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如何在感情之余保有理性的认知

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如何在感情之余保有理性的认知

图片夕阳下的浑河岸边,摄于2017年8月,喜欢逆光拍花花的感觉(图文无关)

特约评论员:清风童鞋

最近的热门新闻,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又一度将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事情导向性也一再发生反转。

目前榆林卫计局最终调查结果也已经出来了:8月30日产妇马某入院,经医院诊查有难产风险,医生建议剖宫产种植妊娠,但家属选择自然分娩并签字确认,31日产妇跳楼自杀:专家组认为,医院产前告知手续完整,诊疗措施合理,抢救合规,但监护不到位。

事情也算有了一个初步结论,从结果来看,医院的责任只是监护不到位,充其量只会受到一些谴责和舆论压力,但是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大处罚。

反观过来,此次事件的真正受害者其实就是孕妇本人及家属,一尸两命。

这件事也应该让我们有一个反思,现在确实有很多医患关系紧张,导致病人或者家属对医院或者医生有抵触情绪,但是既然去到了医院,还是尽量要遵从医嘱,如果这次事件开始家属就遵从了医嘱做剖宫产,也许就不会酿成后来的悲剧。

我们大多数人不属于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所以我们在潜意识里总是会把我们普通老百姓和医生去对立。

我记得徐来就有几个医生朋友,我常常听他们说要36个小时连轴转不休息,每人手里负责几个甚至十几个病人,每天都要巡房几次,晚上累的不行回来还要熬夜写论文,然后还会像学生一样,经常有阶段性的考试。

我们自己也上班,试想一下,你在睡眠不足高强度重压力的工作之下,如何能每天都保持一个好情绪呢?

所以,有些患者常常责怪医生语气不好等等等等,其实我觉得,是我们对医生的要求太高了。如果可以,他肯定也想跟你好好的沟通,更何况有时候真的会遇见蛮不讲理的患者家属(亲人朋友生病,着急的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

所以说,我们对医生的要求是不是可以放宽一些,至少不要对立,只要他是专业的、认真负责的,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号医生。至于她语气好不好,说话耐心不耐心,就请互相担待,多多理解吧。

文章与图片均来自原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