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迎來土帥逆襲風潮,歷史早就證明「爭冠看外教保級靠土帥」

中超迎來土帥逆襲風潮,歷史早就證明“爭冠看外教保級靠土帥”

也許是吳金貴率領上海申花拿了足協盃,陳金剛帶領長春亞泰成功保級,中超俱樂部突然又念起了土帥的好,一時間眾多球隊的帥位都和本土教練傳起了緋聞。李霄鵬執掌山東魯能、宮磊與重慶力帆眉來眼去、上港主教練的緋聞對象從斯科拉里變成了成耀東和謝暉……不管這些傳聞是否能夠成真,但可以確定的是,2018年中超的土帥數量肯定會超過2017年的3名。但是,這些土帥的命運都怎樣呢?

中超迎來土帥逆襲風潮,歷史早就證明“爭冠看外教保級靠土帥”

中超土帥最為風光的是2008年和2009年,分別有13位土帥和12位土帥。然後土帥在中超的數量逐年下降。2017賽季,16支中超球隊賽季初只有3名土帥——賈秀全、黎兵和馬林,而這三人最終都難逃下課的命運。2016賽季,16支球隊當中也只有3支球隊使用了本土教練,分別是河南建業的賈秀全、遼寧宏運的馬林、河北華夏幸福的李鐵。除了李鐵下課,其餘兩位倒是沒有在當年下課。但從歷史來看,一般外籍教練下課後,臨時接替的基本都是主帥。賽季初,外籍主教練數量在中超佔據絕對優勢。

不可否認的是,土帥與外籍主教練特別是名帥相比,在業務上存在一定的劣勢。但土帥也有自己的優勢,一是語言不存在隔閡,二是熟悉中超各種潛規則,三是價格便宜。之前中超就流傳爭冠看外教、保級看土帥的說法,已經被無數的實踐所證明。

中超迎來土帥逆襲風潮,歷史早就證明“爭冠看外教保級靠土帥”

與外教相比,土帥的下課幾率更大,下課時間更早,一旦球隊戰績不好,土帥往往就會成為替罪羊。因為土帥比外教便宜很多,下課的成本相對較低。但問題是,賽季初的主教練對球隊賽季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賽季初就選擇土帥的球隊,是不是能夠理解為早早放棄了對冠軍的渴求?

有消息稱,之所以這麼多球隊選擇土帥,是跟足協的要求有關。據傳,足協希望未來五到八年,中超球隊全部由本土教練來執教。這樣的消息和恆大的全華班不謀而合。只是,在經歷了全世界瘋狂爆買的中超,土帥能夠滿足這些土豪俱樂部的胃口嗎?土帥能夠鎮得住那些身價幾千萬歐的外援嗎?至少,恆大本賽季的選擇依然是外籍教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