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96):仗打一半主帥被召回,該怎麼向皇上匯報

輕鬆讀史之大唐(96):仗打一半主帥被召回,該怎麼向皇上彙報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96)

李世民精確地安排下這場水攻,本來還在堅持作戰的河北軍團霎時崩潰,‘黑闥眾大潰。斬首萬餘級,溺死數千人。

李世民滿意不滿意呢?滿意,又不滿意。此刻的他,一定和去年在武牢時一樣,立馬高處、不動聲色。他在等待,等待一個人的消息。

這一次他註定要失望了。

武牢戰中,李世民最大的戰果並不是擊敗夏軍,而是活捉了竇建德。但這次,居然被劉黑闥跑了!

據司馬光的說法,大水下來前,劉黑闥和底下人商量:看這樣子是不行了,走為上吧(‘智力盡矣,宜早亡去’)!拋下部隊自己先溜了。

黑闥先遁,餘眾不知。黑闥與範願等二百騎奔突厥。

我就奇怪了,千鈞一髮之際,這幾個人在戰場上嘀咕幾句,居然就被人聽見,輾轉傳到司馬光耳朵裡,又被記載下來成了歷史。不過史書裡這種怪事多了去了,你也沒辦法一一深究。

劉黑闥渡河而戰,本就是來拼命的。所有人包括司馬光都承認:劉黑闥和他的河北兵團‘攻戰勇決’、‘皆決死確鬥’。這邊話音未落,那邊就拋下還在奮戰的部隊先跑路,於理不通。

問題十有八九還是出在水上。

當初在竇建德手下,劉黑闥是特種兵司令。‘(建德)常使將奇兵東西掩襲,或潛入敵境覘(chān)視虛實,黑闥往往乘間奮擊,克獲而還。

這麼一個經驗豐富的敵後武工隊長、老偵察兵,很難想象他在大戰之際不安排周到的偵察。

前面談到《李靖兵法》,裡頭明確:接敵後,部隊搜索偵察範圍是周邊30裡,也就是步兵方陣一天的行程。每隔5裡,在高處建立瞭望哨,以旗語傳遞消息。如停留三五日以上,就要設置烽火,二十里一座,遠至一二百里。根據發現敵軍的多少,發出不同的烽煙信號。上述這些,也不是李靖的發明創造,比如諸葛亮的兵法裡就有差不多的內容。

劉黑闥先後在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手下幹,農民軍正規軍都混過。而且這些人都是當世一流戰將,李密、王世充,可是從小熟讀兵書的,這些基本的用兵規矩他們會不懂?劉黑闥看也該看會了。

但我們現在也沒辦法還原現場,只能提供一種假設:上游漲水的消息傳來,這時部隊已經不可能收攏並渡河撤退了。劉黑闥無奈,只好棄軍而逃——再怎麼說,保住小命要緊。

成也水攻、敗也水攻。大水一下來,漢東軍固然做了甕中鱉,但李世民自己也望洋興嘆,只能任由劉黑闥脫身而去。他最拿手的追擊戰,也就此失去施展的機會。前面我們說李世民這次出征兩個特點,其中一個是總得不了全功。跑了劉黑闥,就不算全功。

3月26日洺水這一仗打完,河北就算平定了。李世民下一步,就該收拾山東的徐圓朗、京津的高開道,這些次要目標。

正在這時,中央的特使到了:請李世民立即乘特快專列回長安。部隊嘛,先交給小弟李元吉。

秦王世民自河北引兵將擊圓朗,會上召之,使馳傳入朝,乃以兵屬齊王元吉。

這可有點過份了。

打了敗仗,撤職可以理解;打完仗,解甲歸田也能說通。都知道臨陣換將是大忌。這裡仗打得正順手,無緣無故解除兵權,除了猜忌,找不出第二個理由。

接到這個命令,我想李世民的心情是沉重的、感覺是極其不爽的。但作為一個天生的政治家,他的表情又一定是愉快的、口氣一定是輕鬆的:“託皇上的福,這次出征還算順利,大家也都辛苦了。父皇叫我回去,我終於可以放鬆下,也好長時間沒見到他老人家了。老四,你有什麼話要帶給老爹的沒有?”

李元吉對這個哥哥是又恨又怕,心裡面大概說:“你就裝吧,看你裝到什麼時候。上回在洛陽,打了勝仗磨磨蹭蹭不回去,費盡心思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下好了吧,老爹算看穿你了。還不早點滾,好讓我也施展施展!”

論打仗,他和李世民差了不止一個數量級。玩手段,他同樣望塵莫及。我想李世民走之前別的什麼都可以不幹,有一件事是必然要做的:把幾個親信骨幹召來,開個碰頭會。內容就一項:交待大家務必保持清醒頭腦,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打仗的事,開不得絲毫玩笑。皇上派我出來,我總要對他負責的。如果有人不懂瞎指揮,一定要堅決抵制、及時反映!

坐上李淵安排的豪華專車(某種程度這等於是囚車),李世民望著窗外急馳而過的風景,陷入緊張的思考:見了皇上,該說些什麼呢?

4月9日,李世民抵達長安。四個月前,他受命東征。打仗,總算不辱君命。但接下來的事,恐怕就不僅僅是打仗那麼簡單了。

李淵給了他最高等級的禮遇:親自出城迎接。

面對李世民,李淵的心情是複雜的。知子莫若父,他一方面感到擔心——這小子怕沒那麼老實聽話;又多少有些愧疚——立了頭功的是他,但頭獎已經內定,不能再給他。那就只有儘量在榮譽待遇上多照顧點了。

二人見面,有一番談話。關於這次談話,史書的記載簡單到令人髮指:‘世民具陳取圓朗形勢。

就為這區區九字,將主帥從千里之外召回?強大的劉黑闥都打垮了,小小一個徐圓朗還有必要李世民親自回來彙報嗎?

李世民不是第一天帶兵出征,基本請示報告的規矩他不可能不懂。何況他很清楚自己現在處境微妙,為了避免擅權嫌疑,肯定彙報工作更加積極主動。退一步講,真有什麼報告裡說不清楚的,還可以派個特使。人選現成的——房玄齡。他是李世民辦公室主任,隨時隨地跟在身旁,‘

征伐未嘗不從’。李淵對他印象也很好,曾對身邊人說:此人不錯,可當大用。‘每為吾兒陳事,千里外猶對面語耳。’有這種水平,還需要李世民跑這一趟嗎?

所以,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他們倆到底談了什麼,主要是李世民說了些什麼?我們可以來猜測一下。

第一,李世民絕對不能鬧情緒。他的目標很簡單:讓皇上安心。而要讓人家安心,最好的辦法,是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第二,他的次要目標,是讓自己人放心。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重掌兵權。這需要有過硬的理由,來說服李淵。

這樣看來,司馬光那九個字倒也離事實不遠。因為李世民要說服李淵,拿得出的理由恐怕只有一個——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