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邪不壓正》首映禮的地點,選擇了離北京市區開車需要兩個小時的密雲古北水鎮,在長得很像古希臘劇場的露天劇場上,完成了這部電影第一次公開亮相。

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這個選址非常成功,因為姜文的電影,從來都有一種戲劇形式感,到了《邪不壓正》,這種劇場的感覺更加強烈,從彭于晏和美國人的雙人小劇場、姜文和廖凡的餐桌對峙、還有後面彭于晏與廖凡那場慘烈又無厘頭的對決,都讓這場電影放映,如同真正的露天戲劇表演,是在每一幕之後,需要觀眾鼓掌發洩的那種。

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不知道國內還有幾位導演,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龍標一出來,全場觀眾就歡呼;導演自己扮演的角色一亮相,全場也歡呼。但可以知道的是,國內也確實沒有幾位導演,能夠在商業片的創造道路上,堅持不被觀眾的口味帶偏,每次創作出的是符合自己審美和趣味的定製作品,而不是流水線上製作出來的批量產品。好比匠人出品每樣獨一份的杯子,可能比不上公司批量開發出來的讓人喜歡,但你就只能在這一家找到。

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邪不壓正 (2018)

2018-07-13 上映

中國大陸

姜文 廖凡 彭于晏

提到《邪不壓正》就必須要提《俠隱》,必須說明的是,在看電影之前,真的可以不看小說,因為電影其實和小說,已經沒有太大關聯。電影的主角還是那幾個,李天然、朱潛龍、藍青峰、關巧紅……主線也依舊是李天然要殺了朱潛龍給師父一家報仇,但是對小說的去繁為簡,對人物背景和個性的重新設定,已經可以當成一半的原創劇本了。

如果用美術史來做對比,姜文大概也算導演中的“印象派”,他拍的幾部電影都是根據小說改編,但都改得“親媽不認”。用一個知名畫家舉個不完全恰當的例子,姜文把《俠隱》改編成《邪不壓正》,幾乎等同於印象派畫家透納,把威尼斯水城畫成了一團煙霧繚繞的背景下,加上幾抹淡淡的顏色。他絕對不滿足照著原本拍,必須要讓它們印上自己的符號。

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姜文前幾部作品總被說“看不懂”,百分百肯定,《邪不壓正》不會再有任何人喊看不懂,復仇的同時殺鬼子、發現愛情的同時發現自我,電影裡的李天然,基本上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雖然說出來故事大綱很簡單,但是電影的局部處理,卻如同刺繡裡的細亂針一般,用不同粗細和色階的線去勾勒,到處能夠看到明暗不同的層次感。

說通俗一些,比如李天然(彭于晏)和朱潛龍(廖凡)之間的那場對決,痛快、淋漓、燃,這些都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針腳,但是,兩個人三次相約扔槍那次博弈,這是正反派人性的無限接近;兩個人使用相同招數無法套招的笑點,這是武林同門相殺的悲涼;而日本人“根本”在一旁滿臉是血,嘟囔著似乎聽不懂的話,則又回到了姜文最愛的黑色幽默。

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而這部電影,對姜文的影迷來說,更是相當照顧,很多你們看著似曾相識的段落和臺詞,看完之後一回想,這不就是那部電影裡用過的那個邏輯;這兩個人之間的談話,在某一部電影中似乎也出現過,這並非漫威一樣的電影宇宙,而是作者電影和讀者/觀眾之間的對話。

說起這幾個角色和扮演的演員,彭于晏扮演的李天然,他和小說裡角色的變動,讓整部電影的氣質都跟著動了一些,彭于晏這裡不像是身懷深沉大恨、靜待機會報仇的少語者,他變成了一個將報仇寫在臉上、說在嘴裡的熱血青年。他面對的不是缺少報仇的機會,而是如何闖過自己的遲疑和猶豫。所以這不是“俠”和“隱”,更像是“仇”和“志”。

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姜文不用秀恩愛,也能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對周韻的偏愛。巧紅這個角色,是從小說到電影,變化最多最豐富的一個。從原著裡“歲月靜好”的美麗裁縫,變身心懷秘密、為父報仇的神秘女子,她幾乎成了李天然的人生導師,讓他在復仇道路上堅定下去;她和李天然彼此傾心,但為了更加廣闊的目標,放棄了小情小愛。關巧紅幾乎成了B面李天然,彌補了他的軟弱和膽小,這也不奇怪,姜文最近已經在各種場合表示過,對女人偉大的讚美。

看完《邪不壓正》首映,忍不住想給拍彭于晏全裸的姜文鼓鼓掌

至於姜文自己扮演的藍青峰,比起小說中的角色,也神秘莫測多了。他之前演過偽裝成土匪的英雄、精神上的貴族,這一次,則是將正反兩派操縱於股掌,為做好人先要做卑鄙小人,為行好事先要下黑手的複雜之人。

《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這八年過去,姜文電影裡的槍打得越來越多,但是電影裡的子彈,好像怎麼都噴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