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薛城:低碳循環爲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新動力

山東商報棗莊訊(通訊員 耿建存 張瀟藝)7月8日,筆者走進位於棗莊市薛城區的山東奧瑟亞建陽炭黑有限公司,瞭解到該公司採用的是韓國奧瑟亞擁有三十年成熟經驗的炭黑技術,去年的年產值達到了兩億多元,就是這樣一家生產工藝,技術設備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化工產業,在生產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汙染的尾氣和廢氣,然而尾氣和廢氣在這裡卻變成了最好的能源。

究竟為何,筆者瞭解到,山東奧瑟亞建陽炭黑有限公司坐落在薛城區熱電多聯產循環經濟百億產業園,與之相鄰的,是棗莊市建陽熱電有限公司。兩個廠區間有一條密閉的管道相連,炭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通過管道輸送到建陽熱電,就成了最好的能源,其實這是薛城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一個縮影。近年來,薛城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為促進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起到重要作用。

筆者在現場看到,建陽熱電的3號鍋爐,也可以稱他為尾氣燃燒鍋爐,炭黑廠產生的尾氣,經過3號鍋爐的高溫燃燒,可以被我們直接用於發電,這樣既利用了其中的熱能,也解決了尾氣當中嚴重汙染物的排放問題。

將尾氣變為能源,這種資源再利用的低碳生產模式,在兩個廠區建立之初,就已經規劃完成了。據棗莊市建陽熱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松川介紹,2010年,薛城區就以建陽熱電為中心進行了規劃,當時規劃就是集熱電及炭黑尾氣為一體,建陽熱電常規情況下是利用130噸燃氣鍋爐,也就是3號爐進行尾氣綜合利用然後發電,避免3號鍋爐出現緊急狀況,該區又對1號鍋爐、2號鍋爐進行了改造,炭黑尾氣就直接摻入兩臺循環流化床鍋爐,目前這項技術在國內屬於獨一無二的技術。

炭黑尾氣用來發電,而發電過程中也會產生部分餘熱,建陽熱電又將之反饋到奧瑟亞建陽炭黑,利用這些餘熱進行炭黑生產。這樣,在建陽熱電和奧瑟亞建陽炭黑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小型的循環系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與奧瑟亞建陽炭黑之間的小循環,只是建陽熱電眾多資源綜合利用系統中的一個。在熱電多聯產循環經濟產業園,建陽熱電就像一個大型的中轉站,將各個企業的廢料納入,在發電的同時,輸出他們所需的熱量。

棗莊市建陽熱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松川說:“目前我們在利用炭黑尾氣的同時,我們將汙水處理廠的汙泥,包括周邊一些造紙企業的汙泥、造紙廢渣,以及汙水處理廠的生活汙泥綜合利用,同時我們建陽電廠也把發電之後的餘氣餘熱反饋到這些企業,真正實現了一個循環的經濟鏈條,這樣和我們建陽熱電相關的各個企業之間就實現了雙贏,產生了很明顯的經濟效益。”

據瞭解,建陽熱電汙泥焚燒熱電多聯產項目自2014年投產運營以來,年可替代標煤7.44萬噸,處理造紙汙泥27.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7.59噸/年,減少煙塵排放量130.76噸/年,達到供電量2.4億度/年,供熱量156.8萬GJ/年,供暖面積220萬平方米。

該公司同時非常重視環保,在設計時考慮到SNCR和SCR同時脫硝,石灰石石溼法脫硫,溼電除塵器進行除塵,現在實現了超低排放,緩解了棗莊市尤其是薛城區周邊地區的環保壓力,據棗莊市建陽熱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松川介紹。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臨金山銀山還是綠水青山的選擇。如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和魄力。薛城熱電多聯產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一個個循環系統,解決了工業廢氣及廢料這些汙染難題。看似簡單的廢物再利用,背後是薛城區產業園規劃者對循環經濟體系的充分解讀,和對保護綠水青山的堅定信念:只有走循環低碳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 “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美好目標。

山東薛城:低碳循環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