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袁世凱欺負讓退位時,禁衛軍哪去了?爲什麼不來保護?

---劉通曉---


清朝大多數時間內,沒有一支強大的禁衛軍,只有大內侍衛組成的親軍,表現那是相當搶眼。

嘉慶年間的天理教作亂,一支72人組成的農民大軍殺奔紫禁城,又兵分兩路進宮,與大內侍衛們惡戰到第二天凌晨,且在隆慶宮匾額上留下了箭頭。
同樣是嘉慶年間,一箇中年廚子居然在神武門附近埋伏,揮舞一把小刀衝向嘉慶帝的轎子,關鍵時刻,幾百名大內高手非常鎮定,決定考驗一下嘉慶的身手,就看嘉慶一人躲來躲去,幸虧同行的嘉慶侄子和姐夫上前死命抱住刺客。
庚子國難那年,慈禧帶光緒西狩,八國聯軍來到紫禁城下,一位日本翻譯衝著城頭高聲喊話,親軍們微笑著打開城門,歡迎聯軍和平進城,保全了紫禁城的完整,功不可沒。

別看優秀的親軍們立下這麼多“汗馬功勞”,晚清時節,清廷仍然覺得應該跟隨世界潮流,組建一支正規的禁衛軍部隊。

於是從北洋新軍陸軍第一鎮中調來了軍官等骨幹(北洋第一鎮兵源本身都是從旗人中選拔出來的),又從京師旗人中挑選精壯男子,打造了一支12000餘人規模的皇家禁衛軍。

其中步兵分為兩協四標,三標為滿人,一標為漢人,馬隊標有一營蒙古人,另設一炮隊標,裝備有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設有一機槍營,配備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就火力配備而言,全亞洲它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禁衛軍創建後臺是來自於攝政王載灃,訓練禁衛軍大臣是載濤,歷時近三年準備,1911年7月終於成軍,沒兩個月,辛亥革命爆發,載灃失勢,袁世凱上臺,啟用馮國璋擔任禁衛軍總統官。馮國璋本身就早在1906年出任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是北洋系裡唯一讓滿蒙軍人心服口服的統帥,再加上滿人覺得他“統兵平叛”革命黨有功,值得信任。

馮國璋儘管主張保清,但畢竟也尊重袁世凱,在袁世凱逼宮操作下,隆裕太后答應遜位,馮國璋也不能阻擋這個潮流。

清帝遜位尚未宣佈,馮國璋就召集禁衛軍開會,宣佈了溥儀即將遜位的消息,向他們保證繼續由他們來守衛皇城,保證滿清皇室安全,保證他們繼續享有原有待遇,由於馮國璋表態得力,再加上很多軍官頭目都是北洋出身,基層官兵也就沒鬧出什麼亂子,安靜的度過交接時期。

民國後,禁衛軍被改編為陸軍十六師,馮國璋死後,移駐察哈爾,直皖戰爭後進入奉系序列,後來的直奉大戰中倒戈,沒過多久就被裁撤。其實即便是不裁撤,這支軍隊中的滿族基因隨著歲月流轉,也幾乎消失殆盡了。


歷來現實


在溥儀被袁世凱逼迫退位的時候,真有一支完全滿人組成的禁衛軍,按理說他們應該誓死捍衛自己的皇帝才對,沒想到他們連屁都沒有放一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古代的皇帝為了皇室的安全,都會建立一支完全忠於自己的軍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御林軍或者叫禁軍。當然,在清朝的時候,也不例外,起初這支禁軍都是有滿人組成,但到了清末八旗兵不堪一擊,無奈只能由北洋一鎮和六鎮輪流擔任。到了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一直都對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不放心,就著手建立了一支滿人組成的禁軍,人數兩個旅,由自己的弟弟載濤擔任都統。

清皇帝最後的這支禁軍,準備精良,但都是一群一天天玩鳥鬥蛐蛐的的八旗子弟,戰鬥力不敢恭維,更完蛋的是這支禁軍的老大是載濤,一個乳臭未乾的生瓜蛋子,不僅缺少實戰經驗,而且無法收拾這群八旗子弟,自己又貪生怕死,遇事就完蛋了。

袁世凱老謀深算,成為袁世凱的嫁衣。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無法指揮北洋新軍,只能被迫啟用袁世凱,袁世凱趁機坐地起價,取得了清政府的軍政大權,這支禁軍也不例外。袁世凱要派禁軍去前線,而禁軍老大載濤,不敢帶兵出征,袁世凱趁機換下載濤,由自己的手下馮國璋擔任禁軍都統,經過袁世凱的安排,這支禁軍基本被袁世凱控制。

溥儀被迫退位,禁軍無動於衷。後來,南北議和,袁世凱以末代皇帝溥儀溥儀作為條件,取得大總統的職位。袁世凱聲淚俱下,在威逼利誘下,溥儀和隆裕這對孤兒寡母被逼得哭著宣佈退位,而自己的禁軍遠在千里之外,與革命黨對峙,當禁軍得知溥儀退位以及清王室優待條例後,並沒有去勤王,而是直接關心自己的命運,最後在馮國璋保證待遇不變的情況下,這支禁軍也就安生了,被馮國政編為第十六師,從此成了馮國璋的護衛軍。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清皇室最後的禁衛軍也給袁世凱做了嫁衣,溥儀和隆裕這對孤兒寡母也是有心無力,只能哭著,在無奈中宣佈退位,從而結束了滿清王朝200多年的統治,從而開啟了新的篇章。


密探零零發


清朝的禁軍制度是比較複雜的,大概來說可以分為這三部分:

1、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

2、驍騎營、護軍營、前鋒營;

3、皇宮侍衛。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其實分為兩部分:步軍營和巡捕營。步軍營內的成員自然是八旗兵組成,巡捕營則是綠營,也就是漢人組成。很明顯,步軍營的地位要高得多,負責掌管京城九門的守衛與治安;巡捕營則是掌管北京城區外圍的治安。

驍騎營、護軍營、前鋒營職責又更進一步,負責保衛皇宮的安全,要負責皇城巡夜的職責,裡面的人員多由八旗子弟構成。

皇宮侍衛,屬於禁軍的最後一道屏障,直屬於清朝的皇帝,只有上三旗的旗人才有資格擔任。平常我們所說的御前侍衛說的就是這個類型,乾隆朝的寵臣和珅就擔任過這樣的職位。


通過上面的一些簡介,我們大概也瞭解了清朝的禁軍大多數是由旗人擔任的。還是要承認,滿清剛剛入關時,八旗兵的戰鬥力還是可以的,不過作為清朝的上等人,他們養尊處優的太久了,什麼都不要幹還有工資領,一個個都已經退化成只知道遛鳥、鬥蛐蛐、抽大煙的閒人。

下面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些所謂的八旗子弟廢到了什麼程度:

嘉慶年間,白蓮教有一個分支天理教,人數不過200餘人,在首領林清的帶領下,竟然攻打紫禁城,而且還成功的打了進去。要知道這200多人,可不是什麼武林高手,也沒有經過什麼系統的訓練,就這樣隨隨便便的攻入了紫禁城。

雖然當時嘉慶去了木蘭圍獵,帶走了大部分侍衛,但是作為皇城,被200多業餘人士隨便就破門而入,怎麼著也說不過了。由此可見,晚清的禁軍戰鬥力差的何種程度。

等到溥儀即位的時候,攝政王載灃決心組建一支全新的皇家禁衛軍,以拱衛皇宮的安全,不再受制於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於是在載灃的指示下,載灃的弟弟載濤開始具體操辦起來。

這支禁衛軍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但也僅僅是看起來而已。不過,這是一群平時只會遛鳥鬥蛐蛐的人,看起來很不錯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更為要命的是,載灃、載濤這兩兄弟根本就沒來得及掌控這支軍隊,辛亥革命爆發了。在袁世凱的手段之下,這支皇家禁衛軍的統帥瞬間就不姓愛新覺羅了,變成了馮國璋。馮國璋什麼是何許人也,北洋三傑之一,袁世凱的心腹。

所以當袁世凱逼溥儀退位的時候,這支皇家禁衛軍正處在馮國璋的掌控下。並且,他們才不關心溥儀的生死,都想著怎麼保住自己的小命!


小鎮月明


清朝的禁衛軍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禁衛軍由四部分組成。即守衛皇宮的侍衛親軍、駐守北京皇城的滿州八旗兵、負責京師治安的步軍統領衙門,以及按新軍標準編練的禁衛軍。

侍衛親軍和八旗兵不保護溥儀很好理解,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戰鬥力,讓他們去跟北洋軍玩命?這是笑話。(侍衛親軍就是電視劇裡面穿黃馬褂的那些大內侍衛)

步軍統領衙門則因為跟北洋軍沆瀣一氣,最後一任九門提督烏珍被架空。巡捕營的官兵首鼠兩端,不聽清帝指揮了。

滿人失去軍權這個問題,在溥儀繼位後就已經很明顯了。載灃沒有慈禧的手腕,底下的軍頭都不聽他的指揮。皇宮的防務,甚至要交給北洋新軍第一鎮和第六鎮負責。

監國攝政王載灃認為,沒有一支滿族人自己的新軍是不行的。因而在解除袁世凱兵權後,立即組建了一支由滿洲人組成,按新軍模式操練的禁軍。也就是所謂的清末新式禁衛軍。

新式的禁衛軍。以滿族人為主,按北洋六軍的標準,滿編為步兵兩協四標,馬隊、炮隊各一標,也就是六個團;工程、輜重、機關炮、軍樂和警察各一隊,全軍共計一萬兩千餘人。並且還裝備了當時亞洲國家僅有的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和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

(禁衛軍閱兵式,監國攝政王載灃向禁衛軍長官授旗。)

(載灃檢閱禁衛軍。右一為攝政王載灃,右三為禁衛軍大臣載濤。)

兩張照片拍攝於1911年7月24日,禁衛軍宣佈成軍當日,拍攝地為北京德勝門外校場。攝政王載灃在其弟載濤的陪同下,檢閱剛剛宣佈成軍的禁衛軍,並向禁衛軍授旗。




按理來說,這支禁衛軍的武器裝備還在北洋軍之上。兵力雖不如北洋軍,但也足以震懾袁世凱了。然而結果卻讓人啼笑皆非,在袁世凱逼宮期間,禁衛軍選擇默不作聲,任由袁世凱欺負孤兒寡母。

究其原因在於,滿人自己放棄了禁衛軍的指揮權。拱手將禁衛軍的指揮權交給了袁世凱。

事情的起因是,武昌起義爆發後,原本派到南方鎮壓革命黨的北洋新軍不聽調令,朝廷便想調禁衛軍上前線。結果硬是沒有人敢挑這個擔子。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去送死。禁衛軍成軍太晚,一直沒有實戰經驗。成軍之後,主要職責又是皇宮的警衛工作。這些人洋槍洋炮裝備精良,但乾的其實還是以前大內侍衛的工作。皇帝的親軍而已,真的上戰場玩命那是笑話。

清政府被迫無奈,只得重新啟用袁世凱。袁胖子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把載灃逼下臺,將北洋軍的指揮攬到自己身上。在隆裕太后的認可下,禁衛軍的指揮權也交給了袁世凱。

袁世凱讓載濤率禁衛軍南下,找革命黨開戰。載濤哪打過仗?便主動把指揮權交給袁世凱。袁世凱讓好朋友徐世昌接管禁衛軍,就這樣,禁衛軍被袁世凱控制了。

照片中的人,名為田獻章,是禁衛軍軍諮使(參謀長)。請注意照片拍攝的時間和田獻章的頭髮。說明禁衛軍並非都是滿人,而且禁衛軍的高級軍官也有剪辮子的現象。



袁世凱回朝後,馮國璋猶如打了雞血一般猛攻漢口和漢陽的革命黨陣地。不久後,武漢江北二鎮被馮國璋拿下。有此大功,馮國璋也被清廷封為二等男爵。

馮國璋此時本想一舉攻下武昌,但袁世凱密令馮國璋按兵不動。馮國璋立功心切,對袁世凱產生懷疑,兩人產生了隔閡。袁世凱所幸讓段祺瑞接替馮國璋指揮北洋軍,而馮國璋則被調回北京,擔任禁衛軍都統。

隆裕太后把禁衛軍交給袁世凱,滿族大臣其實是反對的。一直想把禁衛軍的兵權收回來。袁世凱讓馮國璋接替徐世昌,可謂是一石二鳥的計策。

由於馮國璋曾發表過『誓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的通電,又加上他忠於清帝,力戰革命黨。還被封了二等男爵。使得王公貴族都認為其是效忠清室,禁衛軍交給他,可以信賴。

豈料馮國璋也是人精,經過盤算後,最終還是倒向了袁世凱。在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馮國璋親自到禁衛軍總部召集全體官兵,對官兵們的疑問一一解答,同時向全體官兵保證了兩點條件:

(1)大清皇帝只是讓權,並不讓位,尊號等全部保存不廢除。並大聲向官兵們宣佈了皇室成員的優待條件。

(2)對於禁衛軍的俸餉仍維持不變,兩宮及禁衛軍的待遇都是由國家擔保到底,絕對不會虧待大家。

安撫完禁衛軍後,馮國璋對天起誓,願意以全家性命擔保,願與大家共存亡。至此,一萬多禁衛軍表示願誓死追隨馮國璋。

原本是皇帝親兵性質的部隊,居然成為了馮國璋的私人武裝。


Mer86


滿清的禁衛軍/禁衛軍被稱作護軍,其分為守衛紫禁城大內的護軍和圓明園護軍。護軍兵源來自上三旗中精良之士。按這支部隊卻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是紀律森嚴、戰鬥力爆表的虎狼之師。嘉慶年間,一個失業的廚子陳德拎著一根棍子,由於對社會不滿準備刺殺皇帝,居然摸到皇帝御前也沒被護軍攔下,最後還是皇親國戚救下皇帝。天理教之亂,百餘個造反的農民,勾結幾個太監,居然打進了隆宗門,至今隆宗門上還留有反賊射出的箭頭,警示後人。

自打咸豐年間太平天國之亂。滿清朝廷就就想恢復八旗雄風,雖然一度出了僧格林沁但是曇花一現。後來滿清開始編練新軍,宮裡的護衛也被整編為北洋第一鎮。宣統元年真正當家主事的攝政王載灃派出弟弟載濤掌管北洋第一鎮,實際負責這支部隊的是另一個滿族宗室鐵良。

武昌起義爆發,滿清啟用袁世凱出山,袁世凱和革命黨打打談談,禁衛軍也不敢主動出師剿匪,宣統皇帝的親叔叔這位禁衛軍編練大臣載濤,在滿清最後的御前會議上,哪怕被隆裕太后點名出戰,都百般推辭。

禁衛軍最後被改編為北洋軍第十六師之,收歸馮國璋統帥,一直跟著馮國璋,最後在直皖大戰中被打殘解散。


佈雷桑秀策醬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滿清從來沒有禁衛軍;其次,就算有類似性質的,那也掌握在袁世凱手裡。

清朝以八旗起家,京城以及各大城市都有八旗駐防,真正的防衛體系也都依託八旗構建。在正式的編制上,清軍從來沒有“禁軍”這個編制;換言之,八旗子弟就是他們的禁軍。



而在清末,八旗的戰鬥力已經退化得一塌糊塗,打個獵幾乎都能廢了。因此,國家的防衛只能依託漢人的軍隊,就連京城都不例外。甲午戰爭以後,負責防衛北京的是榮祿統制的武衛軍;庚子國變後武衛軍全軍覆沒,北京城的防衛就交給了袁世凱的新軍了。


好了,說到這,大家也懂我的意思了。禁衛軍?你是說根本拿不動槍的八旗,還是效忠袁世凱的新軍?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青言論史


不是想保護,而是沒有保護的動力了。其一袁世凱的部隊是國家軍隊的精華,是主力中的主力,而禁衛軍是警察性質的,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如果兩者起衝突,禁衛軍只是冤枉送命罷了。其二袁世凱手握優勢,還採取低姿態,沒有反對他的人,那些本來應該反對他的人也被他收買了。其三滿清宗室沒有一個得力的人來反對袁世凱,除了慈禧無人可制袁世凱,可惜慈禧那時已經不在了。宗室好不容易出了個鐵良,明確反對袁世凱,還聚集一股力量,但是鐵良被革命黨刺殺後,滿清宗室就再也沒有核心的人物。其四滿清氣數已盡,大勢已去,人人都想找個靠山,而當時最大最有實力的靠山當然是袁世凱,因此禁衛軍不僅不會保護溥儀,而是投靠袁世凱。其五當時天下大亂,滿漢民族矛盾時有發生,保皇黨有,但是倒皇黨更多,袁世凱對清宗室有過承諾,並且也有履行承諾的能力和誠意,以滿族為主的禁衛軍當然心裡同情溥儀,行動上投靠袁世凱。


大小叢生


自從僧格林沁在山東被捻軍所殺,清政府再也沒有能夠倚重的大將了。無論是曾國藩的湘軍,還是李鴻章的淮軍,甚至後來袁世凱的北洋新軍都不是被清政府所信任的。清政府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也想擁有自己信得過軍隊,所以攝政王載灃便召集了滿人貴族子弟,組建了警衛軍。這支部隊由載灃的弟弟統帥,裝備了當時最好的武器。

不過,說到底,溥儀做上皇帝的時候,以載灃為首的滿清貴族已經沒有能力了,太平的時候可以憑藉手中的權力來讓袁世凱下臺。但是武昌首義爆發以後,那些貴族沒人能夠率軍平定叛亂,只得依靠袁世凱。至於他們禁衛軍,其實也不可能有什麼多大用處,如果滿清貴族能練兵,清政府哪裡會用袁世凱?太平天國的時候,慈禧老太后哪裡會依靠曾國藩等人去組織團練平定叛亂?

清政府自始至終是不信任那些實力型的漢族地主的,不過由於晚清戰亂的關係,漢族地主還是因為軍功崛起於清朝政壇,成為了重要的政治勢力。不過後來滿清的貴族趁機成立了練兵處,通過各種手段奪取了張之洞、袁世凱等人的軍權。但是,自從曾國藩創立湘軍開始,那個時候軍隊已經開始私有化了。袁世凱即使被罷官三年之久,北洋軍隊還是聽他的號令。


歷史是什麼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所謂的禁衛軍早就不存在了,有的只是一些大內侍衛。

禁衛軍本來是皇帝的親兵,以八旗子弟的上流階層子弟為主。所以禁衛軍不太可能叛變,因為叛變等於推翻自己的優厚地位。

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一直都對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不放心,就著手建立了一支滿人組成的禁軍,人數兩個旅,由自己的弟弟載濤擔任都統。

遺憾的是,這支禁衛軍早就被袁世凱調走了,名義上去鎮壓革命軍。結果南北議和時,這些所謂的親貴根本不管溥儀死活,而是強調自己有什麼好處,在南方看著溥儀完蛋。

而這些禁衛軍也很快被袁世凱解散,換成大內侍衛。

大內侍衛也是袁世凱派來的,只負責保護紫禁城。

這些侍衛和太監一樣,形同擺設,只是維持紫禁城的治安而已,無法對外。

到了被馮玉祥逼宮的時候,這些侍衛其實變為監視溥儀的人,哪裡去管他。


薩沙


袁世凱能讓溥儀退位,說明一切都安排好了。所以就不會有人來保護皇家利益了。

另外當時的滿族上層階級,也知道大清要完了,皇家死活與他們也無關了。樹倒猢猻散,保住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事。

滿族老百姓就更不會去保護溥儀了。要知道歷朝歷代的主要矛盾都是階級矛盾,滿族的皇家和上層階級生活榮華富貴,滿族老百姓跟其他民族的老百姓都是一樣的貧困潦倒。所以清末推翻清政府時,有大量滿族老百姓也加入了革命的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