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我國最牛逼的四項古代建築,每個都讓他們欽佩不已


中國的基建工程在國際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長城,是古代中國為抵禦不同時期塞北遊牧部落聯盟的侵襲,修築規模浩大的隔離牆或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

長城遺址跨越北京、天津等15個省市自治區,總計有四萬多處長城遺產,長城也是自人類文明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可以說是地球上重要的人造建物代表。1937年時,著名荷蘭裔美籍歷史通俗讀物作家房龍在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測:“中國的長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見的建築物”。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靈渠,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俗稱為陡河,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盤山渠道,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開鑿於秦代,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古以來是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

靈渠全長36.4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洩水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門等子工程組成。鏵嘴是靈渠最主要的分水設施,位於興安縣城東南2.5公里的湘江之中。前銳後鈍,狀似犁鏵。鏵嘴將湘江水分為兩股,其中七分水順大天平迴流到湘江,三分水經小天平和南渠注入灕江,即所謂的“湘七漓三”。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整個都江堰樞紐可分為堰首和灌溉水網兩大系統,其中堰首包括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此外還有內外金剛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屬建築。

2000年,都江堰以其為“當今世界年代久遠、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與青城山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