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五過論: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

疏五過論: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

疏,梳理陳述。五過,五種過錯。本篇主要論述了診治疾病中的五種過錯,所以名為“疏五過論本篇的主要內容有:一、講述在診治過程中,醫生容易犯下的不結合病人的飲食、情志、貧富貴賤、脈象、本末等診治的各類錯誤;二、在篇末講述診治的幾項關鍵要領。

黃帝說:哎呀!真是深遠奧妙啊!研究醫學的道理就好像在俯視幽深的淵谷,好像在仰視天空的浮雲。俯視淵谷尚可測量其深度,仰視浮雲,卻不能測知其邊際。聖人的醫術,作為百姓依循的典範,其討論決定醫學上的認識,必定有一定的法則。遵守自然的常規和法則,依照醫學的原則治療疾病,從而為百姓造福。所以,醫事上有五過的說法,你知道嗎?

雷公離開座位再拜,回答說我年少識淺,天資愚笨,見聞不廣沒有聽說過五過的說法,只能在疾病的表象和名稱上進行比類,空洞地引用經文,而心裡卻無法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

黃帝說:凡在診病的時候,必須詢問患者的職業情況和職位高低。如果以前地位高而後來失勢,病人即使不中外邪,疾病也會由內而生,這種病叫“脫營”。如果是因以前富裕而後來破產貧困而發病的,病名就叫“失精”。這兩種病都是情志不舒,五臟的邪氣鬱結,使得病勢有所兼併而日趨深重所造成的。醫生在為其診察時,發現病位不在臟腑,軀體形態也沒有明顯變化,所以就容易產生疑惑,不能確定是什麼病,但患者的身體卻日漸消瘦,氣虛精竭,病勢深重,到時候就會陽氣消散、惡寒、時常驚駭不安。這種病之所以會逐漸深重,是情志鬱結,在外則耗損了衛氣,在內則劫奪了營血的緣故。醫生在診治疾病時,因為不瞭解病情而發生失誤。這是診治上的第一種易犯的過失。

疏五過論: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

凡是診察病人,必須先問他飲食起居和周圍環境情況。精神上的突然的歡樂,或是突然的痛苦,或是先歡樂而後痛苦,都會耗傷精氣,使人精氣衰竭,形體敗壞。暴怒會損傷陰氣,暴喜會損傷陽氣。陰陽有傷,則厥逆之氣上行,充滿經脈,就會使人形體贏瘦。愚陋粗淺的醫生診治這些疾病時,不知道該用補法還是用瀉法,也不瞭解病情,以致病人五臟的精氣日漸耗脫,邪氣乘虛而更加堅實。這是診治上的第二種易犯的過失。

善於診脈的醫生,必然能夠別異比類,分析奇恆,細緻深入地掌握疾病的變化規律。作為醫生而不懂得這個道理,那他的診療技術就難稱高明。這是診治上的第三種易犯的過失。

診察疾病時,對病人的貧賤、富貴、苦樂三種情況,必須詢問清楚。比如原來的封君公侯,喪失原來的封地,以及想封侯稱王而未能成功的。原來官高爵顯的人,一旦失勢,即使沒有被外邪所傷,精神上也已先傷,所以會身體敗壞,甚至死亡。如果是原來富有而後來貧窮的人,即使沒有外邪侵襲,也會發生皮毛枯焦、筋脈拘急的情況,進而出現痿蹩和拘攣對這類疾病,如果醫生不能認真對待,去轉變患者的精神狀態,而僅是順從病人之意,敷衍診治,以致在治療上丟掉法度,就會導致治療失敗,疾病不能治癒。這是診治上的第四種易犯的過失。

凡是診察疾病,必須瞭解發病的原因和全過程,並掌握疾病的相關情況。在切脈診病時,應注意男女的生理特點和病理差異,以及生離死別、情緒鬱結、憂愁恐懼喜怒等情志變化情況。這些都能使五臟空虛,氣血離散。如果醫生不知道這些,還談什麼診療技術呢!比如原來富有的人,由於失去了財勢而身心受到了大的傷害,以致筋脈消損衰絕,卻仍勉強勞作,以致津液不能滋生,所以形體傷敗,氣血內結,鬱而從陽化熱,使肌肉腐爛而生癰膿,或是產生寒熱病。粗陋的醫生治療時,總是針刺陰陽經脈,使氣血更加消散,病人的身體不能自如運動四肢拘攣轉筋,這樣,病人的死期也就不遠了。所以,醫生不能明辨病情,不問疾病發生的緣由,只能看到疾病的預後不良,也是粗陋的醫生。這是診治上的第五種易犯的過失。

以上所述的五種過失,都是由於所學醫術不精深,又不懂得人情世事而產生的。所以說醫術高明的醫生在診治疾病時,必須知道天地陰陽的變化,四時寒暑的變遷,五臟六腑間的相互關係,經脈的陰陽表裡,刺灸、砭石、毒藥等治療方法各自適宜的主要病證。聯繫人事的情況,掌握診治的常規,瞭解病人的貴賤貧富、體質強弱、年齡長幼、個性勇法,再審察疾病的部位,就可以瞭解發病的根本原因,再結合一年中八個重要節氣的氣候變化和人體三部九侯的脈象,就能準確無誤地診治疾病。

疏五過論: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

治病的關鍵,在於洞察病人體內元氣的強弱,來尋求邪正變化的機理。如果不能切中,其過失就在於不能正確認識表裡的關係。治療時應循經守則,不能搞錯取穴的原則。能夠這樣來治療,就可避免醫療上的過錯。如果不明白取穴的理法,妄用刺灸,就會使五臟鬱熱不散,癰瘍發於六腑。診病不能審慎詳密,就叫作失常。謹守這些常規來治療,自然就會和經旨相符。《上經》《下經》二書,都是研究度、陰陽、奇恆之道的。五臟之病,表現於氣色,取決於顏色。能從望診上了解病的終始而進行治療,就可以得心應手,無往不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