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學習導讀(1)

第一期学习导读(1)

“吳江智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09日 08 版)

第一期学习导读(1)

恆力集團化纖智能車間一景。 資料圖片

地處長三角腹地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民營經濟發達,工業基礎紮實,地區生產總值較高,但主導產業仍集中在傳統領域。

從2013年開始,蘇州市吳江區開啟智能工業升級轉型之路。吳江區委書記沈國芳說,“吳江智造”緊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這條主線,以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裝備、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性電子商務六大關鍵環節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工業智能化,構建智能製造生態圈,推動吳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企業轉型帶動經濟提質

鑄造本來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但走進吳江的蘇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偌大的鋁合金熱交換器智能生產車間內,20多臺不同類型的機械手、AGV智能小車與零星的工人交互協作,這裡儼然是一個“機器人王國”。

幾年前,明志科技的車間裡還是人頭攢動。自從在國內鑄造行業建設首個省級智能化製造示範車間,實現了產品設計、打樣、生產、檢測等全過程智能化,生產質效明顯提升。公司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計算結果顯示,從2015年12月投入穩定生產以來,和傳統的鑄造車間相比,人力成本大約省去了50%,生產效率提升了73%,產品廢品率從4.5%降低到2%。

沈國芳說,“吳江智造”始終緊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一條主線”。在具體實施中,分為三個階段。2015—2017年為1.0階段,啟動實施智能工業發展“155計劃”,以示範帶試點,以試點促行動,建設智能車間,確立先發優勢;2018—2020年為2.0階段,重點構建由生命週期、系統層級和智能功能組成的三維智能製造系統架構,推動先進製造業、新興產業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發展,立足價值鏈全過程,發展智能工廠,創建智能製造示範區;“十四五”期間為3.0階段,通過新興產業“213工程”,實施智能製造騰飛計劃,讓智能製造走出工廠圍牆,實現與社會融合,發展智慧經濟,建立智慧生態圈。

吳江的企業轉型升級也帶動著區域經濟發展提質增效。來自吳江區經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實施智能技改的企業,合同交貨期平均縮短了30%,經濟效益平均增長了40%。2017年,吳江工業總產值、規上企業工業產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規上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超過30%。

緊扣六大關鍵環節

經過半年的調研,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秦威發現,“吳江智造”最大的特點是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他說:“吳江提出三個協同,倡導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協同,倡導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倡導政策扶持與機制倒逼協同。這大大加快了吳江製造業智能化的進程。”

吳江工業基礎紮實,地區生產總值較高,但主導產業集中在傳統領域,轉型壓力大。工業企業也存在大而不強、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在絲綢紡織業中,除恆力、盛虹等少數地標型企業外,總體處於產業鏈、價值鏈低端;作為裝備製造業代表的電梯產業,核心設備和關鍵技術掌握不夠,高端產品依然被國外品牌壟斷;新興產業尚未做強,新能源、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總量偏小,尚未形成一定的企業梯隊,產業國際化程度不夠;現代服務業新業態引進、培育速度不快,對全區經濟帶動能力有限。與此同時,發展的制約瓶頸日益凸顯。吳江土地開發強度已逼近30%警戒線,土地資源供給不足;企業質量效益指標偏低,生態環境容量有限,產業發展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人口紅利優勢消失和高層次人才匱乏成為吳江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瓶頸制約因素。

吳江區副區長戚振宇說,吳江工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從工業製造全流程再造的角度將智能製造細分為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裝備、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性電子商務等六大關鍵環節。通過全產業鏈佈局,消除當前製造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實現產品向高端供給和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這個根本目標。

秦威副教授與沈國芳合作完成的一份有關吳江智造的報告指出,“吳江智造”的最終目標是要完成五項轉變,即從人口紅利向技術紅利轉變、從簡單追求快速增長向追求質效提升轉變、從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管理模式轉變。

打造智能工業發展標杆

成立於2001年的博眾精工十七年如一日深耕智能裝備製造行業,在智能化及信息化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其定位於數字化工廠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及服務商,為吳江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提供服務。通鼎集團光纜二部車間的改造就是其中一例。

位於吳江震澤的通鼎集團投入2億元,在傳統光纜車間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並實施立體化、智能化改造。在通鼎光纜二部車間裡,實現了集群製造、集中監控、智能倉儲和物流。打造智能製造系統時,設備製造、集控平臺、網絡通信、信息化管理都是通鼎互聯旗下各子公司獨立承擔,智能物流的設備則藉助了博眾精工的力量。區內兩大優質企業強強聯手,使得項目成為國家光纜智能製造試點示範。

吳江既有上游的智能裝備提供商,也有下游的智能裝備使用者,有著很好的智能製造基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新動能既來自於傳統動能的改造提升,也來自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成長。“要堅持兩條腿走路,既優存量,又擴增量,全力打造智能工業發展標杆。”吳江區區長李銘說。

多年來,吳江區龍頭企業對標智能工廠,骨幹企業瞄準智能車間,中小企業試點智能環節,形成了良好的梯隊效應。全區累計引進工業機器人超過4000臺,工業機器人密度近90臺/萬人,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吳江建成9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0個省級示範智能車間,在江蘇省位居首位。

智能製造標杆企業不斷湧現,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吳江區共有智能製造示範企業105家,智能製造試點企業503家,40家企業擁有省級示範智能車間。國望高科等2家企業上榜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此外,蘇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密鑄造機器人智能砂芯生產裝備項目、蘇州信能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汽車發動機缸體孔數控多軸複合珩磨機項目,列入高端裝備趕超工程項目名單。

構建智能製造生態圈

經過多年智能製造的提升,如今,吳江企業積極投身工業智能化進程,在智能設計、智能生產、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共立項571項,累計投入達298億元,佔工業技改比重50%,引進、培育規上智能裝備企業共計90家,新增機器人數量共計2500臺(套),全區工業機器人密度超過每萬人90臺,大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沈國芳說,吳江目前正在構建智能製造的生態圈,引領吳江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智能製造推動高質量發展。數據表明,吳江的創新濃度不斷提升,兩化融合步伐不斷加速。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384家,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累積35家,新增各級兩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9家,新增各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點企業67家,創建省級以上示範試點企業21家,通鼎互聯入選國家級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5年的21.92件提升到2017年的40.76件。

“智能製造看似企業的事,但實際上也在倒逼政府管理的創新。”沈國芳說,基於大數據技術搭建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系統,實現企業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改革,促使企業轉型,加速淘汰落後產能,排出14個“兩高一低”行業作為重點整治對象,3年累積關停不達標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183家,集約利用土地,3年共計騰出土地24980.39畝。

★1.《“吳江智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刊發位置:2018年6月9日 《人民日報》第8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6/09/nw.D110000renmrb_20180609_1-08.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