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你一生都無法成功,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嗎?

如果你知道你一生都無法成功,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嗎?

一心網:其實今天這個話題,是春節期間我就已經想好的。但是覺得中國人向來重視過年這個習俗,講究春節期間萬事都要以吉祥如意為上,所以就拖到了現在。如今,正月十五也已經結束了,按照中國人的習俗過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是徹底結束了。所以今天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想必是非常合適的。

這個話題就是,其實絕大多數人一生都無法獲得成功,無論你是每天努力到感動了自己,還是每天沒努力原本就渾渾噩噩。

可能大家聽到這句話時會感到十分的心塞,甚至第一時間就想跳出來反駁我,比如一定要賺到多少多少錢才算成功嗎?一定要做到什麼事兒才算成功嗎?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我對於成功的定義原本也就不是關於金錢、權勢等等這些最常見的標準。而是關於——概率。

這裡我們來引入一個比較,就是關於美和醜。美首先沒有什麼規範標準吧,是一個挺感性的概念對吧?但是美有一點卻是一定滿足的,就是在群體之中,美的人數佔比一定是少的。這個少具體怎樣,就看個人的審美能力了。如果高一點的,可能一百人中會有一個你覺得美的,低一點的,可能十個人中有一個你會覺得美的。正是因為醜和普通的人佔了多數,所以美才顯得稀缺和有意義。

同理,成功同樣是一個概率定義。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的事情,才會被人類認知為“成功”。這種思維,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其餘的多數人,自然在這個概念中就是被排除在外的。

如果你知道你一生都無法成功,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嗎?

我們就以多數人近些年最熱衷的創業成功的標準來看吧。因為賺多少錢其實是個很難界定的概念,多數創業者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把公司做到上市。那麼到美國上市這樣的難度,我們就乾脆跨過了,因為這個幾率實在是太低了。直接就看看國內市場好了,按照目前A股上市企業總數3000多家的體量,對標中國目前中小企業總數保守統計4000多萬家的基數。如果要達到創業者眼中的成功,比例萬分之一還不到。

更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並不是說目前在A股上市的企業,就都意味著很成功。首先其中很多都是國企,它根本就不存在是因為某個人的努力而使之成功上市這種情況。其次是即使是上市企業,彼此之間的差距依舊是天差地別。有一年淨利潤就成百上千億的,也有連續虧損就要幹不下去的。

但是你說,上面日賺上億的公司裡的人,就比快要倒閉公司裡的人強上一億倍嗎?這顯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也有人會把這歸結於一方的努力與另一方的不努力,但是你回想一下當你上高三的時候,身邊很多人的努力程度都是十分相仿的,但是最後高考成績一出來,依舊是天壤之別,這個和努力的關係真的那麼重要麼?

再比如說競技體育,同樣的教練,同樣的培訓項目,有些運動員成績就十分出色,一路成長最後上了類似奧運會這樣的頂級賽事平臺,展現自己的能力所在。但是也有運動員該吃的苦也吃了,該受的罪也受了,最後成績就是不理想,只能遺憾退出職業運動員的領域,轉行成為教練或老師之類的周邊崗位。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我還沒成功,這不公平”,關於這樣的思維方式,我想大家在生活中應該經常能夠見識到。包括你打開電視,觀看任何一項帶有比賽性質的節目,也總是能夠在其中的失敗者言談舉止中,很輕易找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影子。

“付出就有收穫”這種觀點,其實是對很多中國人洗腦很深的一句話,但是它可能真的只是一句雞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談戀愛這件事,你如何衡量在愛情中,付出就有收穫這句話?是你喜歡對方對方就一定得喜歡你呢?還是你為對方花了多少錢對方就得花同樣的錢給你呢?

如果你知道你一生都無法成功,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嗎?

人生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十幾歲二十幾歲時,最容易覺得成功是早晚的事情,未來自己一定能夠如何如何,敢叫天地換日月。

到了三十多歲,終於開始有所開竅了,發現原來很多事兒其實都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該碰壁的也碰得差不多了,該失望的也失得差不多了,終於開始知道怕了,明白成功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得了。

到了四十多歲,多數人已經開始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了非常清晰而深刻的認識。大的成功此時已經不會再多想,更多開始懂得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比如工作,比如朋友,比如家庭等等。成功是什麼,此時不少人已經拋之在腦後了。

成功永遠都是一個低概率事件,所以才會有無數的人對之趨之若鶩。如果人人都能成功,那成功就會瞬間貶值。而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高喊只要XXX,人人就能成功的口號時,你應該瞬間就明白,如果他不是搞傳銷的,那他就是個騙子。

比如干微商的,最喜歡編的故事就是,一個智障+腦殘+弱智,經過跟隨我們團隊X天的培訓後,目前已經成為我們集團XX地區的大區經理,現在月收入已經過三十萬,豪車豪宅都已經買了。

比如干培訓的,最喜歡編的故事就是,我曾經的一個學生,原來能力是如何如何低下,只能幹一個月1000塊收入的工作。自從買了我們這個職場課程,現在已經升職當上了副總,年收入百萬了。

再有就是,一切告訴你能夠速成的東西——比如7天讓你開口說英語,15天讓你練成毛筆字,1個月讓你學會談鋼琴,2個月讓你成功創業當老闆。

這是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健全人,都不會相信的東西。

如果你知道你一生都無法成功,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嗎?

喂完了大家上面這一大碗毒雞湯,我這裡倒是有些解毒的方法,願不願意用就看大家自己了:

一、既然成功不了,就改變成功的定義吧:如果你看懂了上面的這些,我想你應該會明白一件事,其實成功這件事兒本身就是一種執念。多數人有對成功的渴望是好事,畢竟人生那麼長,如果一開始就毫無目標,很容易形成一生碌碌無為的結果。所以有一個成功的目標驅使著,多多少少都會讓人生有所成就。

但是對於一些民間俗語稱之為“心氣很高”的人來說,這件事恐怕是福是禍就要兩說了。畢竟對於多數普通人而言,目標往往就像新年計劃一樣,說過也就忘了。但是對於少數人而言,沒有實現自己的成功目標,是對整個人生都影響巨大的事情。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會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一件失敗的事情,至今都耿耿於懷。

既然真的曾經的成功目標完全已經不具備實現的可能性了,那麼我建議你,把成功的定義改一改。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樣也是善莫大焉的事情。比如你曾經對於成功的事情是創業上市走上人生巔峰,結果人到中年發覺世事艱辛完全實現無望。所以你倒不如把成功的定義改為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畢竟這一目標更為腳踏實地,看得見摸得著。

二、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吧:我覺得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的人生之所以沒能實現他所想要的成功,歸根結底都有一個核心的失敗原因——對成功的定義中,夾雜了過多關於別人的因素。

比如我身邊有不少人,當然以為人父母的居多。自己的一生堪稱十分失敗,所以把對於自己人生成功的定義,重新設定成了讓自己的子女一定要成才,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完成自己當年未完成之事。而只要這個執念一有,那基本孩子的一生也註定要在痛苦中度過了。因為沒有任何人想做別人人生的影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活法。

所以在對於成功這件事兒的定義上,一定要儘可能把過多涉及到別人的因素給摘出來,更多想想自己能做什麼,能改變什麼,能影響什麼。你要一天到晚把自己的人生希望都寄託在旁人身上,那你不痛苦,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