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地藏經》大意(10)


下面佛接著說了: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已度』、『已成就』的是諸佛,『當度』、『當成就』的是諸菩薩,『未度』、『未成就』的就是這些天龍鬼神,這也是把十法界眾生全部都包括了。『地藏』是圓滿的性德,不要把“地藏”看作一個人,看作一個人,你在這裡頭就起疑惑了,問題就多了。你把地藏菩薩看作心地含藏圓滿周遍的德能,這問題就沒有了。所以此地地藏不代表一個人,代表圓滿周遍的性德。誰的性德?自己的性德,經文的本意確確實實如是。這樣殊勝不思議的境界,一般人看這個經,我們不能不懷疑。為什麼?他要真正懂得了,必然契入境界,依教修行。另外一種含糊籠統、粗心大意,這個經文念念就唸過了,沒有仔細去觀察。何以見得?他不相信,不能信受。

文殊菩薩在此說: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像文殊菩薩這樣的人才會相信、才會接受。文殊菩薩以下的善根智慧,聽了這個話怎麼能相信?怎麼可能接受?所以『必懷疑惑』,必定疑惑。『未免興謗』,這個是正常的。所以有些人不相信,說是佛經釋迦牟尼佛是全世界最會說大話的人,文殊菩薩就講過,這是正常現象。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所以文殊菩薩代我們啟請,求佛說明地藏菩薩在因地裡面怎樣修行、怎樣發願,他今天法會上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成就。希望能夠借世尊的開導,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文殊菩薩有請,世尊當然就有說了,一開頭用比喻上來說,說明地藏菩薩修行時劫的久遠,然後再告訴我們菩薩的『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威是講他的威德,神是講他的能力,就是神通,神通是屬於能力。威德、能力、他的志願,誓願就是志願,不可思議。這些到底說的是什麼?完全說的是當人性德,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性德不可思議,是說的這個。希望我們從這部經典的感發,使我們自己認識自己,將我們自己的性德透露出來,效法地藏行願。這是從事相上說,這一尊地藏菩薩就是我們修行的榜樣,我們要依照這個榜樣來塑造自己,自己就是地藏菩薩,這才真正契入。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這個懷疑就更嚴重了。佛講: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

我們大家都聞到了,地藏菩薩都聽到了,名字聽到了。

【或讚歎。】

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就是『讚歎』,南無這兩個字是恭敬的意思、是頂禮的意思、是禮拜的意思,就是讚歎。

【或瞻禮】

你們見到地藏菩薩像都會拜一拜。

【或稱名。或供養】

『稱名』是念菩薩名號,『供養』。

【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

你們也發心印《地藏菩薩經》,印地藏菩薩的像,這都在做,都做了。做了以後得什麼好處?

【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你看做這麼一點小小的好事,得的果報人間天上一百次的往來,不墮三惡道,這個果報未免太大了,這能叫人相信?而我們實際上所看到做這些事情的人,聞是菩薩名字讚歎、瞻禮、稱名、供養,做這些好事情的人,照樣墮三惡道,還照樣下地獄,沒有往返三十三天,這經上講的就矛盾了,釋迦牟尼佛有沒有騙我們?佛講的是句句都是實話,你沒看清楚,人家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什麼男子、什麼女人?關鍵的字眼就是在這個字,我們照這個幹法不行,得不到這個果報。此地講的善的標準,這個經是圓滿大乘經典,圓教大乘,此地這個善的標準也是圓滿的善。什麼是圓滿的善?《觀經》講的三福十一句統統都做到,才是此地講的“善男子、善女人”。

這十一句,想一想我們做到了沒有?然後再對一對,此地講的善男子,包不包括我在內?“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做到了多少?統統都做到才是此地善的標準。假如這十一句全都做到了,他對地藏菩薩這種修行法,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恐怕都是很保守的說法,決定不誇張,我們信得過。我們今天修學大乘,憑什麼?大乘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十一句統統要做到,像《無量壽經》、本經、《華嚴》、《法華》、《楞嚴》這是圓教經典,這十一句還要做得圓滿。每一句做到幾分之幾那不行,那個不夠圓滿,修學普通大乘經典可以,這種大乘經典不夠資格。所以那一個字是關鍵的字眼,不能不知道。

底下這是列舉事實做為我們修學的典範,做為我們修行的榜樣。第一個例子是大長者子,這是修學地藏法門的,修學地藏法門就叫做地藏菩薩。大長者子,經上沒有說出他的姓名,這個無關緊要,我們重視他的願行,這才要緊,是我們學習的地方。這個人見到佛的相好莊嚴,發心學佛。把這個例子擺在第一回合,用意很深。我們學佛,學得不快樂、不幸福,走到這個社會上人家一看你,學佛的人都倒黴,千萬不要學佛。你把佛法的形象都破壞了,這不但沒有功德,這是佛門的罪人,這擺在這一段是這個意思。凡是學佛的人,身體健康,長壽不老,自在快樂,這個是我們佛教形象,一看到你,你怎麼這麼快樂?怎麼這麼幸福?我學佛。學佛真的有這麼好,大家都來了。這一段真正的意思在此。

首先標顯出來,佛法是最現實的幸福人生,佛法不消極,特別是大乘佛法,標榜的是離苦得樂,你看經一開端,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知苦樂法,你看這一段經文顯示在此。使我們一看,對佛法生起仰慕之心,生起一個非學不可的這個意念。這是第一回合。

第二再舉婆羅門女。這都是說在久遠劫之前,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這個是地藏法門的開端,前面是叫你仰慕,大長者子是叫我們仰慕、羨慕,對佛法生起仰慕之心,生起歡喜之心,生起迫切需求之心,那個用意在此。然後再教你從哪裡下手?從哪裡入門?這就講到孝道,孝敬是佛法修學的根本法。所以在三福裡頭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孝親尊師從這做起。你想得到真正快樂、幸福、美滿的人生,你要從這裡下手,這是真正可以達到我們生活的目標,達到我們離苦得樂的願望。

婆羅門女裡面就舉出兩個例子,一個苦、一個樂。樂的是什麼?婆羅門女樂。苦的是什麼?她母親,她母親苦,這從果報上講。有果必有因。婆羅門女得的樂的因是什麼?是敬三寶,孝敬,三寶是老師,孝親尊師。她母親為什麼得的苦報?母親是不信三寶。要知道,不信三寶就是不孝順父母,三寶是老師,父母叫你去求學,你對老師不恭敬,不認真學,父母就憂心,這就不孝了。所以一開頭就擺明苦樂,孝、不孝,敬、不敬,它就把這個事情擺開。實在講是極其善巧方便把我們點醒,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覺悟。

這個孝女雖然常常勸導父母,父母沒有能夠完全相信,這個信心是進進退退的。所以死了以後,她的女兒想一想,在生時她的心行就能夠判斷來生的果報。心不好,行為也不好,必墮惡道。墮惡道之後要想方法去幫助她,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超度,佛門裡面為亡人超度的佛事的理論就是在《地藏經》上,我們從這個經典也得到真正超度的方法,這個經上講得就很清楚。她的方法是盡心盡力修福,真正是盡心盡力。為什麼?她把她自己家裡的房地都賣掉了,賣的錢去修福。

——文據聖一法師《地藏經講記》;淨空法師《地藏經》大意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地藏經》大意(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