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產婦跳樓事件,如何在感情之餘保有理性的認知

榆林產婦跳樓事件,如何在感情之餘保有理性的認知

圖片夕陽下的渾河岸邊,攝於2017年8月,喜歡逆光拍花花的感覺(圖文無關)

特約評論員:清風童鞋

最近的熱門新聞,榆林產婦跳樓事件,又一度將醫患關係推到了風口浪尖。事情導向性也一再發生反轉。

目前榆林衛計局最終調查結果也已經出來了:8月30日產婦馬某入院,經醫院診查有難產風險,醫生建議剖宮產種植妊娠,但家屬選擇自然分娩並簽字確認,31日產婦跳樓自殺:專家組認為,醫院產前告知手續完整,診療措施合理,搶救合規,但監護不到位。

事情也算有了一個初步結論,從結果來看,醫院的責任只是監護不到位,充其量只會受到一些譴責和輿論壓力,但是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大處罰。

反觀過來,此次事件的真正受害者其實就是孕婦本人及家屬,一屍兩命。

這件事也應該讓我們有一個反思,現在確實有很多醫患關係緊張,導致病人或者家屬對醫院或者醫生有牴觸情緒,但是既然去到了醫院,還是儘量要遵從醫囑,如果這次事件開始家屬就遵從了醫囑做剖宮產,也許就不會釀成後來的悲劇。

我們大多數人不屬於醫療系統的工作人員,所以我們在潛意識裡總是會把我們普通老百姓和醫生去對立。

我記得徐來就有幾個醫生朋友,我常常聽他們說要36個小時連軸轉不休息,每人手裡負責幾個甚至十幾個病人,每天都要巡房幾次,晚上累的不行回來還要熬夜寫論文,然後還會像學生一樣,經常有階段性的考試。

我們自己也上班,試想一下,你在睡眠不足高強度重壓力的工作之下,如何能每天都保持一個好情緒呢?

所以,有些患者常常責怪醫生語氣不好等等等等,其實我覺得,是我們對醫生的要求太高了。如果可以,他肯定也想跟你好好的溝通,更何況有時候真的會遇見蠻不講理的患者家屬(親人朋友生病,著急的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

所以說,我們對醫生的要求是不是可以放寬一些,至少不要對立,只要他是專業的、認真負責的,就可以認為他是一個號醫生。至於她語氣好不好,說話耐心不耐心,就請互相擔待,多多理解吧。

文章與圖片均來自原創,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