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廣告選析

《無畏的女孩》

獲2017戛納國際創意節3項全場大獎、18項獅獎

品牌: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SSGA)

廣告代理:麥肯/紐約Traction Creative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國際婦女節前夕,一尊女孩全身雕像現身於紐約華爾街的公園廣場上,她昂頭挺胸的氣勢似在與近在咫尺面對面的著名銅牛雕像發起挑戰。須知,那銅牛雕像可是已有30年曆史的,是代表美國經濟與男子氣概的象徵。她腳下銘牌上的說明是:“承認女性的領導能力。她們是非凡的”。

原來,這是SSGA呼籲當地企業領導層要增加女性席位的特別舉措。這個無所畏懼的女孩一出現,就轟動了全美,也激發了世界各地婦女們要為爭取自身權益站出來的勇氣。她作為女性賦權的意義已遠遠超越了作品本身和廣告宣傳範疇,而被批准成為紐約永久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公眾對她的支持和反應是如此強烈: 12周內,推特獲得46億的點擊量,Instagram獲得7.45億的關注。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投資公司積極主張男女平等,專門設立了基金,投資於擁有更多女性領導的公司。

雕塑由Kristen Visbal創作。由Federica Valabrega為美國州街全球顧問公司拍攝的廣告片,名為《無畏的女孩》。

《無國界》

品牌:無國界醫生組織(MSF)

廣告代理:奧美/香港

文案:“救人不分正反”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作品的主題是為了證明,對待不同人群,無論他是誰,或來自哪裡,不存在被認為是“好”是“壞”的選擇。而只以患者是否有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為標準。這就是MSF的獨特使命。

顛倒錯位的圖中,擔架上部是一名受傷的平民,下部是一名受傷的士兵,作品巧妙地演示了MSF堅持的宗旨:尊重每個人的生命,“我們在拯救生命的時候不考慮是哪一方”。

《我們是超人》

3’視頻 (獲2017戛納國際創意節等廣告節27個獎項)

品牌:2016殘奧運動會

廣告主:Channel 4 英國

廣告代理:4creative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一位殘疾人打擊樂手敲響的陣陣鼓聲,引發了爵士樂隊歡快的演奏。在輪椅上男歌唱家SDavis《是的,我行》的歌聲伴隨下,各類殘疾人(包括運動員和普通人)如同常人一樣辦公、飲食、育兒、駕駛、舞蹈、演奏、比賽(最後一幅是殘疾人坐在輪椅上在空中翻滾)等,驚人情景在我們眼前一一展現。140多個殘疾人演員陣容包括殘奧會運動員、公眾人物和來自世界各地音樂家組成的超人樂隊,僅3分鐘的表演場面震撼人心。

這是英國電視4頻道為2016里約殘奧運動會製作的預告片。它的傳播目的,是根本改變人們對殘疾人的看法。創作者當時面臨的困境,是有67%的英國人感到與殘疾人交談覺得“不舒服”,所以,這次宣傳不僅僅是為體育賽事,更是要將它作為開展消除偏見的對話契機。即從殘疾人運動員贏得金牌到普通殘疾人刷牙,全面展示他們的堅強精神,也鼓舞所有身體健全的人。

該片在當年獲得全球超過180萬次的點播。它以自信的方式改變了人們對殘疾人的看法。這不僅成為英國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影響遍及世界。美國國務院將殘疾人問題列入議題。聯合國利用這部電影作為2016年國際殘疾人日的一部分。

該片改變了人們對殘疾人的看法:76%的人認為,它幫助人們在與殘疾人交談時感到更自然了。78%的人認為談論殘疾問題時更自在了。86%的人認為這部電影對殘疾人士的描述是正面的。這部電影已經被列入英國的學校課程,這意味著正確價值觀將代代相傳。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加強監管》

品牌:加拿大紅十字會

廣告代理:SRRNDR Content ICF Olson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所有畫面都是孩子Sam眼睛裡看到的情景……

鏡頭(即Sam)來到媽媽跟前。她正在看手機,無暇顧及,她讓Sam自己去玩。Sam出了房間,穿過大人們在談笑的客廳,走向通往院子的門。Sam來到泳池邊。有個球在池邊漂浮,鏡頭回轉朝向遠處的客廳,似在尋求幫助,但空無一人。鏡頭慢慢向下接近水球,突然,“噗通” 一聲,鏡頭瞬時變為水中場景。隱約聽到Sam的呻吟聲。水中泛起陣陣水泡。過了一會,傳來岸上大人們找孩子的叫聲。似有人跳下水。媽媽的哭喊聲……

字幕:“加強對Sam的監管措施。”“其他孩子也一樣。”“加強泳池周邊監視,完善大門自動關閉設置和急救訓練”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視頻沒有說,但觀眾一定會想到,那就是:別沉迷於手機而疏忽了孩子的安全!

《丹麥兒童癌症基金會》

品牌:丹麥兒童癌症基金會

廣告代理:Sunrise/哥本哈根,丹麥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一個男孩的背影。面前他妹妹的房門“咯吱”一聲被他悄悄打開。他手舉電筒躡手躡腳地進入房間。手電筒燈光在許多玩具中來回搜尋。他把所有找到的芭比娃娃集中堆放在一起,然後一個個地把她們的長髮全都剪掉。光頭娃娃在地上排成了一排……突然,緊張的音樂戛然而止。房門打開,媽媽出現。男孩慌張地把手藏在身後。媽媽疑惑地看看兒子和地上的娃娃。隨後患癌症光頭的妹妹出現並靠近媽媽。男孩舉起剪了發的芭比娃娃給妹妹看,示意鼓勵妹妹。妹妹露出了會意的微笑。

這是一個男孩用他唯一知道的方式幫助他妹妹與癌症抗爭的故事。

字幕:“幫助可用多種形式。”“兒童癌症基金會為受兒童癌症影響的家庭提供力量。”

在丹麥,每年有200名兒童不幸罹患癌症。當孩子被診斷出患有癌症時,不僅孩子要受到疾病的煎熬,而且也使整個家庭和親屬受到重大影響。22年來,丹麥兒童癌症基金會把緩解患者與家長的苦痛作為己任,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30年前,半數患有癌症的兒童死於這種疾病。今天,痊癒者比例上升至五分之四。

《英雄》

廣告主:美國反家暴全國聯盟(NCADV)

廣告代理:Chirp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現實與想象交替出現的畫面:兒子夢想當宇宙飛行員。他與父親一起畫火箭結構圖。在院子裡,父子倆造好了“火箭”……突然插入父親打母親的鏡頭……媽媽給兒子戴好頭盔。孩子興高采烈地奔向院子裡造好的“火箭”,他坐進駕駛艙。火箭發動,父親目送火箭升空……家暴鏡頭反覆閃現。駕駛艙裡的孩子驚恐萬分。父親扔瓶子,隨著砸到牆上的破碎聲,火箭在空中爆炸。……家暴鏡頭……孩子默默拿看火箭模型,沮喪無語。

家暴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傷痕,終身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甚至他們的事業和前途。所以真愛孩子的家暴者,要認真考慮行為的後果。

《詛咒的鸚鵡》

品牌:聯合國國際兒童應急基金(UNICEF)

廣告主:聯合國

廣告代理:Grey/紐約,美國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字幕:“提示:視頻中含有不適合所有觀眾的語言。建議自由舍取。”

視頻中各鸚鵡不停地叫道:“閉上你的臭嘴!”“閉嘴!”“該死的,混賬”“該死的,狗孃養的混賬”“別煩我!”“該踢你屁股!”“別煩人!”“你這婊子!”

字幕:“如果連鸚鵡都能記住家暴的情境,孩子就可想而知了。”“1/4的幼兒受到家暴的影響。”“家暴是孩子的永久記憶。”“關注家暴。檢舉家暴。”

這是反家暴宣傳又一別出心裁的創意高招——揭發不是通過常用的人物、場景,而是不受注意的小小鸚鵡。家暴往往是發生在居室內的隱蔽行為,受害方不說,就無人知曉。可家暴情景沒能躲過家養鸚鵡的耳朵。而且,鸚鵡之所以能如此像模像樣地複述出施暴者的粗暴言語,並非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這就間接地告訴我們,這家的家暴發生頻率不低,由來已久。

字幕的最後點題,落在了家暴的最大危害,那就是對下一代成長不可估量的影響。

《自由-國際女孩日》

品牌: Project Everyone(非營利性全球活動)

廣告代理: Moxie Pictures/美國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字幕:“每五分鐘就有一個女孩因暴力而死亡”“每四個女孩中就有一個被迫接受童婚”“71%的人口販賣受害者是女孩”“6300萬女孩被強迫接受女性生殖器切割手術”“1.3億少女失學”“女孩感染艾滋病毒的幾率是男性的兩倍”“世界各地的女孩每天都在為自己的自由而戰”

一個接一個女孩邊高唱《自由》(歌手Beyonce配音)邊激奮舞動,表露她們為爭取接受教育、制止童婚和暴力威脅的心聲。(最後幾個場面的背景是林肯的雕像、白宮和國會大廈,其用意不言自明。)

2012年,聯合國宣佈10月11日是“國際女孩日”,每一年“國際女孩日”都有一個主題:2012年是“結束童婚”,2013年是“為女孩的教育創新”,2014年是“賦予少女權利:結束暴力循環”,2015年是“青春期女孩的力量:展望2030”,2016年是“女孩的進步=目標的進步:女孩的價值”,2017年的主題是“賦予女孩力量:在危機之前、期間和之後”。

“Project Everyone”全球最大戶外公益廣告,已在全球28個國家的450個主要城市上線。這一公益廣告旨在向每個人呼籲至2030年結束極端貧困和解決氣候變化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希望能夠在7天內使用戶外數字屏幕的強大圖像和廣泛範圍的平臺複製,與全球70億人分享此目標。

《童婚》

品牌: KAFA

廣告代理: 李奧貝納/貝魯特,黎巴嫩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告訴你,這是一對新婚夫婦。你信嗎?

不,這不是在開玩笑。但這的的確確是真實的現場記錄。時間地點就在不久前的黎巴嫩。

在黎巴嫩,所有的宗教派別都允許童婚。由於當地沒有婚姻的民事法律,所以只能根據宗教法,即9歲的女孩就可以合法結婚。因此,在黎巴嫩,18歲之前被迫結婚的女孩比例超過了13% 。

黎巴嫩保護婦女權利非政府組織KAFA為了反對童婚,使公眾認識到陳舊宗教法是對女童的殘害。於是,利用新婚夫婦室外拍紀念照的機會。進行了現場跟蹤記錄視頻拍攝(儘管受到阻撓和威脅),然後予以揭露和呼籲。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就在視頻拍攝的過程中,面對令人震驚的現實,無數憤怒的旁觀者對宗教法案也表現出厭惡的情緒。他們支持KAFA的行動,因為他們的女兒都有可能成為這種過時規則的受害者。

視頻在YouTube和Facebook發佈後,獲得了地方、區域和國際的激烈反響:超過100萬家分佈在不同傳媒平臺上的機構進行了傳播;超過50個國家的100多家出版物和電視頻道進行了報道;影響遍及95%黎巴嫩網民及超過7億的全球人口;在Facebook上的點擊率達到了99.97% 。

《最奇異的婚禮習俗》

品牌: 丹麥保護兒童協會與丹麥外交部

廣告代理: Robert/Boisen & Like-minded/哥本哈根,丹麥

2017下半年世界公益广告选析

在10月11日國際女孩日當天,丹麥保護兒童協會和丹麥外交部發布了一段有趣的Facebook視頻,該片列出了世界各地最奇異的5種婚禮習俗:圖示№5是丹麥的剪襪子。即婚禮那天朋友和家人要把新郎的襪底剪掉,露出腳趾;№4是亞美尼亞的錢舞。婚禮上的客人們要給新婚夫婦扔撒錢幣;№3是德國的鬧婚。客人們要把好端端的瓷器扔到空地上摔碎,而後新娘和新郎要把地上的碎片收拾乾淨;№2是韓國的打腳。即用藤條或乾魚擊打新郎的腳底。而TOP №1,且不止一個國家都存在的,就是野蠻醜陋的童養媳!

據調查,全球每隔7秒就有一個15歲以下的女孩被迫結婚。該視頻是為了響應世界上第一次以結束童婚為目的而召開的國際峰會。聯合國的全球目標是,到2030年終止童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