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王翰

葡萄酒 & 張騫?

葡萄和葡萄酒是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很多人都把葡萄的傳入歸功於“張騫“,畢竟張騫是“鑿空”西域的第一人。

其實這事真不是張騫乾的。

葡萄的東傳真正在史書中有記載的是在《漢書》與《太平御覽》中。據兩書記載,帶回葡萄的是——“貳師將軍"李廣利。

揭秘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莫高窟第323窟 張騫出使西域 初唐

當年張騫受命漢武帝出使西域,進出都被匈奴扣押,兩次都是趁人不備從匈奴中逃脫,性命都差點不保, 哪有時間想著葡萄。

第二次張騫出使西域是了幾車絲綢,之後中原與西域之間就展開了貿易往來,這其中根本沒提過葡萄。

而李廣利在公元前75年到公元前65年之間,曾三徵大宛,大獲全勝後帶著繳獲的天馬和當地的特產回到長安,其中就有葡萄的種子,或許也有葡萄乾、葡萄酒。所以1892年,張弼士先生創建的張裕釀酒公司將“黑皮諾(Pinot Noir)”和“白皮諾(Pinot Blanc)”給它們起名“大宛紅”“大宛香”

但是在當時,西域很多國家都有釀造葡萄酒的傳統技術,但人家一直把這個作為機密,根本不外傳。

揭秘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所以直到唐朝的時候,我們才釀出自己的葡萄酒!

而中原習得釀造葡萄酒的技藝,則得益於一個叫高昌的西域國家。高昌位於西域諸國的最東端,離中原很近。當年玄奘西天取經路過此地就受到了熱情款待。唐太宗時期,高昌被併入大唐,葡萄酒的製作秘方也就不保了。高昌釀造的葡萄酒就是用一種叫做“馬奶予葡萄”的葡萄品種釀造的。這種葡萄呈細長的橢圓形,可能名字也由此得來。後來唐朝也引進了這種葡萄,至此中原才製作出純正的葡萄酒,原本珍貴無比的皇家貢品也進了路邊的酒家。

所以晚清時期的張裕釀酒公司曾用長相思釀製的葡萄酒起名“高昌種”

古代的敦煌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絲路重鎮,從不缺美酒。莫高窟很多壁畫裡也都描繪了古人立夏釀酒(你們的vintage)、開設酒肆、飲美酒等場景。

揭秘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莫高窟第108窟 宅子酒肆 中唐

莫高窟108窟中描繪中唐時期的宅子酒肆。這個屬於比較高檔的,多為仕宦階層來此消費,往往設在一間廡殿頂、帶鴟吻的宅子內,裝修豪華,宅外設舞伎表演,宅內圍坐的酒客群中還有樂隊演奏。

還有比較百姓化的。

揭秘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莫高窟第12窟 帳篷酒肆 晚唐

莫高窟第12窟中還記載著晚唐時期的帳篷酒肆。即以簡易的布幕帳篷搭成,更大眾化,更接地氣。百姓來此任意喝上一碗,稱作“打碗”(可不是抖音上喝完酒砸碗的那個“打碗”)。可以隨時售賣零酒,也可以叫“散酒店”。

最近筆者為了一件事專門請教了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

筆者:“請問莫高窟壁畫上是‘粟米酒’還是‘葡萄酒’?”

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據專家說,釀酒圖像無法區分是做‘粟米’還是‘葡萄’。”

哈哈~

但唐朝詩人王翰在《涼州詞》中寫到“葡萄美酒夜光杯”,也說明葡萄酒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要用比較珍貴的夜光杯來盛。

李白詩曰:“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揭秘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這首詩既說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間,又說明了葡萄酒的珍貴,它像金叵羅一樣,可以作為少女出嫁的陪嫁。當時的胡人在長安還開設酒店,銷售西域的葡萄酒。

在元代,已經有大量的葡萄酒產品在市場銷售。《馬可·波羅遊記》記載:“在山西太原府,那裡有許多好葡萄園,釀造很多的葡萄酒,販運到各地去銷售。”

所以山西那裡,早就有這樣一首詩:“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

看來,當地老百姓,把種葡萄、釀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元朝統治者對葡萄酒非常喜愛,規定祭祀太廟必須用葡萄酒。並在山西的太原、江蘇的南京開闢葡萄園。至元28年在宮中建造葡萄酒室。

不知道,現在山西出產優質的國產葡萄酒是否與古人的智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揭秘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明朝時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處提到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寫到:“葡萄酒……駐顏色,耐寒。”就是說葡萄酒能增進健康,駐容養顏。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卷30中曾記載了我國栽培的葡萄品種有:“水晶葡萄,暈色帶白,如著粉形大而長,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兩種,酸甜兩味;綠葡萄,出蜀中,熟時色綠,至若西番之綠葡萄,名兔睛,味勝甜蜜,無核則異品也;瑣瑣葡萄,出西番,實小如胡椒,……雲南者,大如棗,味尤長。”

揭秘歷史:葡萄酒的釀造之法,真的是張騫帶到中國嗎?

好了,今天的歷史就寫到這。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首筆者最愛,關於酒的古詩詞:

《月下獨酌》(李白)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文章來源:酌蒲萄公社(ID:wineresidents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