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秦汉篇(二十)

东汉玉器较之西汉玉器,出土地点和数量都明显减少,由于此时黄老方术的日益盛行,以及佛教的传入和儒学的宗教化,给玉器造型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客观条件。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的

避邪用玉、吉祥祈福用玉以及神仙故事等,在玉器制作上有了很大的比重,今天先生就接着和您聊历代玉器的那些事儿,让我们共同感悟器之美、玉之魂。

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秦汉篇(二十)

玉刚卯是汉人佩挂在身上的一种方柱形玉器,有大小之别,但我们今日所见实物多为小型玉刚卯,其周身无纹饰,中间有孔可以穿系,四面刻有避邪的词句,是唯一必有文字的古玉器,也是汉代较流行佩戴的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玉器制品。玉刚卯是源于桃符,它是一种用玉制作的驱邪器物,与桃符的意义相同,汉代的刚卯是从商周的方柱形玉管退化而来的,而商周的玉管无疑是从良渚文化的琮形管演化的,它除了继承玉琮外方内圆的造型之外,也具有着玉琮所特有的某种用途。

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秦汉篇(二十)

1972年安徽凤凰台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两件玉刚卯,每面有字两行,共三十四字,上面的字含义大概是说,佩戴上这方柱形玉器,可以请命神灵驱赶恶魔,凡害人之物谁都惹不起我这刚卯。它大致出现于西汉后期,王莽时期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被采用,是汉代独有的一种器物。然而后仿之作也时有发现,尽管形制相同,却有真伪之别,除了看玉质以外,主要是观察文字的刻画变化,一般来说汉代作品字体纤细,刻画刚直且露锋,笔道硬而方折,具有汉代文字及工艺风格。

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秦汉篇(二十)

玉翁仲是汉代独有的品种,汉人以玉琢之挂在腰间,作为辟邪之物,具有一定的护身保佑平安的作用,虽然出土不多,但传世品中时有发现。器体大多为直立的人形,通高在四厘米左右,玉质优良、温润光亮,玉人头戴束发冠,面部简单的勾勒出眉眼与嘴,身着长衣、无露手足,腰间两侧对穿一个圆孔以供佩戴。这种简洁的玉作手法,同汉代玉猪、玉蝉一样,俗称“汉八刀”,其用途主要是避邪保平安。

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秦汉篇(二十)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让大家对东汉玉刚卯、玉翁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有关东汉玉器的话题。先生立身于江湖,而非庙堂之上,煮酒、烹茶、论玉,咱们聊的是情怀,悟的是人间正道,玉器清赏,如是我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