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手繪/精衛

如同一場可怖的瘟疫,P2P雷潮發跡於南京,席捲上海、杭州之後,又蔓延到另一互金重鎮——深圳。

一時驚雷四起,觸目驚心。

幾天前,一直關注行業走向的鋅財經,突然接到獨家猛料:規模350億的跑路平臺——意隆財富,明面是P2P公司,背地裡卻暗度陳倉,操盤著金融詐騙的勾當。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鋅財經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當事人,隨後,為進一步瞭解事情真相,鋅財經記者又找到了意隆財富的受害群體。

在意隆財富投資者維權群,我們聯繫到了眾多受害者之一的王先生。

王先生是浙江義烏人,購買了100萬意隆財富名為“新金融城” 基金產品,是義烏當地的項目。

“南京的張大姐,投了300萬進去,想不開人都差點沒了”,王先生強調,更慘的張大姐,家裡還有人等著這錢治病救命。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意隆財富投資者維權群之一

無論王先生還是張大姐,他們的經歷,都只是數百萬投資受害者的縮影,在步步驚心的P2P跑路潮中,有太多相似的案例。

通過深入走訪、求證、解讀,鋅財經力圖在還原真相的基礎上,為投資受害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

成也配資,敗也配資

“一開始我就知道有問題,在P2P行情最好的時候,它就已經兜不住了”,爆料的是某知名投資機構高管Rambo Tu,而他所指的,正是意隆財富。

6月26日,意隆財富被公關機關查封,人去樓空。公司申明則稱,其多個私募基金產品的相對方阜興集團實控人朱一棟已經失聯。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當時大連電瓷正處於爆倉前期的停牌階段,朱一棟到處借錢,甚至承諾了高達20%的回報率。”據Rambo透漏,早在2016年底,朱一棟就曾找上門。

大連電瓷的實際控制人叫朱冠成,系朱一棟父親。

有趣的是,通過翻閱以往報道資料,我們發現,朱一棟過往的高利息借錢之舉,讓整個事件,兩年前就深埋伏筆。

據悉,2016年6月,阜興集團在上海重金包下一處總統套房,以供自稱“華北第一操盤手”的李未未為其操盤,以配資形式購買大連電瓷股票。他們操縱著2000餘個個人賬戶,逢大量買賣時,朱一棟就利用大連電瓷控制人的身份,伺機釋放利好拉高股價。

到2016年12月,獲利已超6億元。而大連電瓷也在沒有任何實質利好的情況下,四個月內漲幅高達100%,甚至觸發了深交所大數據監測的警報。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大連電瓷股價走勢

阜興集團當時第一時間發佈一則公告,否認與此事件相關。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2017年初,朱一棟再次找到Rambo,詢問是否有合適的併購標的。

“操縱的兩支股票都爆倉了,朱一棟將所有的錢都投了進去,所以他需要通過併購標的,演一齣戲,以支撐股價。”

無論阜興集團再怎麼否認,鋅財經發現事件的時間節點都能和Rambo的描述,一一對應。

根據相關報道,李未未揹著朱一棟私自提高槓杆,併購買了其他股票。到2017年2月底,該股票爆倉,連續兩個跌停,配資賬戶也被出資方強制平倉。

“朱一棟後來收購了一個被人“玩爛”的標的,戲註定演不下去,因為付不起延期價,大連電瓷開盤就爆倉。”Rambo回憶著,點起了另外一支菸。

阜興集團被這最後一根稻草壓死了。

至此,阜興集團之前所有的否認,都被推翻。

2

非法自融,背後不為人知的把戲

再度打開官網,意隆財富“高大上”的簡介不免讓人覺得脊背發涼: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但事實卻是,7月1日,意隆財富備案的21只基金產品中,“意隆-稀土產業併購基金五期”出現違約,被公告將延期支付。

作為一傢俬募基金管理機構,意隆財富涉及投資者或有近8000人,單筆涉案金額巨大,最少100萬起投,在平臺暴雷的前一天,甚至還有客戶大手筆購入5000萬理財產品。

“朱一棟最早是做稀土的,利用國資背景,在全國各地設立分公司,層層分包給當地善於變通之人,以此來忽悠老百姓。”Rambo的話不免令人咋舌,忽悠進100萬,需要分出去30萬。

無獨有偶。在某個投資者維權群中,受害人李先生告訴鋅財經,中信信託旗下基金管理公司信文資本涉及假條款、假風控,和融資方利益勾結,為“興樂一號”項目輸血2.2億。

“理財師推薦時,看著是國資背景,風控寫得也很漂亮,就投了100萬;項目原計劃明年到期,101個投資者,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情。”

Rambo就透露,意隆平臺融的錢,不是用來買大樓,就是拿去炒股。

“大多數暴雷平臺,本質是空手套白狼。”

他們設立之初就不是奔著服務個人或小微企業,募集資金都是用於自身公司的日常經營,或高管揮霍,或所謂對外投資,借新還舊,四年交易量已超320億的招財貓理財CEO魯宗麒告訴鋅財經記者。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仲財通CEO丁志剛也表示,部分P2P借貸平臺之所以能夠達到20%的回報率,一般從股票配資入手,股票爆倉了就轉向房地產,本質無非是借錢自用,行情一旦不好就跑路。

另一方面,阜興集團通過P2P平臺自融的話題也曾被多次提起、質疑,而這就不得不提及草根投資。

同樣是2017年2月,草根投資宣佈獲華聞傳媒旗下創投1億元融資,而根據草根投資項目統計信息,再順著相關線索,有人發現草根投資有為“杭州鋇耐貿易有限公司”提供鉅額借款的嫌疑。

這其中有兩件事令人意想不到:首先,華聞傳媒的辦公地址就在阜興集團樓上;其次,“杭州鋇耐貿易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朱冠成。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阜興集團人去樓空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從法律層面來說,是會上升到刑事責任的”,問及該如何定性意隆平臺跑路事件,丁志剛回答道。

但無論自融、挪用,亦或虧損,鋅財經記者詢問維權群投資者後發現,大多數人對於項目資金所用去向並不知曉。

表面永遠是糧食滿倉之富足,問及投資人該如何選擇合規有序的平臺,招財貓理財CEO魯宗麒給出以下建議:

1.硬性條件是一個很好的篩選,全國銀行存管、ICP認證、三級等保的平臺也就100-200家左右;

2.瞭解平臺信息披露、風控體系,一般技術實力和傳統金融機構經驗並存的平臺,相對更值得選擇;

3.關注高管團隊,互聯網人才和傳統金融風控人才兼具的團隊更維穩;

4.留意平臺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機構,是否介入數據信息源、是否跟徵信機構進行合作等等。

3

維權無路,誰來買單?

距朱一棟失聯已有16天,384個小時。關於朱一棟的下落,說法不一,但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投資者群體中,絕望、憤怒、窒息等情緒真實而沉重。

這不免讓人想起2014年的e租寶違約事件,驚天一聲雷,打破了80萬投資者的平靜。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但這一輪P2P倒閉潮似乎來的更加兇猛。

針對這一輪跑路潮的推動因素,魯宗麒談及了以下幾點:

1.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比較大,國內第一二季度的經濟形式不是特別好,底層資產的違約也比較嚴重,造成逾期或提現困難,中國互聯網投資人的理性是相對的,出現問題後,會產生擠兌等情況,對平臺影響比較大;

2.近期,監管部門逐步加大了監管力度,平臺必須找到相對應的律所和會所,因此合規成本越來越高;

3. e租寶惡劣事件的影響,互聯網環境負面發酵非常厲害,普通投資人和羊毛用戶草木皆兵,對在投和已投平臺失去信心,中小型、抵抗能力較弱、資產安全較低的平臺就會產生逾期和擠兌的情況。

就像多諾米骨牌,大量的逾期和負面消息,會引起投資人的流失。

但無論擠兌還是倒閉,投資人的追償往往會陷入遲緩或停滯,得利者捲款跑路,風險傳導的最後,還是出借方。

唯一的希望是尋求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甚至有煽動言論表示,只有鬧得越兇,拿回錢的可能性才會越大。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p2p跑路維權熱度位列首位

“都是血汗錢,肯定要維權”,王先生也表示,信文資本的受害者目前也正商量起訴信文資本,而這有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一起投資人起訴基金公司的案例。

而本金是否能夠追回,投資者該如何正確維權,政府又能給予哪些幫助?帶著當下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鋅財經記者再次諮詢了丁志剛。

“政府的首要是維穩,防止因投資失敗而發生的過激事件,在此基礎上,贓款是肯定要追繳的,但最後每個平臺能追回多少,就不一定了。”

其實在最早的e租寶事件中,也有人質問,投資者的失誤為什麼一定要別人來買單?從法律層面來看,投資者有責任調查自己所購買資產的安全性,因此風險自負。

另一位不願透露的P2P平臺管理者肯定了這一觀點,但他也說明,如果P2P平臺的股東或實控人存在自融或者挪用的情況,則要依法追繳。

公安、行政等機關,會從維穩的角度,進行盡職調查。這期間,政府會積極進行財產保全等動作,以免資金外逃,從而對涉嫌人員的出行、出境進行控制。

在剛過去的6月,聯璧金融、唐小僧、錢寶網、雅堂金融,曾被稱為“民間四大高返利平臺”走下神壇。

P2P平臺捲款跑路,規模350億的“詐騙”,操盤著怎樣的勾當?

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僅6月,停業及問題P2P平臺數量達80家,平均每天有2.7家平臺停業或出現問題。

而剛進入7月不過10來天,杭州牛板金、上海銀票網、深圳錢爸爸三大百億級平臺又相繼倒戈。

7月的杭州陰晴難定,作為“互聯網金融之都”,杭州也不可避免成為了P2P雷潮的重災區。但換個角度看,這本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只有將劣幣打出去,有價值的合規平臺才能出線。

7月9日,央行網站發佈消息稱,將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監管進入攻堅階段,留給那些“P2P劣幣們”的時間不多了。

未來,鋅財經也將持續追蹤P2P行業發展,敬請關注。

文章 ∣ 響婷 啟明

攝影 ∣ 黃碩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