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野戰口糧就有「炒麵」,「炒麵」到底是怎樣一種食品?

抗戰時期的野戰口糧就有“炒麵”,“炒麵”到底是怎樣一種食品?

抗美援朝時期,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物資食品不足,不可能向前線士兵提供饅頭炒菜米糰子,而運輸軍需物資的火車汽車經常被美國飛機轟炸,有限的糧食都不能及時送到前線,為了不讓我軍士兵餓著肚子打仗,中國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製作“炒麵”。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負責食品供應的東北軍區後勤部結合朝鮮官兵的需求,提出了“以炒麵為主,製備熟食,酌量提高供給標準”的建議,他們用70%小麥粉,混合30%的玉米粉或大豆粉、高粱粉,炒熟製成。具體做法也很簡單,一口黑鍋大火加熱,然後倒入各類麵粉後改為小火繼續翻炒,不久就會炒出面粉香氣,最後依口味兒加上少許食鹽,一般是加上0.5%的量。這種東西非常容易保存食用和攜帶,餓了抓一把直接可以吃。所以一把炒麵一把雪的作戰情景經常出現在各類有關志願軍的藝術作品中。

抗戰時期的野戰口糧就有“炒麵”,“炒麵”到底是怎樣一種食品?

朝鮮的天氣非常寒冷,通過層層困難好容易送到前線的食物經常被凍壞,就算凍不壞也不敢生火加熱,因為美國人飛機就在天上盤旋偵察,一看到有火冒煙就會狂轟濫炸。而炒麵不僅經濟實惠還易於攜帶,不用二次加工,順其自然就成為了志願軍戰士充飢的希望。士兵配備得炒麵塞滿長條狀塞子,單兵背在身上行軍打仗,然後在積雪解決口渴的幫助下,可以在無後勤保障的情況下,最長獨立作戰數個星期。可以說,炒麵伴隨著志願軍一起奪取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其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時至今日,炒麵的源材料和技術等早已大大改進,比如重大的一點就是加入了很多微量元素,除了食用口感極大改善後,高消耗的士兵也能從中補充到許多營養。

抗戰時期的野戰口糧就有“炒麵”,“炒麵”到底是怎樣一種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