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小住在瓊海,突然萌生出走遍瓊海的念頭(其實真正的念頭是走遍海南,但無奈沒有開車過來,雖有租車偶爾為之尚可,經常如此代價太高,還是心疼腰包裡的銀子太少了呵呵),所以,走遍海南只有等到下次自駕過來再說了。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那就從瓊海開始咯。

瓊海有12個城鎮。近些年,瓊海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把全部12個鎮打造成獨具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的特色小鎮,形成一鎮一風情、一鎮一特色、一鎮一產業,對每個風情小鎮每條街道進行特色規劃,突出鮮明的當地建築特色,交融體現農耕文化、漁耕文化、紅色文化、黎苗文化,打造成一房一景觀,一戶一風情的瓊海模式。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這裡不妨再多囉嗦兩句,12個小鎮具體努力打造的特色如下:絲路天堂潮汐博鰲鎮;千年漁港蔚藍譚門鎮;南洋風情獨念中原鎮椰韻小鎮時尚長坡鎮;農耕文明康莊大路鎮;河畔人家水鄉萬泉鎮;綠野仙蹤桃園龍江鎮;紅色家園傳奇陽江鎮;湖伴七星古邑塔洋鎮;黎苗風彩小調會山鎮;民俗濃郁韻味石壁鎮;此外還有就是瓊海市政府所在地嘉積鎮,如此風格各異的小鎮,著實有走遍的必要,只是不知我能否真的說到做到了。好了,閒話少敘,進入正題,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南洋風情小鎮中原。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中原鎮位於瓊海市南部,東臨風光秀麗的萬泉河,西依巍峨壯觀的白石嶺,北與瓊海市政府所在地嘉積鎮接壤。素有“瓊海南部商埠”、“華僑之鄉”之稱,全鎮人口有3萬,而在南洋的華僑就有6萬多。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中原最吸引眼球的當屬鄰街的建築和街道兩旁的樹木了。街道兩旁,具有南洋建築風格色彩豔麗的鋪面和鬱鬱蔥蔥的藤蘿雨樹,構成了一幅極具南洋風采的美麗畫卷。漫步在街上,猶如置身於濃郁南洋風格的園林之中,既能感受田園般的清淨悠然,又能品味南洋風情的絢麗多彩。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藤蘿雨樹樹冠如蓋,造型獨特,樹幹上爬滿蕨類寄生植物,宛如穿上一件毛茸茸的綠毛衣。據說這種奇特的樹種就是由華僑上世紀80年代初從南洋引進,共有300餘棵,成為中原獨有的景觀之樹。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從市區坐公交車過來,也就是半個多小時的行程5元錢的車票,第一次到中原,是個下雨天,在街上匆匆轉了一圈便打道回府了。第二次來是和老婆領著外孫女兒一起來,我告訴她們說,不必漂洋過海,這裡就是南洋,咱們權當出國了,結果把她們婆孫倆哄得屁顛屁顛的,倒也把中原小鎮逛了個底透。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小鎮的主街總長不過二三公里,徜徉在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藤蘿雨樹下,穿梭在色彩絢爛造型各異的南洋風格的騎樓建築旁,果真彷彿到了南洋一般。尤其是在十八坡的那家南洋老咖啡館,據說裡面的物件都是古舊的南洋物件。老咖啡館附近有一座五層高的1927年由華僑出資興建的鐘樓,鐘樓與咖啡館都是極具年代感的南洋風格,鮮豔的牆體湮沒在椰林的懷抱裡。坐在咖啡館裡,目視著鐘樓,品嚐著苦澀的咖啡,此時自己的思緒會飄渺很遠很遠,彷彿真的已經置身於異國他鄉,在懷念著遙遠的中土大唐……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回來的車上,忽然發現博鰲機場和博鰲動車站竟然都在中原的境內,不由替中原憤憤不平起來,憑什麼你博鰲的門樓要蓋在我中原的院子裡?豈不是欺人太甚?但轉念又想,這可能是有意為之,博鰲的名頭響,牌子亮,來的客人多,出來進去從中原的院子過,不在我這撂點小錢,你好意思?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走遍瓊海之中原,一個被鄰居蓋了門樓的南洋風情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