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故事匯之一|一位農民的小紅本……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回望40年改革開放歷程,

風雲激盪,波瀾壯闊。

所有過去皆為序章。

“我們要以慶祝

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將改革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之聲,

吹響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角。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創新精神貫穿改革始終。今天,改革開放再出發,更是到了“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的緊迫時刻。要深入挖掘新沂各地用改革辦法解決問題、用創新思路推動發展的積極探索和鮮活經驗,充分展示“創新英雄”的風采,精準提煉“創新樣本”的價值,生動詮釋“創新驅動”的真諦,引領廣大幹部群眾不為傳統模式所限,不為過去經驗所縛,以敢想敢試、敢破敢立的強烈意識,不斷拓寬發展新視野,開闢改革新境界。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

人民群眾是改革的推動者,也是受益者。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新沂圍繞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努力提升經濟發展指數和百姓幸福指數。

改革開放40年雄壯激昂的交響樂章,百姓的故事永遠是最動人心絃的“好聲音”。記者走近百姓、深入一線,通過蹲點調研、解剖挖掘個例,以百姓的視角呈現改革的圖景,用發自百姓內心的聲音,唱響時代主旋律,用溫暖人心的筆觸和鏡頭,迸發出催人奮進的力量。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即日起,

《新沂發佈》推出

改革故事匯專題,

展現新沂大地蒸騰澎湃的

改革開放實踐,

生動描繪新沂人民

革故鼎新的精神風貌。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改革故事

作為一個農民,古墩村養豬大戶施友傳最值錢的東西是兩本紅本子,它們證明了她擁有的“財富”:住房,承包的土地。

施友傳的紅本子都抵押在銀行,從而每年能從銀行獲得近十萬元的抵押貸款,用於擴大養殖規模、改進設施,掙更多的錢。

讓農民的資產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沿著這條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路徑,這位農民從中獲得了實惠。

讓施友傳受益的“一權一房”,是新沂前幾年改革中放的“大招”,讓這位曾經以為自己會“一窮到底”的農戶,打贏了脫貧致富的“翻身仗”。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施友傳養豬,天遂人願,開始幾年,收成還不錯,但每賣出一批肥豬,都要先拿出一筆錢來還上一部分貸款,再加上規模有限,想致富還是挺難。施友傳很多次都想擴大規模,但又回到了原點——缺錢。

同施友傳一樣,唐店鎮馬場村農民侍虹谷在棋盤鎮大沖村成立“富景生態果蔬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260萬元承包流轉集體土地360畝,蔬菜大棚266個。一直以來,想提高大棚的檔次,同樣“缺錢”。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他們並不知道,一項即將對他產生重大影響的改革舉措正在他身邊悄然開展。

2009年7月,新沂市出臺《關於開展農村“一權一房”抵(質)押貸款工作的試行意見》。准許用農民的房屋產權證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

2009年11月,草橋鎮古墩村農民施友傳為自家一幢二層房屋辦理了江蘇省第一份農民房屋產權證。

2009年12月24日,施友傳以自家房屋做抵押,從銀行貸款8.6萬元用於養殖。我省農村房產抵押借款由此“破冰”。

2010年6月份,出欄150多頭豬,賣了30萬元。像施友傳這樣通過信用社支持,白手起家的農戶還有很多。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侍虹谷用211.95畝流轉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貸款29萬元,種植規模和產品不斷升級。

“這個組培室成活的小苗,每年有數億株。出售給國內外客商,每株有3元的收益。”日前,在新沂市棋盤鎮富景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經理侍紅谷指著培養皿中綠豆芽大小的小苗說。農民玩高科技,已掌握市場定價權。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同一塊土地,曾是“冷棚”、高效花卉棚、智能標準棚,如今成為多肉植物組培大型實驗室。位於大沖村的這片設施大棚,也曾有過讓人眼羨的產出。2011年,合作社赴湖南林科院,引進在零下23℃嚴寒下依然能生長的“紅火球”紫薇系列苗木,次年產值突破千萬元大關。

“近幾年,經我手出售的紫薇苗木高達700萬株。可沒想市場很快出現巨大波動,價格狂跌。”侍紅谷介紹,去年全國市場需求紫薇苗木僅600萬株,而在圃紫薇數量高達上億棵。“曾有客商以10元一株價格購買2000株小苗,3年生長成1.5米高大苗,出售價格僅8元。”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兩年不轉型,不解決“種什麼”,不懂得對接市場,致富棚照樣變“鬧心棚”。市場需求在哪?迎合年輕人休閒文化消費需求,傳統花卉種植戶一樣有出路。“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多肉植物,掉進‘肉坑’,無法自拔的小夥伴越來越多,市場極其廣闊。”侍紅谷發現,一種在新沂當地被稱為“老和尚牙”的地邊植物,卻被作為“景天科品種”多肉植物在溫室中呵護。

“在新沂馬陵山五華頂等地,數百年前它就被發現、種植。既然在野生環境中能生長,經過引種和培育,引導變異,形態變化後的景天科多肉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益。”

歷經4個月,社員從十二卷屬科多肉植物中選取玉扇、冰燈玉露、紫姬玉露等品種,用組培苗引進大棚。走進高8米、長22米,15絲膜高標準大棚,室外30℃高溫,棚內卻無比清涼。室內溫度一超過28℃,排風扇即自動感應排風。記者看到,薄膜棚頂上,工人甚至可以隨意走動,不用擔心破損。“一平方米造價9元,透光率可穩定保持至85%。”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苗圃裡,韓國進口的月光女神、月亮仙子、錦熊、紅醬紫椒等20多個科屬多肉植物,“萌萌噠”排列在一起。“這片面積不到3平方米,價值已超萬元。”基地新建的8000多平方米多肉種苗培育溫室,年收入有望突破千萬元。

侍紅谷開的網店最多一天可發346盆多肉植物。今年10月,他計劃開工建設一座1000平方米,集生產、電商、物流、包裝於一體的多肉植物電商園,屆時,花卉“馬路市場”就要搬上網絡。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不久,新沂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再次“發力”,率先啟動了“三權三房”工作。水面經營權和林權抵押貸款納入“一權一房”抵押貸款管理範圍,擴大到“三權一房”4個貸款品種。

農民通過“三權一房”拿到貸款3億多元。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改革·印記

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益。

“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重要內容,

只有明確了農戶的產權,

允許農民帶‘權’進城,才能讓農民捨得進城,

沒有後顧之憂。”市農辦主任李樹葆說。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李樹葆表示,

確權是此項改革的基礎性工作,

農民“三權”之中,

除農村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

農村宅基地使用、林權、水面承包權確權都進行登記。

確權是為了活權,比如鼓勵農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活權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貸款,以解決農民融資難、擔保難的困境。農民不僅能用住房財產權進行抵押,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有效激活了農村產權的沉睡資本。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改革·手記

用農民的獲得感檢驗改革成效。

在鄉間採訪,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會讓人有種“歸園田居”的衝動,

這很容易讓人忽略那道城鄉之間的鴻溝,

這道鴻溝不在於土和洋、

擺弄電腦或伺候田地,

甚至不在於貧和富,

而在於對於資產的自由支配權,

以及由這種支配權所影響的城鄉發展活力的差距。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城鄉之間的二元鴻溝由制度造成,需要在改革中慢慢消弭。我們知道,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就和其他各領域的改革一樣,無論是由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還是像小崗村那樣自下而上的推動,檢驗其成效的標準最終體現在百姓的獲得感上,老百姓得了實惠,說了好,才是真的好。

這次採訪就是一個檢驗改革成效的過程。在政府部門採訪,聽到的是改革的背景、初衷、意義,看到的是冷冰冰的數據,並不能讓記者有真切的感受;採訪農戶就不同了,只有初中學歷的施友傳說不清楚“改革”到底“改”了啥,但聽他真真切切地說,“紅本子派用場了。”“抵押貸款真的很方便。”“這樣的生活以前不敢想。”這些話讓人聽了踏實。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還在繼續,

還有深水蹚,鴻溝正在彌合,

但仍然存在,

希望今後的改革舉措更加接地氣,

改革故事汇之一|一位农民的小红本……

來源|新聞網絡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