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小的时侯,大约是1968年,有一天我的两个姐姐上西昌北山去捞松毛,天都快黑了,还没回来,家里着急了,带着我就往北门上去找。那时北山上还经常有狼出没,也听说过狼咬人的事,两个姐姐当时只有十来岁,这么晚了,不会出事吧?那个年代生活困难,谁家的孩子没有上山找过柴、捞过松毛?想上山去找吧,又怕走岔道,不敢再往前走,只有在岔路口等着。手电筒一直照着下山的路,等了很久,才看到两个瘦小的身影背着松毛下山来,如今想起这事儿,心里仍然还会有酸酸的感觉。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郁郁葱葱飞播林守护着邛海,守护着我们的家园--西昌。(2017年)

读初中后,我也经常和要好的同学上北山捞松毛,给家里找柴烧。早上起来热点饭,用搪瓷缸装上,再带点豆瓣酱,就是中午的干粮。那时上北山要经过飞播林管理局,才知道我们捞松毛的树林全是用飞机播种的飞播林。由于捞松毛的人较多,就只有多走几个地方,用竹子做的、或铁丝做的抓手,把松毛捞在一起,然后打成捆,再放在背夹子上,背回家。夏天雨季来临,各种野生菌也破土而出,我们又背上背兜到北山的飞播林捡菌子,因为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所以只要是菌子就通通捡走,背回家让大人们辨认。

这些,就是那个时候我所认识的飞播林。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尔乌山茂密的飞播林区。(2018年)

父亲冷登亿曾拍摄过许多飞播林的照片,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黑白片,也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彩色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飞播林的成长过程。成片的飞播林郁郁葱葱,风箱口的瞭望塔上,护林员时刻警惕着、守护着这片飞播林,并随时用无线电步话机报告飞播林是否有病虫害……

父亲用心记录着飞播林的成长。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风箱口瞭望塔依然屹立在群山之中。(2018年)

1958年,国家林业局与民航成都管理局达成协议,用苏制伊尔-14型609号飞机,在西昌市小庙附近山上进行试播,当时播种了1.6万亩,获得成功,而且长势很好。1959年,又沿西昌东西河一带飞播10.5万亩,成活率为60%,长势良好。到上世纪60年代已逐渐成林。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风箱口瞭望塔上,护林员用警惕的双眼守护着这片飞播。(上世纪七十年代)

1963年、1965年、1978年,国家林业局曾三次在西昌召开全国和南方飞播造林现场会,当时世界林业组织也曾派专员到西昌参观。一直到1982年,全州共飞播造林1097万亩,占全省的58%,年平均成林47.7万亩,连片林27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前不足21%上升到25%。

为了保护原有森林,为子孙后代造福,又以青山机场为基地,年年进行飞机播种造林。从1991年至1997年,共飞播造林300多万亩。凉山州也多年被评为飞播造林先进单位。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西昌县林业局的护林员正用无线电步话机报告飞播林是否有病虫害。(上世纪七十年代)

在《感受凉山变迁》一书中,收录了退休干部李良如“见证东西河飞播林区由荒山变森林”一文,文章比较详细地记录了飞播林的成长历程。

“1960年9月我来到西昌,见证了东西河由荒山变林海,经过林业工人的管护,飞播林区大树参天,郁郁葱葱。

1960年9月,我从外地考入西昌农校读书,校址在邛海边的西昌高级技校内,那时西昌东西河山上全是荒地。1958年国家开始用飞机在荒坡地上播种云南松,播种下去的松树种子开始生长。当时西昌城周边全是荒山,城里的居民、邛海边的农民要捡柴火,只有到泸山去捡干枝、割茅草,而且全靠人背、人挑。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飞播林正茁壮成长。冷登亿摄(1972年)

1958年,国家投资在东西河山上飞播造林,为了加强飞播造林的管护,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西昌城外北山建起造林所(现在凉山州飞播局),在四合乡、尔乌、大箐等地建起保护点,由专人管护飞播林区。经过多年的管理,飞播林健康成长。1965年,西河山上的荒山全部披上绿装。后来西昌城区、西郊乡的农民可以到西昌城外北山去捡柴火,高枧、川兴的农民可以拉上架车到尔乌山去捡干树枝、割茅草,大兴乡的农民可以到飞播林区去捞松毛、割茅草,海南乡的农民可以拉上架车到大菁山上去检柴,只有泸山、瑶山附近的农民才到泸山上找柴火。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尔乌山飞播林区。冷登亿摄(1983年)

1968年,单位伙食团停伙,要自己找柴火做饭,我们曾多次到北山瞭望台、温水沟的飞播林区去捡干树枝回来做燃料。林区内松树密密麻麻,林中松毛遍地。飞播林保护得很好,未遭破坏。

1970年以后,飞播站开始对飞播林区内的松树进行间伐。按照一定行距,将弱小的、多余的松树间伐掉。间伐的小径材卖给需要的农户作建房的椽皮、铺楼板,大的可以作檩料、楼木。间伐后为留下的树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看西昌飞播林那些关于时间的痕迹

东河飞播林区也成为人们游玩的好去处。冷登亿摄(1986年)

经过林业职工55年的细心管护,如今大部分树木已高达10米以上,直径都在20公分以上。昔日的荒山坡披上绿装。飞播林保护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造福西昌人民。我们要保护好这片飞播林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