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牛油果

又稱“鱷梨”,近些年在吃貨圈可謂是“網紅”級別的水果,“攻陷”了國人的餐桌。2010年,牛油果在中國的進口量僅2噸,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32100噸!中國幾乎所有的新式餐廳都有牛油果入菜的菜色,沙拉里不放幾片牛油果都不好意思說是沙拉,牛油果甚至一度成為了高端、健康、營養食物的代名詞。

這個吃起來味道並不明顯,口感也並非爽脆香甜的東西,是如何被“重口味”的中國人所接受的呢?原因很簡單,它的賣點並非口感和味道,而在於健康!人們將目光轉移到它身上,無外乎因為“美容佐餐”、“健康佳品”、“減肥神話”等關鍵詞……可是這些究竟是真是假?是營銷噱頭還是科學發現?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超級食物”成為健康焦慮的安心藥

在中國,被貼上“超級食物”、“超級水果”、“超級糧食”標籤的產品數不勝數,銷量也很驚人。因為,它們不光代表了“用上舶來品”這種帶有“小資情調”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們成為了對健康和食品安全長期帶有焦慮的中國人的一劑安心藥。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三種常見的超級食物

“進口又貴的東西肯定好”、“國外專家總不會騙人的”……許多中國人都這樣想。

實際上,曾有營養學家表示,“超級食物”就是宣傳上的噱頭,在營養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些食物在原產國可能只是一種普通食材,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被貼上“防癌、抗老、減肥、高營養”的標籤後,成功佔領市場。

牛油果有蛋白質,更有脂肪

就牛油果而言,宣傳的關鍵詞聚焦在“保護心臟,降低膽固醇,減肥”等,究其原因,是牛油果中含有約 2% 的蛋白質,而一般水果幾乎為零,這就是常有人說其有營養的原因。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牛油果含有其他水果都幾乎不含有的蛋白質不假,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其脂肪含量和熱量也很高!一個200g的牛油果,熱量約為332kcal,而一小碗100g米飯,熱量也才116kcal。

雖然牛油果的油脂中,70%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橄欖油非常類似。但是,油脂就是油脂,它們的熱量是不會變的。如果僅靠吃牛油果,而不改變原有的飲食搭配,那麼不僅不能減肥,反而還可能長胖。

因此,如果想吃牛油果來替代其他食物中不健康的脂肪,那就要減少一天中其他油脂的食用量。例如,把牛油果做成醬,取代常見的黃油和蛋黃醬等,用來塗麵包、拌意麵、做沙拉、做甜品……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牛油果:爆紅的背後

究竟這個小水果有什麼樣的魔力,使這麼多人失去理性,跳過那麼多可怕和科學的數據,近乎迷信的愛上這個水果呢?

營銷!營銷!還是營銷!

牛油果價格並不便宜,以小編所在的深圳為例,差不多要15塊一個,可謂水果中的輕奢品。

造成高價的原因,一是牛油果培育週期比較長,通常育苗後三年才能結果,六年才能豐產。而牛油果在全球的需求量都在與日俱增,供不應求。二是中國的牛油果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加上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牛油果的價格自然也就被抬高了。

於是營銷人員順水推舟,順勢而為,將牛油果包裝成了“水果中的奢侈品”,專供優雅富貴的上層人士食用。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如今很多人選擇吃牛油果的潛在原因亦是如此。彷彿吃了牛油果,就有了上層人士的生活方式,成了社會上游。說到底,牛油果只是販賣了一種“格調很高”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廣告商們還為它打上了無比健康的標籤:牛油果含的是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跟炸雞、薯片是不一樣的!

加上西方各路明星在社交網絡中的宣傳,牛油果成功地以“健康食品”、“超級食物”的形象深植入了人心,走向了神壇。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維密超模在ins上曬自己吃的帶牛油果的早餐

於是,美國每年的牛油果消費量保持 10~30% 的增長,而在中國,隨著生鮮電商的推動,牛油果這個吃起來像肥皂的水果也就成了眾人瘋搶的“超級水果”,鋪天蓋地的熱文、軟文更是將牛油果捧成了“養生萬金油”、“森林奶油”。

結尾小評

這篇文章只是為大家提供了另一方面的觀點,並不含有批判意味。

畢竟在所謂健康食品方面,國內的滋補品營銷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阿膠、冬蟲夏草、瑪卡、甚至韭菜...這些產品爭議性也很大,只是國產食品更喜歡貼的標籤是“滋陰壯陽”而已。

沒有無緣無故的欺騙,只有人性的貪婪和願意買單的群眾!

注:

文章部分內容來自發現澳洲,大白菜科技改編。

解密:牛油果爆紅背後的真相

聲明:本號所發非原創稿件、圖片均用於學習交流使用,並已註明文章來源。若涉及版權,請作者留言聯繫,小編會及時處理。

更多精彩請關注:大白菜科技(dbc61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