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婚齡改18歲?爲什麼我們卻不想早早結婚了?

法定婚齡改18歲?為什麼我們卻不想早早結婚了?

最近有代表提議,將我國男女法定結婚年齡下調至18週歲。

近幾年,我國許多地區的初婚年齡不斷提高,我們為什不想早結婚呢?

法定婚齡改18歲?為什麼我們卻不想早早結婚了?

那天與小凡聊天時,她向我抱怨,爸媽總是詢問她與男友的情況,時不時的暗示她早些結婚。

她說自己才剛24歲,正是大好年華,父母非要早早把自己往婚姻的火坑裡推。

我問她為什麼不想早些結婚,她說:“不結婚我可以過得更好,結婚反而把我困住了,想想婚後那些事就覺得悽慘。”

其實,聽了她的話,我很能理解,這並不是享樂主義。

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權衡了投入、收益和風險之後,發現這明明就是虧本買賣,所以我為什麼要結婚?

顯而易見,單身狀態在感情、金錢、時間等方面更加自由,更加有主動權,這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是很重要的。

法定婚齡改18歲?為什麼我們卻不想早早結婚了?

顧彬畢業於知名高校,畢業後三年便坐到了副經理的位置,在別人眼裡他是“人生贏家”,談起婚戀的問題時,他給了我三個字:不將就。

他說:“我找不到合適的,還不如不結,兩個世界的人怎麼能過到一起。” 的確,三觀不合、志趣不相投、品味差距大很難生活到一起。

畢竟,如今的我們所崇尚的生活不像過去那樣平淡或一成不變。

現在的我們不同於父輩,我們有更多自己的標準,同時自己也有更多角度的考慮,這算是一種進步,但是這也漸漸推後了我們結婚的年齡。

因為無論是前期尋找目標,還是後期考察目標是否合適,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這還是在理想的條件下。

法定婚齡改18歲?為什麼我們卻不想早早結婚了?

除了這些步入社會工作的人,那些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也有著自己的觀念。

嘉嘉上大四,即將面臨畢業,今年的她22歲,當我和她聊起這個話題時,她的第一反應是反問了我一句:“我為什麼要早早結婚?”

這個反應我既驚訝也不驚訝,我驚訝於她的反應之快,而她會這樣問我卻並不驚訝。

她說:“不努力的女孩子才是要嫁人的,我還這麼小,我可不想嫁人,等我很不努力了,不想奮鬥了,我才去結婚。”

的確,如今的我們,對實現個人價值有很高的訴求。

我們覺得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沒做,結婚後精力與資源必然會向家庭分流,從而減緩前進的腳步,所以寧願推遲結婚。

法定婚齡改18歲?為什麼我們卻不想早早結婚了?

除了主觀原因,我們不想結婚是因為受了一個客觀條件的影響——金錢。

如今的我們依然珍視愛情,但是會在愛情中留有更多的理性,同時我們也更明白金錢雖不是一切,卻是婚姻的一塊重要基石。

遠房表弟小林和他的女友經過多年的相伴與磨礪,步入了很良好的階段,他們都剛從大學畢業走向社會。

同樣的問題,他的答案同樣是:“短期不結。”

他說他希望達到一定的經濟實力後再結婚,希望婚後不會被諸如房貸、子女撫養等問題困擾。

“我認為婚後應該步入更好的階段,而不是兩個人為金錢問題而奔波,甚至牽涉父母,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爭吵,然後逐漸累積導致感情出現裂紋;這樣決定也是為了更好的維護來之不易的感情,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有無限可能,我們應該拼一把。”

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把婚姻妖魔化,只是我們還沒準備好,同時結婚也不是當下的最優解。

儘管如此,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立且獨特的,不可複製。

每個人都有自己該走的路,不要刻意模仿,也不要因為旁人的言行影響了你的決斷,才最為重要。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Sen森說”

(原創文章請勿私自轉載,需要轉載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