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話聽懂了是罵人,聽不懂了是誇人?

故事不遠,回家可以問家裡的老人。大約在乾隆年間,大貪官和珅新修建了一所府第,請紀曉嵐題一塊匾額。紀曉嵐提筆給他題了“竹苞”二字,說是“竹苞松茂”之意。 和珅高興地把它懸在正廳,乾隆皇帝見了,笑著對和珅說:“愛卿被紀曉嵐捉弄了!”和珅忙問何解?乾隆指著匾額上的字說:“把‘竹苞’二字拆開,不就變成了

個個草包四個字嗎?”

袁世凱 當政的後期,竟然冒著天下人之大不韙而搞起了復辟,於是有人在他壽辰時給他送了這麼一幅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原來,這幅對聯上聯的末尾忘了“八”字,下聯的末尾則沒有“恥”字,意諷 袁世凱 “無恥”,是“王八”(忘八)”。

還有個也是紀曉嵐的,是反過來的,以為在罵人,實際是誇:

大清 乾隆 朝 王翰林 為母親做壽,請 紀曉嵐 即席做個祝壽詞助興。老紀也不推辭,當著滿堂賓客脫口而出:“這個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聽臉色大變, 王翰林 十分尷尬。老紀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頓時全場活躍、交口稱讚,老夫人也轉怒為喜。老紀接著高聲朗讀第三句:“生個兒子去做賊。”滿場賓客變成啞巴,歡悅變成難堪。老紀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獻母親。”大家立刻歡呼起來。

我說一個真實的,就發生在昨天;有位網友評論留言:你站著別動,我給你做橘子去。

有哪些話聽懂了是罵人,聽不懂了是夸人?

有沒有不知道這個梗的朋友?我昨天看到這句話,想了好一會,因為我確實不懂這個梗,想著他會這麼好心做橘子?後來問了網友,也網上查了查資料,果真我被人罵了都不知道。典故出處是朱自清的《背影》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朱自清《背影》

看完我也沒覺得哪裡不妥,是嗎?這個梗就在說:他跟你說這句話,他就是爹,被佔便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