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開發商拼全力自保的真相

仲量聯行10日發佈的簡報以上海為例,上半年上海新開樓盤項目增多,帶動整體市場成交量繼續回暖,二季度一手商品住宅成交共計12,251套,環比上漲21%;但因政府限價,新開樓盤價格低於市場預期。在二手房市場,由於更多房主降價吸引買家,二季度二手房價格繼上季度下跌後再次環比小幅下跌0.1%。

在一二線城市嚴厲調控、三四線城市大規模棚改和貨幣化安置推動下,三四線城市完成了階段性去庫存目標,中國樓市政策正在發生變化。近期,房地產開發商正在盡一切努力回籠現金,或採取其它方式自保。萬科作為大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其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未來不作地產並開始轉型。

中國融資政策收緊、監管措施不斷加碼、媒體報道也越來越咄咄逼人,這些讓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們在這個夏季感到了陣陣寒意。各大房企正拼盡全力,力保資金鍊不斷裂。

連續5個月登上房企銷售額榜首的碧桂園改變了擴張策略,嘗試犧牲規模甚至利潤來緩解融資壓力,保證現金流。來自多位碧桂園內部人士的消息稱,一些擴張戰略在內部已明確叫停,暫不對外宣揚。

其次,碧桂園現在一切工作都在圍繞現金展開,合作項目中不做不能操盤的項目。一些區域的多個合作項目已經退出或者正在退出,退出項目均是非操盤項目。並且,為了實現現金快速回流週轉,有的項目哪怕利潤轉負也要搶現金流。

7月10日,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黃志龍撰文表示,去庫存目標完成、棚改政策的調整預示著三四線城市房價的政策預期正在發生改變,加上房地產融資環境的收緊,或許只有身在一線的碧桂園、綠地等房企巨頭才能提前感知到三四線樓市的陣陣寒意。

危機來臨,現金為王,碧桂園並非唯一一家將運營重點放在現金流的房企。

房地產開發商拼全力自保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