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澤瀉育苗及採收加工


澤瀉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全株有毒,地下塊莖毒性較大。塊莖直徑1-3.5釐米,或更大。花葯長約1毫米,橢圓形,黃色,或淡綠色;瘦果橢圓形,或近矩圓形,種子紫褐色,具凸起。產黑龍江、吉林等省區。生於湖泊、河灣、溪流、水塘的淺水帶,沼澤、溝渠及低窪溼地亦有生長。花較大,花期較長,可用於花卉觀賞。

澤瀉亦可入藥,主治腎炎水腫、腎盂腎炎、腸炎洩瀉、小便不利等症。澤瀉具體功效有: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多見腎炎水腫、腳氣水腫,常與茯苓、豬苓、桂枝、焦白朮同用,如五苓散,或與豬苓、茯苓同用,如豬苓湯。用於痰飲眩暈、全身浮腫、口膩涎盛,可與白朮同用,如澤瀉湯,或與茯苓、半夏、蒼朮、陳皮同用。用於溼熱帶下,可與芡實、金櫻子、炮姜、苦參同用。用於腎陰不足、相火亢盛的遺精、耳鳴、眩暈等。

澤瀉育苗  培育良種是澤瀉栽培增產的重要措施,川澤瀉採用塊莖繁殖種子,建澤瀉用種子或塊莖繁殖種子。川澤瀉在培育種子方面有悠久的歷史,近年來在這方面有新的發展,創造了早熟種子培育新技術。摒棄了整個塊莖培育早熟種子的傳統方法。


種莖選擇 以四川為例,在冬至後採挖澤瀉球莖時,于田間進行單株選種。留種球莖必須選種田無病害侵染,球莖也無病害發生;種株生長髮育良好,川澤瀉必須是三稜子;球莖心芽綠色,未遭受凍害、損傷;球莖無側芽、側生小塊莖,以及頂部無分叉隆突;球莖大,形狀為球形、長橢圓形,無畸形、傷疤、腐爛或爛根;植株葉片平展,較矮壯。

種莖假植   選留的澤瀉種球莖,切去殘葉,保留葉柄長約7釐米,注意保護心芽,勿受損傷。培育早熟種子的,將種莖假植於避風的田角或水溝中,株行距7~10釐米,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假植田中灌淺水保溼。培育晚熟種子的,將種莖假植於翻鬆的溼潤土中,種莖緊挨著密栽,上面覆蓋稻草保溫防凍。

分苗移栽育種   澤瀉培育早熟種子的,由於假植地覆蓋塑料薄膜,土溫高,種莖出苗早。一般在立春後即分苗移栽於種子田中,覆蓋地膜保溫。種子田應進行翻耕、施基肥。種子田栽苗方法與大田移栽的方法、技術要求相同,栽苗的密度為一般株距33—35釐米、行距40—50釐米,密植的株距30—35釐米、行距32—38釐米。分苗移栽一般不到一週即會返青,於返青後噴生長刺激素920—次,以促其快速生長,早抽薹開花。


中耕除草、追肥三次,最後一次在將抽薹前,除氮肥外要加施磷、鉀肥。 培育澤瀉晚熟種子的,於3月中下旬分苗移栽於種子田,栽苗一般較稀,株行距40—45釐米。近年密植試驗株行距均在33釐米以下,效果很好,種子成熟較一致,不發芽的嫩籽減少,因而種子飽滿。主要原因是密植後,澤瀉植株基部晚抽生的花薹因植株鬱閉受到抑制,幾支主花薹發育良好,花期較一致,果實成熟也較一致。中耕除草、追肥與早熟種子培育相同。

澤瀉種子的採收加工  各地區種植澤瀉時間、自然條件不一樣,收穫時間也有不同。秋植的澤瀉絕大多數在植株枯萎時採收,廣西、廣東兩省種植冬澤瀉是在第二年未長出新葉前採收。建議澤瀉收穫期在冬至到大寒之間,在大部分植株枯黃時即可收穫。不宜收穫過早,否則球莖小,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內部多白液汁,頂端幼嫩,炕幹後頂端凹陷。澤瀉收穫過遲,則新芽萌生,球莖內養分被消耗,產量、質量均下降。

澤瀉收穫時,先用刀在球莖周圍劃一圈,將部分根劃斷,再拔起植株,然後削去泥土,除留中心中外其餘葉片剝除乾淨。


 採回的澤瀉球莖,攤在曬場上曝曬2—3天,使部分水分散失後,放入烘爐內攤開烘烤,火力先大後小,每隔24小時翻動1次,並清除爐上掉落的泥土雜質;第2天火力可適當減少,每12小時翻動1次,再次清除爐上的泥土雜質,並在澤瀉面上加蓋保溫;烘烤至第3天,待澤瀉球莖有5~6成干時,鬚根和粗皮已乾脆,便取出放入撞籠或去毛機內撞去鬚根和粗皮,這時爐溫保持50—60℃。

撞去鬚根粗皮的澤瀉球莖,放入硫磺爐內薰硫24小時,使其色白,取出堆放,用麻袋蓋上,使其發汗3—5天,再繼續上爐烘烤,爐溫保持45—50℃,並常翻動,直至乾透。最後再放人搐籠或去毛機內撞去殘留的鬚根和粗皮,即成為商品。 來源:中國農產信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