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不要追捧那些已成長爲「恐龍」的獨角獸

黄奇帆:不要追捧那些已成长为“恐龙”的独角兽

對話老闆

300萬精英階層關心的財富先機

黄奇帆:不要追捧那些已成长为“恐龙”的独角兽

2018年初“兩會”之後,“獨角獸”概念引起了較多關注,近期隨著CDR基金獲批及申購,“獨角獸”概念再度引發熱議。明星企業小米的上市,更是讓“獨角獸”成為資本和輿論共同關注的寵兒。

但就在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財新傳媒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發展論壇上,卻給獨角獸風潮潑了一盆冷水。

在他看來,“投資獨角獸,最忌的就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對那些已經從獨角獸成長為‘恐龍’、市值與股價成長潛力在一定時期內基本喪失的企業去追捧投資。”

以下為黃奇帆演講內容:

目前,我國的研發投入總量並不小,已達到世界第二,並且每年增長率很高,到2020年,我國GDP將達到100萬億元左右,R&D(研究與開發)佔GDP的比例將達到2.5%,全社會研發投入將達到2.5萬億元。應該說,研發投入量已經不小了,關鍵要提高研發投入的產出效率。

為此,結合今天論壇“探索金融服務科創經濟新模式”的主題,我談六點意見:

一、分類指導,把握好“0—1”、“1—100”、“100—100萬”三大階段財政、金融的科研投入

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針對性推動創新的三個階段分類施策,分別予以財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入:第一階段是“0—1”,是原始基礎創新,是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無中生有的科技創新。這是高層次專業人才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在大專院校的工程中心、在大企業集團的研發中心搞出來的,需要的是國家科研經費、企業科研經費以及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的投入。

第二階段是“1—100”,是技術轉化創新,是技術創新、是基礎原理轉化為生產技術專利的創新,包括小試、中試,也包括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開發形成功能性樣機,確立生產工藝等,這是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乾的活。這方面就要調動各類智商高、情商高、有知識、肯下功夫鑽研又接地氣、瞭解市場的人,建立各類小微企業,在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做好技術轉化創新工作。目的是形成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生產過程。

第三階段是“100—100萬”,是大規模生產力形成,是將轉化成果變成大規模生產能力。比如一個手機雛形,怎麼變成幾百萬臺、幾千萬臺最後賣到全世界去呢?既要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這是各種開發區、大型企業投資的結果,也要通過產業鏈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二、三個“1/3”的專利股權分配體系,是做好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

有效的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和專利收益分配,能夠激發科技人員和機構的巨大創造活力。比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周圍,吸附了數千個專事成果轉化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了近萬億美元產值。很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成果收益分配的“3個1/3”。

美國《拜杜法案》規定,凡是使用政府科技或企業資本投入產生的成果,其知識產權獲得的收益“一分為三”:1/3歸學校或公司,1/3歸研發團隊,1/3歸負責轉化成果的中小創新企業。這個跟我國的不同在哪?

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一切專利歸國家和集體所有;2000年以來隨著科研體制的改革搞活,成果發明人可以獲得25%—50%的專利權;最近兩年,進一步放開,成果發明人享有股權可以50%甚至75%。政策的著力點主要是針對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加強激勵。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

要知道,能搞出“0—1”的不一定搞得出“1—100”,基礎創新的設計發明人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人、生產工藝轉化者、生產製造組織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給了發明人50%、75%的股權,最後好像沒看到太多的百萬、千萬、億萬富翁出來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儘管佔有50%—75%的股權專利,但由於沒有太多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專利效益最終體現不出來。

根本原因是缺少《拜杜法案》這樣的規定,缺少對轉化專利的企業予以激勵,導致創新成果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拜杜法案》,把科研機構、研發人員、科技企業三方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符合六個特徵的孵化器是抓好轉化基地的關鍵

一些地方搞孵化器,往往拿出一棟樓不分青紅皂白,免幾年房租,用低租金成本吸引一批科創類企業或中小企業,“拉進籃子都是菜”的搞法,除了熱鬧,效果不會好。

美國硅谷之所以孵化能力強,很關鍵的是,這些孵化器集合了6大功能:

一是項目甄別。聚焦專業領域,把好准入環節,分門別類,不能散而雜。生物醫藥孵化器,不能弄一堆機器人或其他行業的孵化企業。


二是培訓指導。創新創業者經過培訓,成功率一般可從10%提高到30%。


三是共享服務。公共實驗室、專用設備或專業設施,由孵化器提供。


四是股權投資。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投基金、引導基金等多層次投入體系,覆蓋企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


五是收購轉化。通過上市、集團收購、合資合作、成果轉讓等措施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六是資源集聚。

孵化器應成為行業信息傳遞、知識交流、人才彙集的窗口。

總之,歸納美國硅谷地區辦好孵化器的上述六項措施,可以啟發我們:搞孵化器、加速器不是搞房地產開發,一個省的創新平臺不在於各級地市州、區縣開發區大批量、排浪式地去搞幾十個上百個平臺,關鍵是要少而精的搞出若干個集聚上述六大功能的創新平臺足矣。一個符合要求的平臺可以孵化出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優秀高科技企業。

四、在“100—100萬”階段抓好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工作

從經驗看,獨角獸企業往往有五個特點:一是獨角獸企業通常產生於“100—100萬”階段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二是成長之後市值巨大;三是成長過程不斷吃錢,多輪融資,融資規模大;四是技術含量和商業模式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趨勢、成長潛力巨大;五是產品有時代意義、全球意義和巨大市場。

因此,發展獨角獸,應當重點在“100—100萬”這些大規模產業化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中,選擇有成為獨角獸可能的予以支持。

投資獨角獸,最忌的就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對那些已經從獨角獸成長為“恐龍”、市值與股價成長潛力在一定時期內基本喪失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對一些缺少真正技術含量、沒有前瞻性商業模式卻非常善於投機取巧、包裝的看似獨角獸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那些打著獨角獸的旗子不斷圈錢,又不斷出現高管跳槽、大股東股權抵押套現搞龐氏騙局的企業去追捧投資。

五、將VC、PE作為推動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殺手鐧

如果說資本市場是股權投資的戰場,獨角獸是科創企業的主力軍,那麼,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就是市場化選擇獨角獸的啄木鳥,是金融服務科創經濟的關鍵所在,是培育獨角獸企業的催化劑、良師益友。

美國的資本市場中,各類VC、PE集聚的資本總量達到10多萬億美元,我國現在註冊的PE類企業近5萬個,集聚的資本也就是五萬多億元,規模小、雜而散。

如何提高股權投資機構的質量和能力,是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

好的VC、PE公司有三個業務判斷標準:一是應當具有好的業績回報,其收益風險比、平均收益率、回報率、波動率等主要指標良好;二是有好的投資觀念、投資流程、投研人員,有好的風控體系、流程和措施;三是有好的、優化的公司組織架構,有較高的管理效率。

就服務科創企業而言,好的VC、PE公司,有的善於在“1—100”階段對前景看好的轉化創新類企業投資,有的善於在“100—100萬”階段跟蹤投資、慧眼識珠,正確選擇有成為獨角獸可能的企業,參與獨角獸企業的多輪投資活動,並能提供合理價格支持,促使企業上市時股價合理。

六、政府要為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建立良好環境

關於這一塊,政府主要可以做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發揮股權投資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包括出臺參考拜杜法案的政策、VC和PE服務科技創新政策、上市公司獨角獸制度,等等。


二是完善股權投資的政策環境,比如,對高科技股權投資,其企業所得稅可以按照15%予以徵收。


三是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領作用,與各類VC、PE結合,當好母基金。


四是完善以資本市場為主的多層次股權投資市場,暢通股權投資的退出通道。


五是推進提升VC、PE企業的品質,約束規範阻擋創新的不利因素。

只要做好了上述六大項工作,就一定能很大程度提高我國的科技研發投入產出能力,一定能更好的走出金融服務科創經濟的新模式,贏得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主動權。

黄奇帆:不要追捧那些已成长为“恐龙”的独角兽

大俠,文章看完了,給大夥說點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