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大多數車輛常見的車身異響不同,吉利車型的發動機和變速器異響令車主們難以忍受,並且十分擔憂日後行駛還會出現大問題。
在經過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的快速增長後,吉利汽車的投訴頻率也是水漲船高,大幅增加。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車質網投訴列表數據顯示,吉利汽車產品頻遭投訴的問題涉及發動機抖動異響、機油供給不足、變速箱和油箱異響,倒車雷達失靈、輪胎突然爆胎、車身生鏽離合器嚴重異響、懸架異響4S店多次維修未解決、車身底盤門窗到處生鏽存在安全隱患、減震器生鏽 轉向機漏油、非人為原因發生自燃現象、車身異響漏水4S店出售問題車、發生事故安全氣囊未彈開導致受傷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車質網接到投訴吉利產品質量及服務問題多達248起。
“吉利異響”已成其質量問題專用詞
車質網投訴列表顯示,吉利帝豪、博越、博瑞等車型被高頻投訴,其中三款車型均被多次投訴發動機異響、方向盤抖動、變速箱及底盤異響等問題。
數據顯示,吉利3月銷量共計120,964輛,同比增長約39%,較2月增長約10%。吉利汽車一季度總銷量共計386,296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9%,並完成今年全年158萬輛銷量目標的25%。至此,自主吉利、長安、長城三強鼎力的格局悄然生變,吉利已經穩坐國產自主品牌的頭把交椅。
與其他國產品牌重SUV輕轎車相比,吉利汽車從一開始就堅持轎車SUV“兩條腿走路”,產品體系更加健全。新帝豪、遠景、帝豪GL、博越、帝豪GS、遠景SUV、遠景X3這7款車型的3月銷量均破萬,其中包含了3款轎車和4款SUV。增長勢頭之猛、車型佈局之均衡,就算是很多合資品牌也難以企及。一個品牌有7款車單月銷量破萬,這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
就是這個神一般存在的吉利汽車,其投訴最也如火箭似的直衝雲霄。車質網數據顯示,2018年前4個月,吉利汽車投訴量達到驚人的234起。換言之,吉利今年前4個月的投訴量接近其2017年全年的投訴量。
正常情況下,新車上市幾年後才會出現投訴潮,但吉利多款上市一年的新車即出現質量缺陷,令人擔憂。在一線自主品牌中,長安和長城也都曾有過大量質量投訴的時期,但目前已經大大好轉。作為已進入百萬輛俱樂部的新成員,吉利卻面臨著不大不小的“尷尬”。
去年9月6日,一位保定車主投書媒體,“我就是衝著吉利車在網上全面的好評才買的車,但是提車之後我大大改變了想法,吉利讓我對它的實力產生了懷疑,也失去了信心。”
該車主在去年3月從當地吉利4S店購買了一款帝豪GL手動精英型汽車,當累計行駛到7000多公里時意外出現了變速器異響。“車子開到60碼的時候變速器嗚嗚地叫,車裡放著音樂也蓋不住那叫聲,50碼和70碼也有,40碼和80碼沒有,但是到了120碼又有了,坐在後排都能聽見。”他描述道,“我換了一次分離軸承,但是響聲更大了。”這位車主近日先後幾次到4S店檢查和維修但屢修無果,加上路途遙遠花費頗多,他已經對解決問題不抱希望。
另一位山東煙臺的車主有著同樣的苦惱。他在去年4月份購買了一輛帝豪GS1.3T手動車型,但是累計行駛到300公里時發動機出現異響。“咔嗒咔嗒的聲音,尤其是在1、2檔起步階段,很煩人。”他去過兩次4S店尋求解決辦法,但是4S店推託,廠家也沒有出解決方案,他計劃投訴。
“投訴了也沒用,廠家還是會將問題推給4S店,關鍵是4S店解決不了問題。”一位北京的吉利博越車主表示,他的手動擋車型在換了兩次分離軸之後仍然沒能解決異響問題,而4S店告知他這是“正常現象”。
遭遇類似煩惱的吉利車主在全國為數不少。媒體在採訪中,多位帝豪GS、帝豪GL、博越等車型的車主都反映稱,其手動擋車型存在發動機或變速器異響,自動擋車型變速器過熱,另外還有變速器漏油、前保險槓掉漆等現象。而這些車主在與4S店經過幾番協商周旋後都沒能完全解決問題。
業內人都知道,汽車投訴量與銷量一般是成正比關係,銷量越多投訴越多,吉利汽車也不例外,而區別在於是否是新車出問題,以及能否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上述河北保定的車主向媒體投訴說:“4S店只顧著賣車了,但是第一車子質量不過關,第二售後服務比較差勁,這與吉利宣傳的‘良心國車’的形象大相徑庭。”
如果說銷量只是表象,那麼吉利汽車產品存在很多質量問題,沒有積累到好的口碑,確實令人遺憾。作為已經征戰三年的產品博瑞,不僅在技術和配置方面落後於合資品牌,甚至遜於國產品牌汽車,同時自身產品也存在非常多的質量問題。例如車輛在高速行駛/頻繁啟動/堵車時,發動機耗油量過大;剎車有噪音;窗戶容易起霧,影響駕駛安全度;導航系統經常出現線路指示錯誤和地圖信息缺失嚴重的現象;怠速時,車身會明顯抖動等等問題,總之就是沒有積累一個良好的用車口碑。
與大多數車輛常見的車身異響不同,吉利車型的發動機和變速器異響令車主們難以忍受,並且十分擔憂日後行駛還會出現大問題。根據汽車投訴網站車質網的統計,不到一年帝豪GL故障投訴達186條,其中發動機佔57個,變速器佔55個,是最大的兩類故障,而博越、帝豪GS的問題與此類似。而相關媒體通過採訪車主瞭解到,帝豪GL、GS手動擋變速器的異響問題普遍存在。
一位湖北襄陽的帝豪GL車主表示:“我開車十多年了,這種3、4檔位變速器嘯叫的現象令人煩惱,這是明顯的技術缺陷。”無獨有偶。2017年5月,曾有電視媒體報道國內有上百位博越車主投訴其博越手動變速器的異響嚴重,但當時4S店給出的反饋是“正常現象”,這無法令車主們信服。有車主表示,4S店為其免費更換分離軸,然而換了之後依然不能解決問題。”
吉利在手動變速器方面的表現令人費解,這從側面反映了吉利的技術和品控存在嚴重問題即吉利儘管宣稱進入產品3.0階段,其更表示“正向研發和全球化採購已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但是倍速的銷量增長凸顯出其在整體把控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
在國內汽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狀況下,比如說言必稱“最美中國車”的博瑞,質量問題又是如此之多,這不禁讓林言想問一下吉利:這究竟是“最美中國車”,還是“最響中國車”?
這幾年,吉利銷量倍增,異軍突起,規模迅速擴大,且產品投放的頻次越來越高,新車紅利不斷釋放。但同時帶來的後遺症是,吉利產品的研發週期也在不斷壓縮,導致產品的設計驗證不充分,比如與汽車質量密切相關的整車結構耐久實驗性試驗,吉利目前依然只是按1067(等效普通道路里程16萬公里)個循環來驗證,而大多數車企的結構耐久驗證里程都超過了20萬公里。
有專家指出,從業內普遍情況來看,一般來說投訴比提高的情況在“爆款”產品中較為常見,也是常說的“蘿蔔快了不洗泥”。宏觀來說,品牌表現較好、產品銷量快速增長,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供給方處於優勢地位,往往難以維持高度自律,導致質量要求的下滑。而微觀來說,材料採購、製造加工、設計、服務這四大流程,廠商往往容易在材料採購、製造加工方面,因壓縮成本、產出效率的考量而有所“調整”,例如使用生產材料未能符合品牌對該材料在全球執行的材料強度標準等。
差距顯而易見,出現質量問題似乎也並不為怪,當然吉利的品牌形象無形中也被不斷吞噬。如今盛名之下的吉利,銷量貌似紅火喜人,捷報更是頻頻傳來,而數量背後的“難言之隱”卻時時攪得吉利如坐針氈,惴惴不安。
“吉利水軍”已成其過度營銷專用詞
吉利汽車這幾年銷量的增長,水軍功不可沒。吉利一直以強勢、積極的營銷手段為業內所熟知,但依靠“水軍灌水,搖旗吶喊”,依靠“貶低競品,抬高自身”,依靠“自我貼金,自吹自擂”的不當做法,卻被美其名曰“營銷”,而一些媒體及平臺看在吉利“強大公關”的份上也不想或不敢得罪吉利,致使吉利在輿論方面“呼風喚雨,唯我獨尊”。如此營銷,實在有“汙化營銷”之嫌,而被業界所詬病的吉利,則在倉措之中炮製各類“新奇特”的所謂新聞或事件,不斷刷屏,不斷“公關”,意在塑造吉利的“高大上”形象。然而事與願違,不僅吉利的產品質量受到嚴重質疑,且吉利的“水軍”更成過街老鼠,人人厭之,個個煩之。
“吉利能量”已成其企業領導專用詞
高速增長的產品仍會維持一定慣性,只是增速會隨著真實有效的負面信息的透明、傳播形成減速反饋,最終體現到業績上,出現動態下滑。而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吉利博瑞。曾經被吉利自己冠以“最美中國車”、最引以為豪的博瑞轎車,眼下卻不折不扣地淪為“雞肋”,銷量一度從當年月均6000輛高峰直線下滑到3000輛,這樣的“腰斬”幾乎在2017年全年僅4.28萬輛的總銷量中便可看出端倪。而2018年一季度 ,累計8813輛的博瑞更是跌至月均2900輛。
有什麼樣的企業,就有什麼樣的企業家;有什麼樣的企業家,就有什麼樣的企業作派。
雖然短短三年的時間,吉利汽車銷量接連攀升,從2014年的42.7萬輛到去年的124.7萬輛,3年時間增長192%。在50萬輛、100萬輛這兩個被認為是車企所必經的“坎”上,也沒有任何的猶疑和調整。淨利潤從2014年的14.3億元增長至現今的102億元,暴漲了超過6倍。去年年中,吉利的總市值只有1135億港元,而截至目前,最新市值已經突破2000億港元,在汽車上市公司中,僅次於上汽集團。即使如此,要贏得行業尊重,贏得人們尊敬,經濟效益固然非常重要,但企業的“德行”“節操”更重要。
結語
林言以為,眼下的吉利,缺乏的不是產品,而是品質;缺乏的不是水軍,而是營銷;缺乏的不是銷量,而是德行。無論怎樣,現在中國汽車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消費升級、競爭加劇和新能源汽車等大環境的變化,促使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者日臻成熟,消費者對於汽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自主品牌同合資品牌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需要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自主品牌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堅持正確的營銷思路,克服虛榮虛名虛妄,朝著精品的方向繼續前行。
閱讀更多 汽車林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