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空,道說無,曾國藩說淡,解讀職場中如何調整心態,保證成功

同治10年,曾國藩寫了一封日記,“近年焦慮過多,無一日遊於坦蕩之天,名心太切,俗見太重二端。名心切,故於學問無成,德行未立,不勝其愧餒。”

佛說空,道說無,曾國藩說淡,解讀職場中如何調整心態,保證成功

一年後,曾國藩離開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土地。我無法猜想,他的心境如何,可是這篇日記,被世人廣泛的認為,是曾國藩在臨終前的自我總結。字裡行間,看到的更多的是憂鬱和遺憾,絲毫沒有成功者的自滿和得意。這要從儒家弟子的追求說起,儒家對弟子的教育非常的直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曾國藩做到了!他已經很成功了,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地標,這可是小概率事件。可是他對此並不滿意,畢竟他的人生追求,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真的沒有做到。

佛說空,道說無,曾國藩說淡,解讀職場中如何調整心態,保證成功

在我看來,也沒什麼,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絕不可能超過10個人,都是流傳幾千年,弟子上億的思想流派的開創者,目標太高了!曾國藩的心是沮喪的,他對自己的評價是“患得患失!”為此曾老先生在同一篇日記中是這樣開出了藥方,自我安慰。“今欲去此二病,須在一“淡”字上著意。”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說順其自然吧,我已經盡力了。其實,翻看曾國藩一生的成功,我們會發現,他一直保持頭腦的清醒,即使遇到巨大的失敗和取得巨大的成功,他都能迅速從壓抑或是亢奮的狀態中清醒,靠的就是淡泊名利這一劑良方!

從曾國藩這篇日記,我們看到一個問題,無論我們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其實都在名利場!誰也逃不離,身在其中,自然要入鄉隨俗。本文解讀在職場中如何調整心態!

佛說空,道說無,曾國藩說淡,解讀職場中如何調整心態,保證成功

我很喜歡一首歌,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頭,幾人能看透,紅塵啊滾滾痴痴啊情深,聚散終有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夢裡有你追隨,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用真情換此生,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

佛說空,道說無,曾國藩說淡,解讀職場中如何調整心態,保證成功

我們都是地球人,無論你生活在深山還是海島,其實都是一樣的!名利動人心,在這世間,沒有人能夠逃離這兩個字,即使隱居深山的修士,也要有所求,有所思,有所想。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怎麼可能不被煩惱困擾?在文化界一直有出世和入世的說法,其實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人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所努力,都會遇到困惑和煩惱。我們應該把困惑和煩惱看成好事,否則怎麼進步?

記得一個從商很成功的朋友說過,每次開董事會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所有人沒有經歷爭論就通過了投資意向。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不是我們正確了,而是我們的決策存在巨大的漏洞,最可怕的是沒有一個人看出來!晚上會失眠的,總是在想哪裡疏漏了。

我們把所有的人生選擇,都可以看成特殊的職場經歷。困惑是不可避免的,怎麼調整職場心態?才能擺脫困擾,爭取更大的成功?佛說空,就是說看到我們現在沒有關注的問題;道說無,就是說換一個角度,看到我們沒有看到的細節。曾國藩說淡,就很容易辦到了,盡力而為,知其可以為,知其不可以為。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個意思,不要被眼前的現實所困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用局外人的視野,評價分析,找出我們沒有關注到的細節。更加全面的審視問題,給出更加合適的解決方案。但是要有一個基礎,頭腦清醒的人,才能從當事人的利弊得失中走出來,才能用平靜的心態和公允的眼光看問題。

曾國藩混職場的良方,用淡泊名利的心態保證頭腦清醒,獲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