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後,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怎樣的變化?

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後,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怎樣的變化?

從1985年起的日本,自打全民炒房後,物價就迅速升高。

房價升高吸引人不斷去炒房,炒房就要還鉅額的房貸,由於房價升高的太快,造成了貨幣貶值速度加快,物價開始升高,但是工資上漲的速度遠遠補不上房價、物價上漲的速度,錢是越放越貶值,結果就是大家爭相將錢投資房產保值,造成市面上的流通資金變少,百姓購買力下降,經濟單一。

而揹負上鉅額的房貸那批人面臨著物價越高手裡的資金越來越週轉不開的局面,因為資產全部都在房子裡。

當年日本紙面上那些有房的人確實是資產很多,但是這些都是和房產綁定在一塊的,換句話說,房子值一千億也不敢賣,畢竟賣了第二天你就買不起,而這些房產富人手頭上的可支配資金是很少的,

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後,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怎樣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力很重要,倡導經濟的多元化,否則就是一個容易崩塌的經濟結構。

當年的日本正面臨一個那種危險的境遇。

90年代,擠掉日本經濟泡沫後,日本的經濟仰仗著發達的製造業和高端科技,經濟開始了“病後恢復”道路。

結果是大家今天所看到的,雖然目前日本的經濟結構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可以說是一個成熟而且健康的經濟體了。

擠掉泡沫給了日本一個健康的經濟。

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後,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怎樣的變化?

在擠掉房產泡沫之後,日本經濟出現這種變化:市面上的商品價格開始降低,不再講究一味的高價了,而是開始走商品物美價廉的道路;房價下跌,沒買房的居民消費能力明顯提升,讓企業利潤開始提高,從而壓低價格。

比如原來一件需要10萬日元的西裝開始賣到1萬日元,而由於小店“快餐”形式的價格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店裡,“優衣庫”就是在當時騰飛的。

還有一個就是高科技產業,擠破房產泡沫之後的日本,開始放輕傳統制造業的權重,走高科技經濟路線。

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後,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怎樣的變化?

勇敢”斷臂”之後,日本迎來了屬於它自己的健康經濟發展。

當然,代價是沉重的,日本至少花了10年的時間,用於恢復元氣。

90年代也成了日本經濟發展空白的十年。

老百姓不再將資金放在“房產”這個籃子裡,開始圖謀思變,各個行業就業率也得到提高,一個多元化發展的局面才得以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