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與海安的產業發展差距究竟在哪?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海安問道·四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在對標找差過程中,

我市以更高的站位對標審視,

以更寬廣的視野登高望遠,

以更開放的胸襟反躬自省,

在審視自我中超越自我。

把海安作為今後奮起直追的目標。

《新沂市報》、“新沂發佈”、“今日新沂”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海安問道》,敬請垂注。

四問海安:

這裡產業集聚為何這麼強?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隨著海安工業經濟問鼎南通、

躋身蘇中蘇北第一方陣,

遍地開花的特色產業集群,

讓海安贏得了產業培育“搖籃”美名。

6月底,海安開展6月份“月月看、家家到”項目建設觀摩活動,對各區鎮二季度擬申報市考核新開工項目,擬竣工、轉化達產項目,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進行集中觀摩。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目前,海安建有電梯設備、建材機械、鍛壓機械、磁性材料4個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紡織、時尚錦綸、混紡紗、繭絲綢等行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全國領先,是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中國時尚錦綸示範基地、全國首批繭絲綢服裝家紡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佔比40%以上。

海安積極打造“4+4+N”特色產業體系。高端化發展裝備製造、現代紡織、新材料、時尚錦綸四大主導產業,突破性發展機器人及智能控制、節能環保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及其配件、電子信息及航天航空四大新興產業,集聚打造傢俱、石材等消費類特色產業,形成原材料採購、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模式。集中精力攻關突破生物醫藥、石墨烯、高性能碳纖維等具有一定產業基礎、未來發展潛力較大的戰略新興產業。

強工業,

招商是手段,項目是過程,

產業集聚才是開花結果。

那麼,海安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奧秘究竟在哪裡?

一個幹部的兩張名片

梅軍,海安招商局副局長,他的身上還同時揣著一張“海安市投資促進中心主任”的名片。和梅軍一樣,海安市發改委、財政局、環保局等16個產業培育部門的黨員幹部,幾乎都擁有兩張名片,兩種身份。

這是為何?

“海安把全市工業企業按行業分為新能源、新材料、鍛壓機械、機器人、化纖等16個產業,選定16個部門分別作為牽頭部門,進行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產業板塊,優化產業結構”。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從不理解到支持,從“門外漢”到“行家裡手”,從被動應付到主動作為……培育部門主動帶領企業向上拜訪院校、協會,向外尋找項目。

如今,梅軍外出招商推介,“從不帶發言稿,海安產業發展有什麼、缺什麼、需要什麼?一清二楚!”

“不清楚不行,每月開一次產業集群會議,市領導針對產業的提問,細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壓力的傳遞,讓每一個產業牽頭部門須時刻關心重點企業動態、關注行業風向。

其實,梅軍要做的遠遠不止關注這些。按照“攀高親、拓視野、育後勁、壯龍頭、補鏈條、樹形象”的培育要求,他還要對接國內頂尖的行業協會、研究院所,舉辦專題招商推介、幫企業把關投資方向……

當然,部門牽頭,並非“單幹”,“一個幹部的兩張名片”匯聚的合力有著裂變效應。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中國製造2025》發佈後,海安決心培育機器人產業,並指定由市場監管局牽頭。但開發區軟件園、發改委等部門同樣熱心:發改委和招商局牽頭制訂機器人產業招商考核細則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引導蘇大機器人研究院與海鷹木業合作,生產出了國內首臺套傢俱企業噴塗機器人;軟件園和上海交大海安智能研究院牽頭,對國際國內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關鍵零部件等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及機器人研究所進行篩選,排出100家重點單位,製成《海安縣機器人產業招商目錄》……

其實,一個產業培育部門只是海安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冰山一角。在海安的產業集聚路徑中,還有“一本發展規劃、一所產業研究院、一批頂級專家、一條完整產業鏈、一個行業商會”。

其中,研究院 在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的海安特色工業板塊形成中,扮演著與眾不同的角色,這個角色的功能讓人震撼。

一個研究院的多重身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海安對這句至理名言進行了多重演繹,

賦予一個產業研究院N重身份,

用技術優勢“加碼”產業集聚。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 招商員,是產業研究院在無形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藉助與國內一流的研究院合作,海安借它們的影響力把企業請進來,與海安本土企業建立聯繫。

天楹集團的機器人環保焊接工作站就是上海交通大學海安智能裝備研究院與海安本土企業合作的一個縮影。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自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上海交大牽手,共建上海交大海安智能裝備研究院以來,已有10多種機器人“走進”各家企業,為各領域企業提供了各系列機器人及配套產線300多條,服務海安本土江蘇百協精鍛機床有限公司、西蒙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上海愛登堡電梯江蘇有限公司等近100家企業。

如今,行走海安,隨處都可能與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碰面。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通過“請進來”,海安讓產業研究院落地生根,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產業研究院更直接的作用是推動技術合作產業化。最早落戶海安高新區科創園的南京大學新材料產業研究院運作3年來,已孵化項目6個。

“通過技術入股、合作生產或憑藉技術引進投資,已成為海安產業鏈項目引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關負責人說。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 領航員,是產業研究院自身技術優勢的放大,在新產業培育中起著先行者作用。

在開發區軟件園劃出0.8平方公里,設立專業的機器人產業園,而最先引進和進駐平臺的,卻是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常州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四個以機器人為研發方向的研究院。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第一時間在園區轉化,成為機器人產業的第一批企業。蘇州大學與海安共建蘇州大學機器人產業研究院,主要面向現代企業工業應用。如今,該研究院已與昌榮機電、威爾曼科技、慧寧機電、億思特機器人等多家海安本地企業合作,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和機器人自動化項目。

目前,研究院已為海安8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實施了20多個工業項目轉型升級智能製造。

技術優勢迅速轉化為“窪地效應”:臺商投資的華斯雷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落戶;韓國慶南機器人投資財團帶領韓國3家機器人企業紮根;蘇州大學先進機器人研究院與園區多家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短短几年,海安機器人產業的規模已達30億元,海安正舉全市之力發展機器人產業,2017年還規劃了2.18平方公里的土地全力打造中國海安機器人未來小鎮

◆ 投資人,是產業研究院依靠技術投資與海安合作最直接的身份。

每年的“中科院專家海安行”活動中,都有幾十家中科院研究院所把最新技術帶到海安,與海安企業“結親”,而合作模式多為“技術入股”。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因為這些技術成果,大多符合海安的特色產業板塊,等於說是把準了海安特色產業板塊的投向,用科技力量推動項目投資,壯大產業集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主題活動已連辦4屆,海安全市各區鎮、部門、企業先後與中科院系統開展對接洽談活動80多次,中科院系統已有21家院所與海安市區鎮、企業聯合實施了47個項目,合作經費近3000萬元,成果轉化後實現銷售近20億元。在海安看來,為每個產業建研究院,或牽手眾多國內頂尖的研究院所,是為產業集聚增添了動力引擎。

通過集群培育,海安產業板塊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正朝著更合理、更優化的方向轉變,產業增長速度與質量也得到了保證。2017年,海安工業開票銷售突破千億大關,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6.94億元,增長10.2%;規模企業895家、億元企業220家。

新沂与海安的产业发展差距究竟在哪?

請關注下期報道《五問海安:這裡的創新激情為何這麼足?》

往期回顧

海安問道丨一問海安:這裡的發展氛圍為何這麼濃?

海安問道丨 二問海安:這裡的優質項目為何這麼多?

來源|新聞網絡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