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民國時期,蔣介石手下的名將很多,文官也有不少,但真正為他在混亂年代,平定各路軍閥諸侯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此人,他叫楊永泰,號稱蔣介石的“第一軍師”,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

現在卻很少有人提到他,知道的人更少。可以說,沒有此人,蔣介石做不到那麼大,權力不會那樣集中,只是此人由於“太紅”,在國民黨派系內鬥中喪命於1936年10月25日。如果此人不死,民國的歷史肯定要增加不少傳奇。

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楊永泰

這個人有這麼厲害麼?這麼說吧,蔣介石在被迫抗戰前,所實施的政策一直是“攘外必先安內”,這個政策,就是楊永泰提出來的。

楊永泰說起來是個文人,早年還考中了秀才。即接受過正統的封建教育,也受過西式教育,學過法律。畢業後在廣州做報社記者編輯。這個職業使他練就了犀利的文筆、深刻的思想和很好的口才,很快在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中展露出來,活躍在廣東的政治舞臺。1912年,楊永泰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會議員,後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運動。

楊永泰雖足智多謀,但缺乏政治眼光,而且是個投機分子,一看形勢發生變化,立即改換門庭,後來投靠了西南軍閥,後來又投靠北洋軍閥,1927年,蔣介石下野,他一度去敲桂系李宗仁的門,李宗仁白崇禧就因為他過於投機,政治上靠不住而拒之門外。

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蔣介石與楊永泰

自恃有才的楊永泰並不灰心,通過熊式輝敲開了蔣介石的大門,從此開始了他個人走向高峰的軍師生涯。楊永泰初見蔣介石,一番對天下大勢各路諸侯的宏篇大論,一下就把蔣介石震住了。他前面的經歷加上學識,儼然諸葛亮出山。當然後面的一系列動作也證實了他的實力。

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蔣介石劇照

投蔣後第一個突出表現是幫助蔣介石“削藩”,搞定各路軍閥。策略概括為:以經濟方法瓦解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以政治方法解決閻錫山的第3集團軍,以軍事方法解決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以外交方法對付張學良的東北軍。寥寥數語如孔明的錦囊妙計,直接擊中蔣介石內心,立即提拔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也確實依靠他的策略解決了各路軍閥的難題。

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投蔣後的第二個突出表現是在1932年,蔣介石親赴武漢指揮對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時,楊永泰上了萬言書,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論,“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主張,這個萬言書,再次打動蔣介石,再次將他提拔重用,擔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秘書長,楊永泰又提出了在各縣實行“保甲法”,“整飭吏治,綜核名實,信賞必罰”等諸多措施“剿共”,鎮壓人民。楊永泰提出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圍剿”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運用,加上紅軍被李德的錯誤指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

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此後,楊永泰又為蔣介石出謀劃策,乘追擊紅軍之機,進入四川,並最終將四川牢牢控制在蔣介石手中。

就在楊永泰及其“新政學系”紅得發紫的時候,自然受到了來自國民黨內部的嫉恨,其實,陳立夫陳果夫的CC派早就看不慣他了,隨著各派系利用蔣介石安插各自親信的權力鬥爭的展開,派系鬥爭逐漸白熱化,蔣介石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也降低了對楊永泰的熱度,調整了他的位置,但說到底是不得已而為之,蔣對楊的信任是沒有變的。蔣調他當湖北省主席,CC派挑動學生公開遊行反對。蔣介石平息了CC系的倒楊風潮後,楊永泰帶著一種無法形容的惆悵,離開南京,逆江而上。但陳立夫恨楊入骨,一旦離開蔣介石的庇護,楊永泰迅速走向了自己的末日。

蔣介石的“第一軍師”,最先提“攘外必先安內”,死於內部暗殺

楊永泰劇照

1936年10月25日,楊永泰應邀赴日本駐漢口領事館宴會,宴會結束後,在漢口經漢關乘專用輪渡碼頭準備回武昌時,突然衝出一個刺客,向其連開數槍,楊應聲而倒。第一軍師就此結束了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