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只爲再愛一次

一門細膩傳神、淡雅飄逸的藝術,隨著時代變遷,也面臨著與時代脫節、觀眾越來越少的尷尬境遇。如何讓崑曲這個有六百年曆史的老品牌煥發新生,如何吸引年輕一代觀眾走入劇院,復刻當年萬人曲會的盛況?

在2018第十七屆中國廣告與品牌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崑曲王子”張軍帶來了他二十多年來弘揚崑曲的故事。

相见只为再爱一次

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 張軍

相见只为再爱一次

謝謝大家,我是崑劇的小生演員,我叫張軍,一個非常普通的名字。先問候大家,小生有禮了,這是我們舞臺上的一種方式,叫唸白,一來我得試試我今天嗓子在不在家,我唱得比說得好,昨天在臺北兩千個觀眾沒有話筒,今天嗓子有點啞了。

另外一句小生有禮了是感恩。崑曲是個非常古老的藝術,跟品牌大會不大有關係,但是感恩《中國廣告》讓我有機會站在這個舞臺,也讓我深深知道站在這個舞臺上鼓舞的力量是什麼,就是我今天要用小小的案例,用我熱愛的崑曲,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的第三種力量是什麼,就是融合的力量。

崑曲有一個雅稱叫“百戲之祖”,不看終生遺憾,看了以後遺憾終生。崑曲在歷史上有兩次重要的變革,發展的機遇都跟融合有關。

第一,崑曲為什麼叫崑曲?因為發源在崑山,六百年前叫崑山腔,唱了兩百年以後,被第三種力量鼓舞著融合,發生了變化。有個太倉人叫魏良輔,他覺得崑山腔不好聽,就融合了南北方的曲子,融合了不同的吹拉彈唱,在明嘉靖年間把難聽的崑山腔改成了水磨調,這是崑曲的第一次革命性的變化。因為這個改革,崑曲才真正成為了一門藝術,成為了崑曲,所以這第一次改變就跟融合這第三種力量有關。

第二,崑曲走向衰亡的時候,因為融合而哺育出了一箇中國偉大的國劇——京劇。220多年前,崑曲被知識分子搞得太高山仰止,當時安徽的徽劇、武漢的漢劇,結合了崑腔崑調來到皇城演出,老佛爺說挺好聽的,於是偉大的京劇就產生了。京劇兩百多年曆史,是崑曲走向衰亡的時候把它哺育出來的,因為融合的力量。

那麼,崑曲在走向未來的時候,怎麼越來越健康,越來越發達?我覺得就是依靠一種融合的力量,歷史上已經被證明,我想用我做過的三件事跟大家分享。

相见只为再爱一次

第一,融合的力量可以跨越語言。2016年是崑劇最偉大的作家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年的日子,這兩位東西方巨匠都是1616年去世的。2016年為了紀念他們,我演了一部戲叫《哈姆雷特》。其實莎士比亞的原詞,跟崑曲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我們劇作家為《哈姆雷特》用崑曲演繹寫出了四句詩,我們就找到了融合的力量,找到了跨越語言的可能性。四句詩是這樣的,“開到荼靡恨春去,蕭蕭落葉惱秋來。憑誰看破春秋事,不過歌臺與泉臺。”

荼靡花是春天最後一朵花,開完了春天就過去了,落下葉子,會很煩惱因為秋天就要到來,怎麼能看透春秋之事呢?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劇場,一個地方是墳場。這四句詩我用崑曲唸白的方式演繹,中國古典詩詞加上To be or not to be,我用崑曲的音樂方式念英文,聽起來特別有趣,這個戲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饋。我認為這就是第三種力量,融合的力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越語言。

第二,融合的力量可以穿越古今。我賴以生存的語音體系,叫曲牌體,我在舞臺上所有的唱詞唱腔的基礎都是它。1570年明代著名作家高濂寫了一部戲,叫《玉簪記·琴挑》,要找到一個符合劇情的曲牌非常不容易。讀起來,月明雲淡露華濃,倚枕愁聽,四壁蛩……它的音韻都是合在一起的。然後一韻到底,濃、蛩、風、夢、紅,所有字都是一個韻。這是1570年寫的曲子,老腔老調老祖宗就是這麼唱的,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讓它融合在一起穿越時間,穿越古今。

崑劇規則非常多,基本上就是傳統戲曲音樂裡面的貝多芬、莫札特和巴赫。其他藝術門類,像京劇、越劇,都是中國傳統戲曲音樂裡面的流行音樂,跟我們有本質的差別。這種力量能夠穿越古今嗎?崑曲的唱詞和曲子值得保留下來,但是如何穿越古今來到當下呢?需要有融合的力量給我們帶來變化。在七年前,我做了一個新的音樂形式叫水磨新調,京劇是胡琴伴奏的,越劇是胡琴伴奏的,廣東戲是胡琴伴奏的,無錫的錫劇是胡琴伴奏的,河北梆子是胡琴伴奏的,河南豫劇是胡琴伴奏的,只有崑曲是笛子伴奏的,笛子出來的聲音非常地沁人心脾。關於穿越古今的融合的力量,我將通過新演繹的這段《懶畫眉》,笛聲悠揚,跟您分享一下我認為的這種第三種力量。

第三,融合的力量可以飛越東西、穿越時空。我做過不同的藝術創作很多,比如我做的譚盾的歌劇叫《馬可波羅》,我在裡面演了一個角色。我非常熱愛古典音樂,尤其喜歡小提琴,在一些特別的藝術合作中,我就會把小提琴藝術形式加入進來。在崑曲的唱腔裡面,用融合的方式,能夠把它帶進來嗎?崑曲這麼有悠久歷史的作品,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跟很多音樂家朋友一起,我們用了特別的方式,讓它漸漸融入進來。

融 合

相见只为再爱一次

其實這裡講的都是形式上的穿越,從古典的題材到現代的題材,從古典的樂器到現代的樂器,形式是帶領我們跨越的一種最重要的可能性。

以上分享的三個案例都是關於形式的,我們融合的力量只是讓形式上有個跨越嗎?

2018.5.18

【新崑曲】

相见只为再爱一次

今年5月18日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我們要做一個大型的演唱會——崑曲萬人演唱會,迴歸到四百年前的那種盛況。崑曲在變成了水磨腔、水磨調以後,就是一個盛世,主宰了中華民族兩百年。

形式都是表面的手段,無論是戲劇、藝術還是表演,它要帶我們去領悟心靈裡面對愛與時間,對情感部分的感受,這才是真正融合的力量。我們的演唱會的題目叫做“相見只為再愛一次”,這樣的跨界的融合,這樣的藝術穿越,最終是希望可以因為戲劇而結緣,因為藝術而感受到最重要的情感。

相见只为再爱一次

崑曲六百年的輪迴,愛是這個命題裡最重要的部分,希望各位廣告界朋友、創意界朋友為崑曲的融合發展帶來更多的力量。謝謝。

整編:秦先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