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一些老人身上看不到一點時間的沉澱,只有淺薄和無知?

琴陶


錯誤的態度+愚蠢的過往

我們並非在惡意攻擊老者,也不是在有意袒護那些無理蠻橫的年輕人,而是要以一種辯證的態度看待事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辯證法:一切事物都有正面和反面,不是加入了某些因素就會變了。

年輕人有好人壞人,有浪蕩有規矩。

老人也有好人壞人,有沉澱有糟粕。

如果要一棍子打死,當然不可。

有些老人,年輕時沒有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改變自身的態度教導子女,而用所謂的愚孝道、淡薄親情、夫妻不和睦、錯誤的教育方法,對待子女,子女當然在長大之後不會對老人好,這都是老人年輕時咎由自取,能怪誰?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當我想起當父母不需要考試時,我就不寒而慄!

你做錯了,始終可以悔改,看你的態度。

你不願意悔改,連面對家庭的態度都沒有,能怪誰?

還是那句話,民智未開,成家時懂哪怕一點點如何照顧家庭的知識,就不會有以後!


賴仲達


這個問題有點以偏概全,或者別有用心,有意挑起群體對立。一個人的修為品行與能力,性別,年齡,地域無關,與一個人的家庭和受到的教育有關。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中,都有品行高尚者,同樣劣跡斑斑的也不乏其人。

近年來,媒體網絡上不斷有老年人的負面報道,什麼暴走族,廣場舞以及公共汽車上強迫年輕人讓座等,嚴重損害了老年群體形象。

首先,社會上確實存在一些倚老賣老,為老不尊者,他們依仗尊重老人的社會風尚,惡意消費人們的善良。把多數人的善舉當成理所當然,不僅沒有絲毫感恩,反而心安理得。久而久之就把這種待遇,當成了習慣。一旦有一天失去了這種待遇,就會心有不甘,甚至大打出手,傷害他人。比如,強迫別人讓座,高考前一天依然我行我素,大跳廣場舞,從不在乎他人的心理感受等。

其次,傳統習慣與現代生活理念的衝突,造成老年人與年輕人群體的牴觸。傳統的中國家庭,講究多子多福四代同堂,這個大家庭裡,家長有不可挑戰的權威。而年輕的一代,更希望有自己的私人領地,我的地盤我做主。傳統習慣與現代生活發生了牴觸,所以,不論在城市和鄉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去住敬老院的越來越多,幾代同堂的家庭幾乎不在存在。再有就是一些老年人優先的習慣,妨礙了年輕人的利益。比如,在交通擁擠的城市,如果在早晚高峰時,過分強調老年人優先,似乎對本來就有時間壓力的年輕人不公,可能造成他們因此而遲到。而老年人在時間上相對富裕,沒有壓力。如果此時發生老年人與年輕人爭座位,難免引起年輕人的不滿。

第三,一些地痞無賴肆意踐踏道德底線,挑戰社會的公序良俗,惡意挑起對老年人責難。這些人一貫的恃強凌弱,欺行霸市。不僅沒有絲毫的尊老敬老之意,反而專門欺負孤寡老人。甚至公然挑戰社會秩序,比如在東北的一輛公交車上,一個年輕人公然要求一名解放軍戰士讓座。這不僅是對戰士的侮辱,也是對社會公德的挑戰。所幸被一位女青年斥責阻止,可見社會公德還是佔據了上風。還有一些公交司機,已安全為理由拒絕老年乘車等。

德高望重的老人有之,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更是層出不窮。每個年齡層段都有一些品行不端者,他們遠遠不能代表這個群體。更不應該被一些別有用心者利用,挑起群體對立,破壞社會的和諧氛圍。


無奈且向上


這問題挺大的。

它道出了人生是否停滯的問題,這跟一個公司是否停止增長其實也是一樣的。


暫時先不說老人,咱們就先說說自己。

有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一年來似乎沒什麼進步?今年的自己和去年的自己好像沒什麼不同嘛。

我就有過這種感覺,思想認識上沒有多少突破,事業上沒什麼突破,今天是昨天的重複,明天就是今天的樣子。

但不同的是,我有危機感。每當發現自己長時間沒有任何進步時,就會惶恐,就會尋求改變,繼而,還真是有一些改變,多數是失敗的改變,有時是成功的改變……

但有的人,比如提問中的“所指的老人”,他們是沒有危機感的。

“我就這樣了!”

“我已經老球了,你還希望我怎樣?”

“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我已經老了。”

…………

如上,【我已經老了】這是很多老人停止進步的藉口,但其實,他們並不老,也就60多歲,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60多歲應該是成年人的末期而已。

停止學習,害怕學習,不想改變,這是不少60多歲的人一種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越來越難以融入現代社會。

比如說:

不是利用手機銀行轉賬。

不會移動支付,不敢嘗試,不想嘗試。

不會也不想嘗試網上購物。

每次購火車票,都得跑到車站排隊購買。

…………

完全可以說,不少老人(其實算不上)因為害怕改變,排斥學習,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我這輩子就是這麼過來的,不也挺好?”

另外,因為不想改變自己,結果這些老人的娛樂生活也很單一。

有時候我會想:“我若像他們那麼無憂無慮,你看我會玩得有多嗨!”

但實際上,他們的娛樂生活,遠遠趕不上我們。


我所認識的一些老人,快80歲了,什麼都會,五筆打字,手機轉賬等等,基本上什麼都會,他們的生活,至少跟現代科技的進步是基本吻合的,他們享受了科技、社會進步帶來的種種好處。


不是已經退休了,所以抱著“我已經老了”這種心態,而是,這種人中年時,也基本上會有這種心態。因為他們會說“我都快退休了,這些新事物是年輕人的事。”


綜上,淺薄和無知不止是針對提問中所指的那些人。實際上,它是針對所有人。

當一個人30多歲時,就已經不尋求進步,今年就是去年的重複,明年還是今年這個樣子,當他們老了,必然還是如此,因為更有藉口了嘛。


題外話:

提問者其實並不關心某些老年人是否淺薄和無知,他們頭疼的是,那麼淺薄和無知,卻還要天天來說教我們這些晚輩。


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要麼你大膽告知,不要再對我說教。要麼減少接觸的機會。

最後,他們對你說教,也許是一種把你看重的一種表現。


話說,以前我也喜歡對比我小的人說教,後來不說了,因為有可能,我在他們的眼裡也是淺薄與無知。

多數時候,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在於你做了什麼,是什麼。


寒木釣萌


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歲月的洗禮中收穫智慧。

大浪淘沙,能最後成為漂亮石頭的終歸是少數,大部分都是沙子被掏掉了。

社會生活就是大浪,幾番盪滌,大部分人能對時間的饋贈有所感悟就很不錯了,能從中汲取智慧,那就是很棒了。

淺薄和無知其實跟年齡沒什麼關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之前什麼樣,除非經歷巨大的打擊,開竅後立志改變,大部分會一直按照既定的路線走下去,稟性難移。

看到有的答案裡說提問者不尊重老人,我覺得是太敏感玻璃心了。題主都點明瞭是“一些”也不是全部,事實上確實存在這些老人,公交車前插隊擁擠的、躺在馬路上訛人的、佔小便宜自己覺得自己聰明絕頂的……你沒遇到過不代表不存在,題主說的就是這些人,他們連基本的公德心都沒有,你著急維護他們幹嘛。

有美德的老人值得尊敬,素質堪憂的老人應該自警改正,這跟尊老愛老好不矛盾,如果對所有老人都讓著捧著隨便讓他們破壞社會規則,那對遵守規則的老人豈不是一種不公平?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牆笑裂


老人百種不是,他們怎麼生活一輩子,我們現在的人這麼無知的評價,我們也是弱智。老年人的晚輩不就是我們嗎?我們現在這麼牛逼,所以就不盡孝,在老人的心中最壞最看不起的是我們這一代白眼狼,省吃儉用,含辛菇苦,拼死培養我們,有一碗飯吃了開始說三道四,對老人百般挑剔,所以老人不願和咱們做一起,現在老人的任務完成了,我們怎麼去處這種關係,去為人子女,不讓後輩讓我們寒心,這些才是我們這一輩人該好好深思和做人的最基本,我們是人,不是披著人皮的畜生。


佛爺結福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變老了還是變壞了,我只知道我們生存時代的侷限性,無知和愚昧伴隨一生,父輩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我們一邊為他們養老送終,一邊又用盡必生的心血哺養和教育我們的後代,兩副擔子一肩挑,現在兒女成人了,我們又肩負著護孫子的責任,當有一天我們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時,無論有無成就的子孫,他們會在病床邊陪伴你一會嗎?他們會盡到子女的一點點責任嗎?我們這一代人知道感恩,知道豎比40年前和40年後中國和本人發生了什麼變化,是一點點還是翻天覆地;現在的年輕人一來就今天美日歐怎樣?中國又怎樣?你怎麼不問40年前美日歐怎樣,中國又怎樣?不知是無知還是愚昧,問題是今天你們受的教育怎麼會讓你們這樣?

當你們變老了的時候,不知是你們壞,還是我們壞?這其中包括你們所有人的父母和我們還有我自己所有人的兒女。

我們這一代人,能忍受所有的痛苦不堪,不知……


農村巷163


提問者提這個問題真讓人無語!我問你為什麼提這個奇葩讓人捉摸不透的問題?什麼時間的沉澱?什麼淺薄無知?世界之大,什麼樣的人都有。老人中也有素質差品質差的,你憑什麼單獨提這個問題?在你提這個問題時,我問你,你淺薄無知不?你提這個問題,正恰好體現了你的淺薄無知,素質低下,只看到部分老年人,為什麼不從另一面看老年人的優點呢?不尊敬老人這是你的最大劣根性。





無奈125387125


本不想參與這個討論的,但忍不住還是說兩句。

一老年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好的,你在周圍看一下,那一家的父母退休後不是在帶孫子、外孫,年青人有多少不是在用父母的錢買房子還嫌給的少?這一代老人勤勞、善良,自己省吃儉用,儘量照顧兒孫,這不是歲月所給的最好的積澱嗎?中華民族的吃苦耐勞,忠厚本分,就是最優秀的品質,你們還希望什麼,希望每個人都成為中科院院士嗎?那先問你們自己有多少歲月的沉澱。

有少數老人做了一些違背公德的事情,比如上車強硬佔座、打人、辱侮婦女等,但是和各不同年齡段的人比起來,那一個做壞事的比例更大?

龐氏騙局、詐騙、殺人、強奸,那一件事不比一個老頭子搶座位的事大?自媒體又何必反覆宣傳這些老人。儘管他們是該接受道德譴責,但必定是極少極少數人。另外我們這代老人是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生長的,沒有接受過所謂貴族禮儀教育,只有撲實本色,在有些場合可能並不得體,但人誰沒有缺點,希望青年人多點寬容,少些挑剔。

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和網絡上都是弱勢群體,他們的腦子不再好使,接受新生事物變慢,容易輕信他人,上當受騙,但這是自然規律,對誰都一樣。會上網的老年人極少,就是會上網,多數對這個問題也置之一笑,沒人理會。所以這種問題很少有老年人發聲。最後一句,清寬容些,你也會老。。


旁觀者嵐


都是環境的問題,現在經常有人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還是有點道理的。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也一樣,有的文明禮貌,有的則蠻橫無理,都是環境造成的差異,一個和藹的老人家裡必定是和諧的;而一個斤斤計較,唯利是圖的老人家裡肯定具有非常多的問題。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驗,有的人究其一生都沒能擺脫狹小的利益圈子,所以每天斤斤計較,唯恐他人多佔了自己便宜,而自己得了一點蠅頭小利便沾沾自喜,不跳出這個圈子,無論年紀多大,在別人看來都是“小人”

現在大多數人到一定年齡就已經看開了,不再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轉而去尋求更高的價值和意義,開始學習和沉澱,總結了自己的人生,這便是睿智的老人。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但是這個說不完說不清,再加上本人文筆太差,導致沒有思緒……所以寫出來會很亂,請條友諒解一下

(以上為小生淺薄之見,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點出,在此謝過)


文明清理者


可能你們年輕人沒有聽過(就算聽過因年輕體會未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人老就精鬼老就靈這兩句俗話。這是對老人如假包換的經典小結。

人的好壞不是以老嫩來分,一個人的學識和能力有大有小,但人的本質的好壞優劣是要看他的心地是否夠善良。老了體老色衰是事實,但不影響到他仍有個聰明的大腦與慈祥的心。

人年輕時好人有良心的是絕大多數,人到老了,壞人按比例依舊是極少數。當然壞的人老了也許更老奸巨滑,但好的人也可以更日臻完善。老人像個記事簿把日積月累的一點點記錄下來,把經驗與教訓都總結下來無私地供後人參考,不然怎麼會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呢?

一代代的前人為後人開夭闢地,不避艱苦鋪路做墊腳石。尊敬老人吧!盡了做人的本份。是他們們養育了你們的父輩,飲水不忘掘井人。

你如仍能從他們身上多發現多些發光點,誠心誠意地把老話匣子打開,那都是一本本無字的書,烙滿了歷史的印記,從中汲取養份能讓你少走彎路。那你才稱得上集思廣益,也得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