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途末路?奧運會由國際奧委會買單,網友:中國可以考慮辦一下


奧運會,體育界最大的盛會,還記得當年北京申奧成功時國民激動的心情嗎?還記得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盛況嗎?古語有云:月盈則虧,又道繁花過後滿地傷,有人說北京之後無奧運,或許是當年北京奧運會太過盛大,接下來的奧運會卻是一屆不如一屆。

里約奧運會後留下滿地雞毛無人處理,卻使得接下來申辦奧運會的國家地區顧慮重重,紛紛放棄。為了避免無人舉辦奧運會的尷尬,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想出一記妙招:剩下的兩個地區巴黎和洛杉磯不用為2024年的奧運會爭來爭去,直接一地給辦一屆,既解決了選擇的煩惱,又解決了後面無人申辦的尷尬。

不過問題又來了,巴黎和洛杉磯鍾愛的都是2024年的奧運會舉辦權,因此為了安撫失利者,國際奧委會承諾將向2028年舉辦地洛杉磯提供約121億人民幣的資助,根據後面贊助商的情況還可能增加。不過2024年的舉辦地巴黎也獲得了115億的支持,也讓處於負債中的里約很是眼紅。


那國際奧委會支持的這些錢是從何而來的呢?據悉,國際奧委會的收入有四大來源:電視轉播權、贊助、門票、特許授權,在主席巴赫的帶領下,國際奧委會在下個奧運週期收入估計會達到100億美元,正駛入下一個經濟快車道,也難怪國際奧委會會這麼慷慨了。但是為什麼國際奧委會在開心收錢的同時,里約奧運會卻辦成了一屆虧錢的奧運會?要知道之前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很多舉辦國都使奧運會實現盈利,而不僅只是為了名聲的。

來看一下里約奧運會的成本,根據官方消息,里約奧運會總花費約為131億美元,其中,在體育相關場館的成本約為20.6億美元,運行成本約為28億美元,其他包括地鐵建設、興奮劑檢測實驗室、港口翻新和瓜拿巴拉灣的汙染治理的花費約為82億美元。這個花費的成本比例其實跟北京奧運會的類似,在場館建設和運營上的錢其實是比較低的,主要還是城市的基礎建設方面需要花費較大的資金。而在後續面臨的問題也有一樣的地方。

按照現有的這些數據來算的話,國際奧委會支持給巴黎和洛杉磯的鉅額資金主要還是用於體育場館的建設和奧運會的運營上,而這些錢雖不能完全解決資金問題但也所差不多了,剩下的城市基礎建設問題其實是這個城市本身要考慮的,不成問題。當然如果都是這樣的話,中國還可以可以考慮承辦的。正如網友們所言:不花錢的買賣不做白不做。


也就是說奧運會的舉辦基本就是由國際奧委會來買單了,而這很可能會成為慣例,因為很明顯如果國際奧委會斷掉這個支持,後面的奧運會舉辦地肯定會不滿,所以為了奧運會能順利的一直辦下去,國際奧委會不得不繼續支持下去。

如果是這樣的話要舉辦奧運會倒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之前因為申辦奧運會出現的尷尬的局面,很多人說中國要擔負起一個大國的責任來,主動申辦,但是我國民眾並不怎麼積極,眾多網友紛紛反對。現在再考慮的話其實也是不錯的,不過小編以為申辦地不應該是一些人希望的上海,雖說上海的基礎建設已經很完善了,不用進行額外的投入,但是感覺上海辦奧運意義不大,並沒有把舉辦奧運會所能獲得的影響力發揮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