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四大天王」之一楊華生,紅遍上海灘

1949年“四大天王”之一楊華生,紅遍上海灘

楊華生

其實早在1949年的上海,就已經誕生了屬於上海本土的滑稽“四大天王”,笑嘻嘻、楊華生、張樵儂和沈一樂,這也是上海滑稽史上最成功的“四股檔”。

當時的滑稽“四股檔”紅極一時,他們每天在大中華大陸電臺廣播四友獨唱,上演的節目有《各地方言開會》、《瞎子算命店》、《騙大餅》、《拉黃包車》、《剃頭》等等。除了播音,他們還在金谷、新都演出獨角戲,大受市民歡迎,為了擴大四友獨唱的影響,“四股檔”還在電臺發起贈送劇照和紀念冊的活動,由生產美麗肥皂的歐式化學工業社九龍呢絨公司出資代送,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活動,“楊、張、笑、沈”四股檔的名聲傳遍了上海及周邊城市,一時風頭無兩。

“楊、張、笑、沈”紅遍上海灘,有個“老克拉”,他說他曾經從南京東路外灘開始沿著南京東路往南京西路方向走,一路上聽下來商店裡放的錄音全部都是“楊、張、笑、沈”的滑稽節目,這可以說當時他們在上海灘影響之廣。

當時這滑稽四股檔的紅火程度可見一斑,而在他們四人當中又以楊華生最為出彩,最有經濟頭腦,所以在四人的排行榜上居首。而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楊華生也成功塑造了《活菩薩》中的魯道夫,《七十二家房客》中的偽警察“三六九”,《阿Q正傳》中的阿Q等眾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在滑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楊華生站得比較高,從人物的性格,從喜劇的結構,從表演的風格上說,話不多但是內涵挺深的。從唱說起來,楊華生老師是佼佼者,應該說唱得相當好,一個是因為他會唱,還有一點是他的天賦好,天賦好加上會唱再加上他的用功,他在唱上下功夫,所以楊華生老師的唱可以說是別具一格。

而更為巧合的是楊華生出生的那年,也正是上海最具代表性,也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遊樂場,素以遊藝、雜耍和南北戲劇、曲藝而聞名的大世界開門營業一週年的時候。也就是說以後大世界八十週年慶也就是楊華生老師的八十大壽。

1949年“四大天王”之一楊華生,紅遍上海灘

楊華生

天生一副好嗓音的楊華生從小就非常喜歡各種戲曲表演,尤其對京劇擅長,在他10歲的時候就已經能操著寧波口音擺出功架,唱上一折《蓮英驚夢》了,要知道《蓮英驚夢》在當時可是坤角老生露蘭生的拿手好戲,從倒板開腔,唱回龍,再接原版楊華生老師是信手拈來胸有成竹,雖說楊華生在京劇上頗有天賦,但是年紀小小的他在心中卻十分清楚自己的興趣依然在滑稽戲上,好在當時的大世界裡滑稽戲很多,名氣響的演員有王無能和他的搭檔錢無量,江笑笑和鮑樂樂。江笑笑會說會唱十分幽默,觀眾稱他為笑的天才,而鮑樂樂是浙江之江大學的學生,不但能說會唱還會寫劇本,那時的楊華生在大世界學戲,因為嗜好滑稽戲楊華生經常去偷學,他們演,楊華生就在邊上學,日復一日,聰明的楊華生居然學會了不少的段子。

江笑笑和鮑樂樂是在大世界演出的,楊華生那個時候在大京班(就是唱京劇的),也是在大世界唱,所以說楊華生的京戲唱得特別好,他的馬派、求派都唱得好得不得了。當時他唱京戲的,江笑笑和鮑樂樂在大世界演出的時候,楊華生一直在旁邊看,他其實對滑稽獨角戲心有獨鍾,是相當喜歡,其實江笑笑和鮑樂樂演的段子楊華生當場就已經學會了,就是沒有演過。正好有次江笑笑和鮑樂樂去拍電影,有這個空檔,場子需要人來頂,楊華生就說:我來頂!當時據記載,楊華生頂的這個段子是江笑笑和鮑樂樂成名的段子,叫《水果笑話》,誰會知道他在大世界裡這麼一頂就一炮當紅。

不久楊華生就以小鮑樂樂的牌子上戲了,而之所以用小鮑樂樂的藝名,則是前輩有意栽培他。這時的楊華生抓住機遇,努力學習各種段子、戲種,博覽眾長靈活運用。當時楊華生提出要拜鮑樂樂為師,鮑樂樂一直看著,覺得這個孩子很有才能,鮑樂樂愛才如命,很喜歡有才能的人,所以他收了楊華生。當時楊華生應該說經濟條件不是很好,那個時候上臺的行頭都要自己準備的,比如說長衫、三敲板、上臺穿的鞋子等等。因為當時楊華生沒有這種經濟條件,還有一點可能家裡的大人不打贊成自己的子女走到滑稽的行業來,所以對楊華生從藝或者唱滑稽總歸是一種想法。當時鮑樂樂就自己出錢,因為他喜歡楊華生,自己出錢幫他做長衫,給他三敲板,幫他全身的行頭都準備好,把他推到臺上,所以說鮑樂樂是相當相當喜歡楊華生。

現在說到“四大天王”大都是指香港的四大天王,很少人知道老一輩人那時代的“四大天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