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排片62.7%,上映7天,《我不是藥神》以18.61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當之無愧的暑假檔爆款。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文牧野”這個名字,也因此進入了更多人的視線。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師從田壯壯,第一部長片就有甯浩、徐崢兩位電影大咖加持,文牧野彷彿天生自帶男主光環,天生下來就是做導演的。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與其用“天才”,不如用“功夫不負有心人”來形容他今天的成績。

從小成績就不好,高考只得290分的他選擇了一所三本二級學院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就讀。

那是學校第一次開這個專業,沒有前輩帶路、沒有專業老師、只有一些設備供他們自己摸索。

有一次他在拿一個DV拍一個男孩在馬路上走,突然碰到一幫人拿刀砍人。他趕快去追,雖然他也被砍到,卻拍到許多動作戲場景。之後他自己裝了Adobe Premiere,學著怎麼剪片子。這就是他人生中第一個作品。

這個只花了200元,卻凝聚了文牧野巨大精力的三分鐘短片,讓他第一次被老師表揚。他漸漸開始對拍短片、拍電影感興趣起來,這讓他找到了尊嚴。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後來,他又花費了3年的時間,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這所全中國最著名的電影學府。

有一句話這樣說:“其實每個導演一生只拍了一部電影,他所有的作品只是對處女作的模仿和改良。”

今天看了文牧野導演在《我不是藥神》之前的四部短片,其對社會邊緣人群的關懷,那股輕輕淡淡卻又無處不在的人文關懷,皆滲透在裡面。

文牧野履歷上的第一部短片叫《石頭》。

觀看地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A2ODQ1ODUy.html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住在棚戶的男孩和一隻叫石頭的狗的故事。

儘管生活清貧,一人一狗卻十分享受這相依為命,又平靜的生活。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可隨著拆遷步伐的增快,搬走的人也越來越多。

男主也在朋友的幫忙下,找了一份保險推銷員的工作,目前在公司接受培訓。

離開家鄉之前,石頭戀戀不捨的神情最讓人印象深刻。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可到了城市,隨著男主工作的漸漸繁忙,他和石頭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 當他發現石頭食慾不振的時候,它已得了尿道炎。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隨後便是一段快速剪輯,石頭的病情仍不見好轉,他卻因一次次的遲到丟了工作。

當他再也維持不了石頭的治療費用時,他給它好好洗了個澡,把它抱回老家,拴在一個柱子上準備讓好心人領養... 卻在此時,石頭掙脫了繩索,向著已經被推倒的家跑去...在莊稼旁的那個柱子下,重新標記了自己的氣味。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受限於當時的資金,這個短片嚴格意義上來說並沒什麼值得驚豔的鏡頭語言,許多光線處理不專業,音樂也很滿。

但男主渴望融入城市,和石頭渴望回不去的家鄉,倒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順便表白一下,石頭的演技太好了!導演文牧野真的很會給人眼神特寫。《石頭》是,《我不是藥神》也是。

這部豆瓣得分6.9的《金蘭桂芹》,是他第二部短片。

觀看地址:

http://video.eastday.com/a/161129170220822069859.html?qid=01359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短片靈感源於他有次在大連玩時偶遇的兩位老人。當時兩名老太太拉住他,不好意思地問他有線電視大廳在哪兒,兩人相互推讓,磕磕巴巴的對話引起了他對這個群體的注意。

回去後,文牧野結合自己對姥姥的觀察,拍出了反映空巢老人生活的《金蘭桂芹》。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不同於之後《Battle》、《我不是藥神》的鋒利,《金蘭桂芹》全片在兩個老太太絮絮叨叨、互相嫌棄的家常裡短中展開,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無比可愛~

印象最深的就是兩人到有線電視臺交費,到地方一看才發現人家今天不營業。金蘭生氣嘟囔了幾句,那句“你這老太太,以後啥事兒也不跟你去辦了,老年痴呆”把桂芹惹火了,兩人當即絕交,桂芹一個人怒氣衝衝地向前走去。

金蘭在後面跟了她半天,天熱、加上自己有心臟病、腿腳也不方便,她便喊桂芹等等自己。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刀子嘴豆腐心的桂芹儘管埋怨,但還是停下了腳步站在原地等金蘭。

沐浴在夕陽下的兩人,一邊互相嫌棄吐槽一邊相跟著回家的背影實在太美好,真希望自己年老後也能擁有這樣可愛的老友~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儘管在鏡頭語言上仍稍顯稚嫩,但文牧野對演員演技的把控,對幽默橋段的設置已初見端倪。

一向愛強金蘭最後一句“你留這兒,陪我嘮會兒嗑唄”。

看了更是讓人心酸不已。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在這之後的後兩部短片,《Battle》和《安魂曲》,可以看到他在影像語言上長足的進步。

文牧野第三部短片,《Battle》講述了在北京打工的維族青年阿迪力,由於違背伊斯蘭教義紋了身,跟從新疆來看望自己的父親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他們都不想妥協,衝突在所難免...

觀看地址:

http://www.xinpianchang.com/a28115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在短短的11分鐘裡,他探討了宗教信仰,個性解放,父權壓制,以及某些隱晦的民族歧視....

用網友的話說:

看這部短片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沉重感,現實就是如此,鬥不過只能被動接受,宿命不過如此。

故事開頭從一段特別high的電子樂引入,快速交代了維族青年阿迪力的日常生活。

隨著他的視角,我們看到了他準備寫紋身的鏡頭。而洗掉的紋身正是“battle”,這是它的第一次點題。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他為什麼要洗紋身?是遭遇了什麼事情嗎?

帶著觀眾的好奇,故事回到了昨天,阿迪力父親的突然到訪。

大量的手晃鏡頭正是阿迪力焦灼不安內心的展示。而當父親發現他身上紋了紋身,改變了安拉的原造,認為會有大禍降災於他家時,這段矛盾衝突更是極為激烈。相應的,鏡頭抖動也更為劇烈。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兒子小聲地解釋自己並沒有在精神上背叛安拉,卻沒獲得任何諒解....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這場衝突既是兒子對父權的反抗,也是為自身信仰自由,表達自由的反抗。

與父親爭吵過後,阿迪力獨自在深夜漫步街頭,在地下通道坐著的時候,因為自己敏感的維族身份,被兩個警察上前質詢。片警要求把阿迪力帶到車上核對身份,遭到阿迪力拒絕,於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的肢體衝突,阿迪力被制服在地。

這一橋段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因為話題敏感,小栗子就不細細說道了,大家自行體會。

影片結尾,阿迪力強忍眼淚,給父親看自己被消得血肉模糊的“Battle”讓人印象深刻。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既是委屈自己,對父親的安慰。也是因為身份問題,遭遇不公的一種無奈.....

種種情感交雜在一起,讓人心塞得說不出話來。

說句題材話,本片的主演是著名的說唱歌手馬俊,今年他已參加中國新說唱,併成功入圍正賽,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期待一下。

《安魂曲》則是文牧野導演在執導《我不是藥神》前,拍攝的最後一支短片。

觀看地址:

https://www.vmovier.com/45414?from=search_post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故事講述的是男主全家遭遇了一場慘烈的車禍,妻子當場死亡,4歲的女兒嚴重腦損傷,而男人自己也受了重傷。女兒命懸一線,必須在一週之內做費用高達12萬的手術才能保住性命。在小縣城裡修車的男人連妻子出殯的錢都沒有,更沒有辦法在一週之內湊到12萬的手術費。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走投無路下,男人聽從了太平間管理員老劉的建議:將妻子的遺體賣到農村,與一個剛剛死去的年輕人結成陰婚。

雖然提到了冥婚,但導演並沒有深度挖掘這一事件,反而藉此講述了兩個家庭不同的困境。妻子被舉行冥婚時,他正在醫院等待女兒手術的結果,兩段交叉剪輯,不論是音樂還是色彩,簡直太讚了。尤其是那段“放心吧,我接彤彤”更是讓人哭成狗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不得不說,導演選演員的功力實在太強了!

在這部短片裡,手術費多貴,冥婚婚俗等都只是表面,文牧野真正想說的是人靈魂的歸屬。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賣妻子屍體救女兒,買屍體配兒子,聽來無比殘忍,又無可奈何的事情,卻在結尾讓人有了難得的安心,這是兩家人在各自處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還記得《藥神》裡徐崢飾演的程勇隻身一人回到印度,從藥房裡出來,迎面就撞上了一場白色的濃煙,兩尊佛像在濃濁模糊的世界裡巋然不動的鏡頭嗎?

這場象徵犧牲自我換得眾人幸福的暗喻在就來自《安魂曲》,也是導演自我風格的一種詮釋吧。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很多人都想進入電影行業,想當導演,卻都說自己沒有文牧野導演這樣的機緣。

突然想到文牧野在接受三聲採訪時說的一段話:

你只要拍就行了,別停。因為這是一個真正能訓練你自我表達、與人溝通,學習風格的最重要的途徑。

即使拍不起長片,也能拍得起短片。拍不起很貴的短片,可以拍得起便宜的短片。

你不能等到你有錢了再拍,時間和錢哪一個更重要,對我來說我覺得時間更重要。

這段話送給成長道路上的每一位追夢者~ 加油!

比《我不是藥神》更現實扎心的電影,文牧野早在上學時就拍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