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從7月開始

我市連續遭遇四次強降雨

九縣區不同程度受災

在暴雨災害來臨之前

隴南各級黨委政府

聞“汛”而動

一條條預警信息

及時、準確發出

讓萬名群眾撤離到安全地帶

近日,我市各地被置於狂風暴雨之下,各縣區都遭受了暴洪災害。

不幸之幸,暴洪來臨前48小時、24小時、12小時、1小時……到前一秒,預警、雨情服務信息一條接一條發出,村級廣播、預警鑼聲、自助查詢的實時雨量信息……讓預警信號傳到每家每戶,群眾及時撤離,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點。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打開隴南發佈微信公眾號,進入鄉村大數據,可查詢到最權威的鄉鎮實時1小時雨量、6小時累積雨量和24小時累積雨量等,為廣大幹部群眾防汛抗洪提供便利。

進入汛期後,我市就對災害預警防範工作早安排、早部署。市委、市政府就防災減災工作迅速作出安排部署,及時預報汛情,做好應對準備,確保安全度汛。9縣區鄉鎮和相關部門災害防禦互動微信平臺也及時交流、反饋預防災害信息,為預警信息及時到位的發佈進一步拓寬了渠道。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為了有效提升全市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防禦的能力和水平,我市整合多部門各種災害監測預警設備等資源,建成了全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實現了氣象、水務、國土、安監、水文、環保、地震等7部門17類1500個監測站點資料和全市2.5萬名信息員的信息共享,成為及時、立體、全面反映多種自然災害特徵的綜合“信息庫”。每10分鐘指揮系統就會收到各監測點傳來的各類監測信息,險情即將發生時會自動報警,有效提高了防災減災和救災效率。

此次暴洪災害,隴南安全轉移1.64萬餘人。

“甘肅南大門”遭遇暴洪襲擊

1.5萬餘人轉移

12個小時,1.5萬餘名群眾得到緊急疏散、轉移。10日至11日,有著“甘肅南大門”“商貿古鎮”之稱的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轉移。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9日至11日,甘肅省中東部地區普降大到暴雨。長江上游支流白水江、白龍江水位暴漲。甘肅省最南端的隴南市文縣汛情尤為嚴峻。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據甘肅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介紹,截至11日7時,白水江文縣尚德站洪峰流量達到3300立方米每秒;碧口水庫入庫流量達3500立方米每秒。至11時,碧口水庫水位達到702米,超過汛限水位7米,下洩水量達2700立方米每秒。

據隴南市委宣傳部通報,這次暴洪災害已造成隴南市2.48萬戶、9.8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災情就是命令。11日以來,隴南市先後啟動Ⅳ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文縣縣委、縣政府向所有幹部吹響“集結號”。全縣幹部齊上陣,有些進村入戶緊急動員群眾轉移,有些守護、加固堤防,有些冒著危險看死盯牢災害隱患點。

災害發生以來,碧口鎮與外界的交通一直中斷。分片包鎮的幾名文縣領導幹部乘坐挖掘機,以“強攻”的姿態趕到災區“戰位”,文縣公安消防大隊官兵冒險開車趕赴災區。碧口鎮鎮區有1.6萬餘人,人口不亞於文縣縣城,群眾生命安全是頭等大事。從10日22時許開始,碧口鎮黨委和鎮政府動員所有鎮、村幹部和志願者共600多人,逐門逐戶組織群眾向安全地帶轉移。為了確保轉移不遺漏死角,他們反覆涉水排查,乘坐剷車救出多名群眾。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截至11日10時左右,碧口鎮累計轉移1.52萬人。碧口鎮鎮長肖輝已經連續兩個晚上沒有閤眼了。但他說,現在還要抓緊工作,調集救災物資,想盡辦法解決好轉移、疏散群眾的衣食住行問題。

據隴南市委宣傳部介紹,10日至11日,隴南市累計疏散、轉移群眾1.64萬餘人。

截至11日20時,文縣通往外界的公路依然中斷,當地幹部群眾仍在奮戰搶險。據甘肅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介紹,甘肅省委、省政府已加強協調、調度,全力支援抗洪搶險。

聞“汛”而動,隴南萬餘人安全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