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過人的嘉靖爲何要「修道」?

關於嘉靖皇帝朱厚熜,歷來都是比較熱門的話題人物。早知道,嘉靖被譽為是明代諸皇帝中最為聰明的皇帝,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他十五歲由藩王之子的身份繼位,十七歲時便戰勝了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十八歲的時候便導演了明朝歷史規模最大的"杖責百官"的盛況,前後受到"杖責"的官員有一百多位之多,這其中便包括著名的大才子楊慎。而楊慎還受到他的特別照顧,被打了一頓後才十多天,又被拉回來打了一頓,說是屁股開花也不為過,以至於楊慎在前往流放地雲南的時候,一路上都只能趴在馬車上。這次的"杖責之風"徹底樹立了嘉靖的絕對權威,使得整個大明王朝徹底成為了他的"一言堂"。
精明過人的嘉靖為何要“修道”?​(陳寶國版嘉靖皇帝劇照,圖片來源:百度)


由於是以藩王之子的身份繼位,所以嘉靖冷眼旁觀了正德時期所發生的種種荒唐之事。為此,他繼位不久便處決了正德時期的權臣錢寧和江彬。為了削弱太監的權力,特意警告了司禮監的掌權太監,連隨自己從安陸來到北京的太監黃錦也受到他的警告。這些措施使得嘉靖一朝的司禮監夾著尾巴做奴才,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精明過人的嘉靖為何要“修道”?​​(陳寶國版嘉靖皇帝劇照,圖片來源:百度)

而另一邊,他卻冷眼旁觀著張璁等人上竄下跳,也冷眼旁觀著張璁與夏言之間的爭鬥。由此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他始終是最後的勝利,所有人都被他管理等服服帖帖的。於是便有了"高處不勝寒"的感嘆,他感覺自己已經是絕頂的高手了,世間已經沒人稱得上是他的對手。

所以,嘉靖覺得,自己應該找點其他什麼事做做,畢竟作為絕頂高手實在是太寂寞,找其他事做也算有點精神寄託。嘉靖想來想去,終於找到了一項很適合寄託精神的事,這便是"修道"。
精明過人的嘉靖為何要“修道”?​​(陳寶國版嘉靖皇帝劇照,圖片來源:百度)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想長生不老的皇帝,作為絕頂高手的嘉靖也一樣。和其他皇帝不一樣的是,嘉靖是自己親身"修道",而其他想長生的皇帝則是通過道士煉出來的所謂的"仙丹"來實現。於是,精明的嘉靖皇帝便開啟了自己"修道"的生涯,從而被一些史學家稱之為"道士"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