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位支書的發言,真走心!(全文彙編)

这6位支书的发言,真走心!(全文汇编)

这6位支书的发言,真走心!(全文汇编)

在6月26日江蘇省委召開的“尋找老支書精神”座談會上,3位老支書代表分享了紮根基層的任職經歷,3位年輕的支部書記彙報了尋找學習身邊老支書精神的體會和感悟。下面是6位支書發言全文,分享給大家。

这6位支书的发言,真走心!(全文汇编)这6位支书的发言,真走心!(全文汇编)
这6位支书的发言,真走心!(全文汇编)

五十年執著堅守在村 讓村民都說共產黨好

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黨委書記 常德盛

我叫常德盛,是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黨委書記。幾十年來,參加過大大小小上千次座談會,但以“老支書精神”為主題還是第一次,讓我特別激動。對老支書們是巨大鼓舞,對我也是有力鞭策。世上最可貴的是精神。蔣巷走過的路,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政策指引,離不開黨員群眾的不懈奮鬥,更離不開“艱苦創業、開拓創新”蔣巷精神的支撐引領。

沒有什麼追求,比奉獻農民更有意義

我出生在蘇南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剛解放時,我正處於啟蒙時期,革命先烈救國救民的感人事蹟,深深銘刻在我幼小的心靈中。長大後漸漸懂得,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就是走先烈們沒有走完的路,為改變農村貧困落後的面貌繼續奮鬥。

半個世紀前,蔣巷村還是一個“泥牆草房、窮土惡水、疾病橫行”的貧困村,90%的人患有血吸蟲病,30多歲小夥子半數娶不上媳婦。當時,我就堅信“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只有落後的幹部,沒有落後的群眾,只要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天不能改,地一定能換”。我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積極實施治水改土,先後組織勞動力6萬餘工,花十多年時間,硬是用一根根扁擔一隻只筐,將1700畝低窪田填高1米多,建成優質糧田。改革開放後,我覺得不能滿足於農業“樣板村”,抓住發展市場經濟的有利契機,建成華東規模最大的輕、重鋼結構及輕質建材企業,蔣巷迎來了工業富民的“財富拐點”。米袋子、錢袋子鼓起來後,我就思考怎樣實現“常青樹”式發展,打造“百年老店”。我含淚推掉年創利100多萬但汙染嚴重的化工廠,前後投入上億元,大力發展農村生態觀光旅遊產業。現在村民們真正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沒有什麼擔子,比共同富裕更有分量

村幹部說話響不響,腰桿硬不硬,群眾不看你喊了多少口號,而是看你到底幹了多少實事,能不能帶領大家共同富裕。

我們根據村民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和家裡的實際情況,宜工的做工,凡適合在企業上班的到常盛集團就業;宜農的務農,將耕地向種田能手集中,全村1000多畝糧食基地由16人耕種,收入不比廠裡低;宜商的經商,村裡建成一批三產房,提供給有經商頭腦的村民,還幫助解決流動資金;宜副的則副,為有農技特長的村民提供種植養殖基地;安排年老體弱的村民幹些綠化管理、清潔衛生等公益性事務,年收入也在萬元以上。我們上世紀60年代建草房,70年代建瓦房,80年代建樓房,2000年村裡分兩期建成192幢“小洋房”,半價提供給村民,建設158套老年公寓免費提供居住。55歲以上村民每月發放600-2200元不等的養老金,村民過上比城裡人還要舒適的生活。

2017年,全村三產總產值達到10億元,村民人均收入4.5萬元。

沒有什麼境界,比心底無私更為坦蕩

入黨意味著奉獻,既然選擇當村支書,更要做到盡心、盡職、盡責,站得直、坐得端、行得正。農村是熟人社會,要把事情做好,最根本的是辦事公道、不徇私情。這樣,百姓才會敬重你、擁護你。

因為這份信念,始終沒驕傲、沒膨脹,保持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底色本色。這麼多年,我少拿了130多萬元的崗位報酬;兼任集團董事長,從未拿一分錢;幾百萬的績效獎勵,分文未取;企業轉制時,數千萬元的股份全部留給村民。有人說我傻,自己沒有留一股,個人利益都不要。我說,我不是什麼都不要,我要的是村民都說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

50多年來,我就是這樣坦坦蕩蕩,心中沒有任何掛礙,內心總是充滿感激、快樂和欣慰。

一輩子只做兩件事

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楊廣澤

我叫楊廣澤,今年67歲,來自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1977年,參與創建鄉辦紡織廠,1988年至今,擔任支部書記。幾十年來,我始終牢記支書這個身份,抓牢黨建這個“根”和“魂”,創造了企業“無一例勞資糾紛、無一起重大事故、無一筆失信記錄、無一次當上被告”的良好局面。2012年,公司黨委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從2.7萬到8.5億,不變的是黨建引領

有人說,非公企業是經濟組織,應該完全按照經濟組織規則培育,追求利潤最大化,黨建是個“累贅”,不利於市場競爭。我們從最初2.7萬元產值,到去年8.5億元銷售,黨建是貫穿始終的核心推動力。實踐證明:只有黨建強,非公企業才會真正強。

黨建工作做實做細了,必然促進生產力、提升競爭力。我們把黨建融入企業決策、生產經營、技術創新、質量管理等各個環節。每兩個月,黨委會召開一次理論學習會,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企業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在“三重一大”決策中,黨委會先研究,然後才啟動相關程序,抓住了根本、把準了方向。每次遇到瓶頸性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黨員。2013年,自動絡筒機控制部件頻繁發生故障,造成很大麻煩,黨委組織黨員科技攻關小組,組長張勇自學1500多個英文術語、查閱大量學術論文,吃住在工地反覆試驗,成功取得技術突破,每年節約60多萬元。他本人也成為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江蘇工匠”。牽頭組建江蘇省新型纖維紡紗工程中心,制訂國家行業標準10多項,推動企業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發展。

從1977到2018,不變的是社會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我們牢記總書記教導,努力做大做強,承擔應盡責任,反哺社會。

企業是一個大家庭,沒有“人”,企業就會“止”,我們堅持把富裕員工、關愛員工、服務員工,作為首要任務。黨委牽頭制定“12345”員工報酬權益保障機制,推動53 名一線員工成為技術股東。去年,員工人均收入達6.1萬元,連續10年年均增長10.2%。設立職工心理諮詢室,開展黨員幫扶員工“一帶三人”等活動,吸納110多名殘疾人就業。建立雙弘愛心互助基金,捐助300萬元,幫扶1300餘人次。這些黨建活動,有效地幫助員工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憂、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壓。黨建工作,看似與企業發展無關,實則密切相關,能夠把員工團結得更緊,把質量做得更高,把形象樹得更好。現在,公司每噸紗售價比市面至少高出500元,仍供不應求。

從2到106,不變的是先鋒本色

公司成立時,只有2名黨員,伴隨著企業發展,黨員隊伍壯大到106人。儘管人數多了,但成色不降、本色不變,先鋒作用不打折扣。

因應不同時期不同任務,我們與時俱進創新“一臺三崗”“一樹三學”“一定三諾”等5個“1+3”黨建工作法。近15年,公司發展新黨員47名,其中9名成為高級技師、22名成為技師。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黨支部,開展雙弘工匠、生產標兵、創新能手等評比活動,每年投入100多萬元培訓員工,與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等開展16個校企合作項目,成為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開展“三有三無”活動(關鍵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突擊攻堅有黨員,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身邊無次品、黨員身邊無違章),立出鮮明標杆,形成強大凝聚力,員工流動率一直低於3%。

這一輩子,我只想手上琢磨一種活兒,那就是紡紗;肩上扛起一份責任,那就是黨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將繼續堅守老支書精神,為非公黨建高質量、企業發展高質量,鞠躬盡瘁,奮鬥不已。

於平凡中踐初心 於小事中擔使命

南京市鼓樓區工人新村社區原黨委書記 谷寧麗

大家都說,社區幹部是“小巷總理”,大事小事都得管。我在社區工作近20年,回顧那些難忘的日日夜夜,有歡笑也有淚水,有付出也有收穫。其間,工人新村從一個老舊社區變身為全國文明社區,我本人也光榮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

基層工作再累,有股幹勁就不累

從走上社區書記崗位那天起,我就暗下決心,自己身上多了一副擔子、多了一份責任,無論工作多苦多累,我都要扛下來,才能不辜負組織的託付和群眾的期望。記得2003年,“非典”爆發,南京全市第一例病人就出現在附近,“防非”指揮部就設在我們社區。雖然自己心裡也有點怕,但為了群眾,我和“兩委”班子成員24小時輪流值班,宣傳“防非”知識,幫助購買藥品等,穩定群眾情緒。社區工作大都是“家長裡短”,有的群眾白天不在家、只能晚上去,工作日不在家、只好週末去,加班加點是常事。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期間,老父親病重住院,我沒有請過一天假,晚上忙到九十點鐘才能去醫院看一眼,第二天接著忙。後來我自己得了腎盂腎炎,為了不影響工作,只能抽中午時間去掛水。家裡人總是講,你不顧家也要顧顧自己的身體啊。但我就是這樣,只要一到社區,跟居民群眾在一起,渾身都是勁。

群眾工作再難,掏心窩子就不難

做社區工作,就是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難也要辦好。當年工人新村矛盾糾紛多,群眾意見大。我們從一件件小事著手,以心換心,主動為下崗職工辦低保,為殘疾人找工作,為吵架的小夫妻上門調解等等,密切了與群眾的感情。對涉及每家每戶的事情,我們建立黨員議事會、社區議事園,讓社區黨員群眾坐到一起,面對面擺問題,敞開心扉談想法,群眾的事情群眾議。社區原來有個小超市,因店面轉租要開火鍋店,周邊居民擔心油煙、噪音、消防等問題,集體上訪。社區黨委通過“一會一園”平臺,把黨員骨幹、居民代表、律師、專家等召集在一起,從早議到晚,擺事實講道理,成功化解了矛盾。從那以後,小區出新後續管理、固門工程、車輛禁停、自來水管網滲漏等,一個又一個問題迎刃而解。“一會一園”制度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老字號”。

社區力量再小,擰在一起就不小

社區在最基層,一沒權力、二少資源、三缺人手,往往會遇到“小馬拉大車”的困擾。那時候,我們還沒有30萬為民服務專項資金,為群眾辦事情捉襟見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堅持內挖、外引“兩條腿”走路。對內,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先後成立助老協會、養寵協會、書畫協會等草根社團,並分別建立3個協會黨支部,以黨員引領社團,以社團凝聚群眾。我們還成立黨員志願者服務站,組建16支志願服務隊,註冊志願者800多人,社區工作有了更多幫手。對外,把各方資源聚集起來。與南京政治學院、交警五大隊等7家單位開展共駐共建,爭取他們支持,資助困難家庭兒童上學,為孤寡老人開展家庭病床服務,幫助1400多人實現再就業。只要支部發動,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社區就能建成共同的美好家園。

雖然我已經離開社區書記崗位了,但心一直在社區。街道設立老支書會客廳,我積極參與,定期和一些年輕社區書記交流,發揮傳幫帶作用;今年年初暴雪,我帶著老伴,跟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上街掃雪;社區只要有活動,我都全程參加。我始終抱著一個念頭:作為一名老支書,退崗不能褪色,只要黨組織一聲召喚,我都會第一時間響應。

牢記總書記囑託 傳承老支書精神

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黨委書記 孟國棟

6個半月過去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馬莊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現在想起來依然熱血沸騰。總書記充分肯定我們建村以來4任老支書的精神,並叮囑我:“農村要發展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恰如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一路走來,馬莊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靠的是幾任老支書的接續奮鬥,靠的是黨員群眾的鼎力支持,靠的是老支書精神的傳承發揚。

王允清老支書教育我們:要心繫群眾,艱苦創業

王允清書記,是馬莊的第一任支部書記,原來是鄉里的財糧助理,下派馬莊任書記3年。那時,適逢公社大食堂和三年困難時期,為了馬莊的老百姓吃得上一頓飽飯,他想盡辦法多種瓜菜,平墳頭種胡蘿蔔,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大家渡過難關。他說,村支書就是為黨站崗放哨的,再苦再難再累也不怕。在他的幫助指導下,村裡黨員從3名發展到17名。他把家搬到村裡,兩個兒子都是在馬莊出生的。江蘇柳琴劇團以他為原型,創作了《花香萬家》柳琴戲來宣傳他的感人事蹟。

杜玉洪老支書教育我們:要耿直擔當、辦事認真

杜玉洪老支書,出身貧苦,沒有多少文化,但在他任村支書9年的時間裡,馬莊村完成了旱田改水田,老百姓破天荒地吃上了大米。在學大寨運動中,挖臺田、修水利,使全村70%的地塊都能排能灌,糧食穩產、高產。在修泵站時從三米多高的梁頭上摔下來,傷了腰部。當時年屆七旬,僅在病床上躺了三天,不顧勸阻重返工地。他一生大公無私、廉潔奉公,退休後幫助第二煤礦收坑木時,有人給他送菸酒送現金,想以次充好、以少充多,都被他一一拒絕,多次把禮品財物摔出門外,並嚴辭訓斥。他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規矩才能帶出好風氣。他現在90多歲了,還參加組織活動,積極發揮餘熱,為後輩們樹立了榜樣。

孫卓信老支書教育我們:要作風樸實、任勞任怨

孫卓信老支書經常講:沒有文化會吃虧的,我就吃了沒文化的虧。他十分重視人才,鼓勵村民培養孩子多讀書。在他任村支書15年時間裡,讀書在村裡蔚然成風,很多孩子讀書考學,走出農門。馬莊緊靠國營權臺煤礦和幾個縣辦煤礦,有的群眾到煤礦亂摸亂拿,帶壞了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了礦社關係。他反覆教育黨員群眾:“別讓工人老大哥,看不起咱。”不僅遏制貪圖便宜的亂象,還扭轉村風民風。後來,我們自己建礦,幾個煤礦都給了大力支持,他們都說:“相信孫老書記,錯不了的。”順利建礦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馬莊挖掘了第一桶金。

孟慶喜老支書教育我們:要解放思想,敢為人先

剛才,專題片《傳承》介紹到孟慶喜老支書,是我的父親。他1986年接任村支書,一干就是30年。堅持把強村富民作為畢生追求,始終解放思想,走在發展進步的前列,帶領馬莊村邁入轉型振興的快車道。他說:“我們馬莊人口袋富了,更要富腦袋”,創辦蘇北第一支農民銅管樂團,並實現“跨江進京、飄洋過海”的目標。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村裡未出現過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民風淳樸、幹勁十足。對家人要求很嚴,母親幹了15年村公共廁所保潔員,直至年齡大了幹不動。其間,有人勸我父親,可以給母親換個輕鬆些的崗位,但他總是笑笑,什麼也沒說。

50多年風雨歷程,老支書們忠心對黨、痴心為民,開拓進取、艱苦創業,是馬莊最可愛的人,是馬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面對老支書,面對常德盛同志這樣的老前輩老先進,我的內心忐忑不安,與你們相比,我做的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將緊握接力棒,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繼往開來、砥礪奮進,為建設更加美好新馬莊不懈奮鬥。

老支書教給我的“三字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 徐 川

教育,就是傳承。從事高校黨建工作,老支書們的言傳身教,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他們教給我的三字箴言:真善美。

真,就是說真話做真人,要真信真用

我們常說,只有自己信,才可能讓別人信。只有真信,才會真做,才能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為什麼加入中國共產黨》,談到過我身邊的老支書畢可友。有兩件事印象深刻,一是他親侄女保送研究生。當時有兩個名額,學院前三名有他侄女,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她學習好,又有親人是院領導,肯定板上釘釘。但他侄女卻說,如果她的伯伯不是支部書記,可能機會還大些。結果真的沒有她。面對大家的不解,畢書記說,升學考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情,決不能用組織賦予的權力,為自己家人謀私利;還有一件事兒,因“非典”封校,外地回來的學生要送去隔離觀察。他說:任何同學從外地回來,你們學生不許私自去接,你們還都是孩子,任何人不許冒這個險,只能我去接。生命裡很難遭遇生與死的考驗,但我從老支書身上,第一次實實在在看到,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就是真的力量。

善,就是向善向上,堅守信念不動搖

“善莫大於作忠”。堅持向善,就是要始終秉持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始終保持純潔如初的信念信仰。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教授,已88歲高齡,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60多年,出版了幾十本書,現在仍然每天寫文章,給青年學生講馬克思主義,講黨史黨建。他說:我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80多年的親身經歷,讓我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我入黨52年,也擔任過支部書記,更堅信共產黨的領導,更要對黨忠誠。陳教授諄諄教導我,從事高校黨建,特別是年輕同志,信仰、專業、職業三者必須統一。如果單純把它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是不行的。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同時也傳播一種信仰。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學生廓清思想上的迷霧,找準前進的方向,不迷惘,不彷徨。我想,這就是一個老支書“執事敬、與人忠”善的力量。

美,就是有黨性之美,有人格之美

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令人神往,身邊的老支書總能以身作則,在平凡中綻放黨性光彩。南航陳達院士,是一位有大愛的人,對黨對國防事業有著深深的忠誠和熱愛。清華大學畢業時,學校動員他留校任教。他卻說,“我學的是核科學,就應該到搞核研究的地方去。邊遠不邊遠,無所謂。我完全是黨培養出來的,我不去最艱苦的地方,誰去?”於是,他成了戈壁荒漠中核試驗基地的一員,開啟了投身“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漫漫征途。每每向陳院士請教,他很少講大道理,總是用娓娓道來的小故事教育我們。他說:“我這輩子最得意的事情是,國家45次核試驗我參加了41次。搞科研,隔三差五總會遇到困難,之所以能堅持下來,總是想到自己是一名黨員,應該完成好黨交給我們的任務。”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後,有很多大學、科研機構,允諾種種條件,邀請他去。陳院士說,在我還不是院士的時候,南航請我來工作,應當說有恩於我,我此生絕不負南航。這就是人格之美。

尋找老支書精神,就是要培養教育我們。讓我們年輕人從他們一言一行、一點一滴中,挖掘身邊的感觸感動,致敬身邊的平凡偉大,傳揚身邊的精神力量,更好地立足崗位,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奉獻青春。

為了永遠的傳承

周恩來紀念館黨總支書記 陳 明

我在周恩來紀念館已經工作20多年,每天都會被周恩來的光輝人格所薰陶和激勵,每天都會被身邊老支書精神所感染和打動,自己的境界也不斷得到啟迪和昇華。我想通過三個小物件,作個簡要彙報。

一份手抄稿:老支書媽媽的入黨誓詞

我手上這張褪了色的紅紙片,是一份入黨誓詞的手抄稿,上面工整地寫著:“自(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承認黨鋼(綱)黨章,遵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議,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不斷提高自己覺悟,積極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右上角是“我的入(黨)時日1964年8月4日”。

這份入黨誓詞的主人,是我的母親,也是一位農村老支書。幾十年間,母親的家搬過幾個地方,傢俱也更新多次,但這張紅紙片一直被母親珍藏。她時常教導我說,我們是總理家鄉的黨員,要念黨恩、感黨情,多想想入黨時說了什麼,多看看入黨後做了什麼。我也把這份入黨誓詞的故事與黨員同志分享,從中汲取黨性滋養,做到心中有信仰,眼中有榜樣。

一張讀書卡:三代支書的學而不已

我手上的卡片是紀念館讀書卡,館裡每位黨員、職工都有一張,用來記錄閱讀過的關於周恩來的書籍。1998年,時任支部書記金德華同志設計了第一張空白讀書卡,用於記錄讀書書目。2004年,張謹書記增加了固定的書名目錄欄,推薦大家選讀。2012年,我又修改增添了必讀書目欄,實現必讀書目閱讀全覆蓋。20年來,讀書卡升級出3個版本,黨員們讀恩來書、傳恩來精神,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館裡有專門的周恩來圖書室,藏有周恩來相關書籍數千冊,還有紅色書屋都可借閱圖書。每月28日,是我們黨員讀書日,大家一起暢談學習心得、交流學習體會,努力把周恩來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現在,我們館每一名黨員對周恩來的生平都能如數家珍,每年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論文50篇以上,中青年研究團隊在周恩來研究方面已成為全省排頭兵,也得益於這張小小的讀書卡。

這是一張參加座談會的請柬。今年3月1日,作為周恩來家鄉代表,我有幸受邀參加紀念週恩來誕辰120週年座談會。面對面,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心潮澎湃、鬥志昂揚。現在,我把這張請柬放在辦公室書櫃裡的醒目位置,因為它見證了這份工作的光榮和驕傲。對我來說,這是一份厚重的責任,激勵著我不斷前行。我們四次組織全體黨員和職工,開展集體通讀、分組研讀、領學研討總書記重要講話,在學深悟透、學以致用上下功夫、走在前。所有黨員都積極參與省委“對標‘六個傑出楷模’、學恩來踐初心”特別黨日活動,在這次深刻的政治洗禮和黨性鍛鍊中,進一步深化對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學習、理解和踐行。更加堅定我們弘揚恩來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告慰敬愛的周總理。

100年前,年輕的周恩來寫下“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豪邁寄語。今天,中華民族進入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這盛世,想必如總理所願。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擔當意識、陣地意識、精品意識,弘揚好恩來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打造好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