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豆,清王朝種出了異己的利益集團

種瓜得豆,清王朝種出了異己的利益集團

清末兩次的兩次重大改革都不能把併入膏肓的清王朝拉回來,反而加速了他滅亡的步伐。

猛的看,好像無法理解。都實行改革了,為何還是不能挽救清王朝?但認真的看,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原理。在整個改革過程中,各方都是極力地向清政府提出自己的政治訴求,並希望由此可以影響到清政府的政策,在西方這也許會讓各方都受益,但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的意識還是以傳統意識占主導地位,尤其是當時清政府的統治地位並不牢固,這種情況下進行全方位大幅度的改革,很容易引發清王朝的政治危機和各方的權利鬥爭,進而引發社會動盪,清王朝的垮臺就證明了這一點。

改革過程中,可以說清政府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給自己的培養出了三大利益集團,直接對清政府構成威脅。第一個是以張謇為代表的立憲派,這群人主要由商人和士大夫組成的核心力量;第二個是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第三個則是以留學生為代表的新團體。就是這三股力量,在清末加速耗盡了曾經輝煌的清王朝。

種瓜得豆,清王朝種出了異己的利益集團

清末的最後幾個年頭裡,立憲派行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政治力量,他們組建自己的組織和政黨,他們的強大對革命派和清政府的未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北洋軍閥那邊,袁世凱則抓住了清政府的急於改革的迫切心理,私下偷偷的搞起了自己的北洋軍隊,還搞起了自己的經濟產業,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在國家的各個部門做臥底或者直接擔任要職,外交權力也幾乎掌握在袁世凱手上,這對在這片土地上統治了兩百多年的清王朝來說是個嚴重的威脅。袁世凱的壯大,直接讓清王朝的政治均衡遭到了徹底的破壞,而袁世凱自己卻在國內外贏得了赫赫威名。

立憲派和北洋軍閥兩大利益集團政治實力不斷壯大的同時,國內各省的編練新軍也在蠢蠢欲動,這些新軍接受的都是近代民族民主思想觀念教育的,他們原本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張牌,可這些新軍慢慢的對清政府的衰敗、無能感到不滿,反成為了清王朝異己的力量。在清政府滅亡之前,這些新軍都在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基本可以說明他們與清政府的關係基本已經破裂了。

隨著武昌起義的槍響,各省的新軍都紛紛相呼應跟著起義,從此脫離清政府而獨立。袁世凱也趁勢跟立憲派合作,共同推翻了清王朝,徹底結束了清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