兩個同樣是TOEFL100分的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必須平衡。招生官更傾向平衡的學生,而不是兩項滿分、另外兩項20分的學生。

(3)錄取面試

面試分兩種:校園面試和視頻面試,前者更具有錄取優勢。

面試在錄取決定中佔有很高的比重,特別是美國學校面對中國學生的時候,面試的重要性會超過成績單甚至是標準化考試。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成績單本身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比如課程安排;還有後天的人為問題,比如可信度。其次,美國人認為中國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都是高強度培訓出來的結果。招生官已經瞭解到:有中國學生停學半年到一年,接受考試培訓,因此僅僅看分數不能判斷中國學生的真實能力。第三,面試是直接的、隨機的,學生不管如何去準備,只要和招生官交談30分鐘之後,“真假李逵”就能夠很容易看得出來。

面試的時候,招生官會從三個方面來觀察學生:語言能力、性格特徵和對學校的興趣。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語言能力,國際學生的第一關卡就是英語。通過培訓,學生可以在短期內取得考試高分,但若是無法進行順暢的面對面交流,那麼考試成績的說服力就會打折扣。性格特徵和對學校的興趣的背後是跟學校的匹配度的問題。學生是否合適群居,是否對新鮮事物存在好奇心,是否能夠獨立完成工作等等,這些問題要通過面試才能找到答案。

有一個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環節是家長的面試環節。家長還要面試?是的,如果是校園面試,那麼除了面試學生,招生官也會安排跟家長單獨見面,目的有幾個方面:首先,學校從家長那裡可以瞭解到更多關於孩子的信息,比如孩子如何處理同成人的關係,孩子在生活和學習方面有哪些特徵,將來需不需要一些特殊的幫助等。其次,學校希望瞭解一下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判斷是否適合學校的教學理念。因為寄宿高中是個大家庭,每個成員都很重要,所以學校希望每個家庭都是健康的、向上的。寄宿高中的錄取實質上是錄取整個家庭,而不只是學生本人,因此不僅家長要面試,在申請材料中還有一項是“parentstatement”(父母陳述),也有此目的,父母應該給予重視。學校要遠離的是“麻煩”或者是“不匹配”的家庭。

讀到這裡,不少中國家長可能會問:“我們都沒有去美國,也不懂英文,也就無法進行家長面談了,怎麼辦?”如果不能去學校面試,那就讓孩子做好自己的準備並認真完成父母的書面陳述吧。

(4)推薦信

推薦信對於中國學生來講是最大的挑戰。中國的老師不習慣寫申請美國中學或者大學的推薦信,主要問題是中美之間的寫作特點不同。對於美國招生辦來講,中國老師寫出來的都是泛泛而談,千篇一律,沒有個性化,缺乏具體內容。這種情況美國學校是知道的,因此招生官也就不太重視來自中國的推薦信,而更看重其他資料了。

(5)文書

學生和父母的文書要認真對待。招生官閱讀國際學生的文書時,會考慮兩個方面:英語能力和個人特徵。英語能力表現得太好或者太差都會是個問題:太好了,跟學生的考試成績和麵試時候的表現若有明顯出入,那麼文書的可信度會受質疑;太差了,學校就有足夠的理由拒絕你。至於個人特徵,學校想從你的文書中瞭解你在課內和課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從而判斷你是否能夠融入學校社區,併為這個大家庭增添活力和生氣。

除了以上五項標準之外,還有一些考慮因素是微妙的。用好了,就如同潤滑劑,能促進各大零件的運作;用差了,就如同鐵鏽,阻礙其他零件發揮自己的作用。這些微妙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幾種:

  1. (減)材料中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

  2. (減)材料中暗示學生在學業上有困難,不管是能力方面的還是知識性方面的;

  3. (減)任何蛛絲馬跡暗示或者明示學生在社交能力上的缺乏;

  4. (減)SSAT的英文和數學極度不平衡,兩者相差30%或更多;

  5. (減)SSAT的作文和閱讀分數,跟平時的英文成績有出入;

  6. (加)家人是該學校的校友;

  7. (加)少數族裔和國籍,可以增加學校的多元化;

  8. (加)來自源頭學校;

  9. (加)有體育或者藝術特長(乒乓球、羽毛球、鋼琴一般不會考慮)。

  • 招生官如何辨別作假

招生官辨別真假完全是靠經驗。就如同去美國領事館簽證面試一樣,有些時候申請書作假真的是太明顯了。2009年10月份,我們收到了一份來自中國南方某個城市的申請書。該學生準備2010年春季入學,他沒時間考TOEFL,只能上交SLEP成績。不管如何,面試還是必須的。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很快就發現這位學生的英文能力實在很薄弱,並不符合SLEP成績。為了避免過早下結論,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再次詢問了該學生的SLEP成績。孩子實話實說,證明了我們的判斷是對的——他自己考的成績跟寄到美國學校的成績出入很大。但我們還是做了進一步調查:我們不僅確定他只考過一次SLEP,而且發現這個孩子的學校同第三方機構有合作辦理留學業務的關係。聯繫過學校之後,對方也沒能夠講出個可信的理由,因此該學生也就被拒了。雖然這個故事到這兒就結束了,但是機構作假,甚至在學生本人也不知道的情況之下代替他做決定,造成的影響非常之大。在那個案子結束之後的一年時間,每次看到來自同一個學校的申請學生,我和同事難免就會有顧慮。雖然我們不會一杆子打死所有人,但懷疑是肯定有的。

申請競爭激烈的學校,綜合硬性和軟性兩方面的考慮,學生應該要具備以下素質:

硬性

  1. SSAT:80%;

  2. TOEFL:90+;

  3. 學校成績:As和Bs,As要多於Bs。

軟性

(學生要具備的能力和特質)

  1. 強烈的求知慾;

  2. 熱愛閱讀和寫作;

  3. 優秀的數學能力;

  4. 學習古典或者現代語言的能力;

  5. 有團隊概念和合作精神;

  6. 較強的自律和時間管理能力;

  7. 憧憬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區;

  8. 樂於參加學校或者社區裡的課外活動。

各學校錄取委員會的考慮都是類似的,都是從上所述的幾個方面來判斷每一位學生的申請,區別就在於不同學校對每一項要求的苛刻程度存在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