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山海經中,記載各種各樣的山神、天神等等,其中有一些神常年伴隨風雨,山海經東方第三列山系,自屍胡山起到無皋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經六千九百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卻長著羊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羊作祭品,祀神的米用黃米。這些山神,一出現就會起大風、下大雨、發大水而損壞莊稼。

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山海經·東山經》:“自屍胡之山至於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狀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

中央山系有座光山,這座山,山上到處有碧玉,山下到處流水。計蒙神便是居住於此,計蒙神有著人的身子,卻長著一顆龍頭,他常常在漳水的深淵裡暢遊,出入時一定有旋風急雨相伴隨。傳說計蒙神在共工與帝顓頊之戰中也有出場,計蒙屬帝顓頊一方,擊敗了共工。

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水。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傳說天帝的兩個女兒居住於洞庭山,她倆常在長江水的深淵中游玩。從澧水和沅水吹來的清風,交會在幽清的湘水淵潭上,這裡正是九條江水匯合的中間,她倆出入時都有旋風急雨相伴隨。

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出入必以飄風暴雨。”

西方山系中的江疑神以及中央山系的天愚神,在山海經中雖沒有直接記載著他們具有操控風雨或者出入便伴隨著風雨的能力,但卻都記載著他們所居住的山,都因他們在此,而常常颳起怪風下起怪雨,所以,這兩位神人的能力,當也具有風雨之力。

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兕,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雲之所出也。”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風雨。”

夔,上古神獸,在鐘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夔的形狀像普通的牛,具有青蒼色的身子卻沒有犄角,僅有一隻蹄子,出入海水時就一定有大風大雨相伴隨,它發出的亮光如同太陽和月亮,它吼叫的聲音如同雷響。傳說黃帝得到它,便用它的皮蒙鼓,再拿雷獸的骨頭敲打這鼓,響聲傳到五百里以外,用來威震天下。

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其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山海經中,具有風雨之力的並不止這些,如蚩尤與皇帝大戰中出現的風伯、雨師、應龍等等。大荒北經:“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山海經中一些具有風雨之力的天神與神獸


[本文圖片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