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翻子拳:如何在近身短打中巧妙借力?

螺旋翻子拳是獨立的武術拳種。在中國武術中極少有“絕對獨立”於其他武術門派之外的武術拳種。如果從親緣關係上講,螺旋翻子拳與武當道家武術的關係更近一些。本門拳法訓練內容豐富、訓練手段多樣,在不同的習練階段,根據不同的目的、用法有著不同的訓練方法。本門不同階段的拳術、器械、功法等套路總共有五十餘套。

螺旋翻子拳的拳理

螺旋翻子拳是以我國傳統文化的陰陽變化,螺旋運動(增力、減力)為理論依據,在道家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武術拳種。簡單地說,螺旋就是擰轉。早先的螺旋翻子拳創始人,巧妙地將這種力學原理應用到武術當中,使武術招法的勁力有了奇妙的效果。

螺旋在本門,一是指“招法"運動、變化的形式;二是指“勁力"(勁兒)運行的路線和方法。“翻子”則是指陰與陽、反與正、上與下、左與右、前與後、剛與柔、松與緊等各個對立面之間的變化以及相互轉化。螺旋翻子拳的絕妙之處就是在於把這些矛盾的因素巧妙地應用在武術的運用中,使其在搏擊中達到弱勝強、柔克剛、慢制快的目的。

螺旋翻子拳與其他翻子拳風格有本質上的不同,是不同的拳種。本門拳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初級階段,拳架適中,翻、閃變化迅捷,動作中規中矩;中級階段,動作柔中帶剛,剛柔並濟;高級階段,手法絲絲纏繞、綿綿不斷。

螺旋翻子拳:如何在近身短打中巧妙借力?

螺旋翻子拳的特點

螺旋翻子拳的總體風格是柔中帶剛、招法連續、手不走空、沾衣發勁、簡略直接。本門拳法講究慢中有快、虛實相間、吐納發力。演拳時,有時抑揚頓挫,有時又連綿起伏、絲絲不斷。它的功理功法講究一外練、二內練、三(內外)合練。運拳講究松、柔、自然,以松至柔,運柔成剛,剛柔並濟。

拳訓曰:“關節不松,柔勁不來。”

演拳時全身放鬆,步法靈活,閃展騰挪;身法要柔順,以腰為軸,左擰右旋,上起下伏;手法講究勾、掛、連、隨、翻、滾、綿、絲、纏、抹等;發勁時根據實戰需要使用多種勁力,如:寸、冷、綿、長、悠、滾、螺旋等。拳歌曰:“未動前,全身松,練拳要練螺旋功;步沉穩,身法活,螺旋轉換不放鬆;手轉環,肘螺旋,螺旋頓踏是真功。”

螺旋翻子拳講究近身短打,是技擊性很強的一個拳種。在實戰中,先破後打,隨之而進、路線簡短。

拳訓曰:“引則動,動則空,空則擊。”進攻時講究斜進、斜出;左翻右、右翻左、上翻下、前翻後,變幻莫測。

拳歌曰:“引撩抿挑把門開,迎門斜身把步邁,上下左右前後翻,陰陽螺旋法最快。”攻守時講究緊抱門戶、三尖對正、自然放鬆、從容應變。當對方向我攻擊時,我要隨機應變,用靈活的步法,螺旋轉動的身法躲避其鋒芒,並伺機反擊。

拳歌曰:“對方打我身如球,螺旋轉動(擰轉)莫停留,他避我進閃展走,陰陽剛柔意中求。”本門招法非常強調連手使用,招接招,式連式,環環相扣,翻生不止,攻中有防,防中寓攻,連綿不斷。拳歌曰:“一手翻三手,三盤翻九手,招招緊相隨,神仙也難走。”本門拳術的魂在於發勁。拳法的招、勁講究沾黏連隨,沾衣發勁。

拳訓曰:“招法是方式,發勁為拳魂。”拳歌曰:“招兒是皮,勁兒是骨,有皮沒骨非真虎。”動手時,本門對勁力要求是一引、二聽、三含、四發、五續。引,要讓對手動起來;聽,要識破對手招法及勁力走向;含,勁力要始終含在手,隨時待發;發,尋時機瞬間勁發出;續,當勁發出,後勁會接連不斷地發出。交手時,“招”與“勁”相呼應轉換變化是本門克敵制勝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法寶。

拳歌曰:“練好螺旋踏,任憑人來打,他打我不打,隨手變頓踏,不打何時打,螺旋身法處處打。”另外,攻擊防守形式多樣也是本門拳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核心特點:刁打擒拿,點按頓踏,挨幫擠靠,粘黏連隨,抹勾撇掛,纏綿翻滾,扯拉拽逼。

螺旋翻子拳經長期習練既可養生健體,又可防身禦敵,是中華武術這個大家庭中尚未被人們完全認識的一個“老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