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茶叶走出山,走出“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

欢迎关注农家之友头条号,了解更多广西农业资讯,生态农产品信息、休闲农业旅游资讯!

(本刊记者 刘光琳 通讯员 周家立 陈光琦)好茶出深山,广西在这方面得天独厚。连绵的群山,优沃的土壤,充沛的雨水,孕育了不少好茶。广西因此成为全国重要茶叶产区之一,主要生产绿茶、红茶、黑茶(六堡茶)和茉莉花茶等。

广西茶叶走出山,走出“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

柳州三江茶山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广西茶业都处在“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钱”这样一个怪圈。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着力提升桂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横县茉莉花茶、梧州六堡茶、凌云白毫茶、南山白毛茶、覃塘毛尖茶等逐渐蜚声全国,茶叶也成为广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2018年5月18日-2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大会共评选出108款茶叶金奖产品,其中广西横县的大森牌森茗雪芯花茶、梧州的茂圣牌六堡茶910717、柳城县伏侨牌伏虎金毫等3款茗茶榜上有名。

桂茶出山,走出了“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

广西茶叶走出山,走出“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

桂茶难“贵”

很长一段时间,提起那些与广西茶的历史典故,许多人信手拈来,但问及广西这些好茶里哪个品牌声名最盛,最受市场青睐,答案便模糊起来。

2012年11月,第二届中国(南宁)茶业茶文化博览会上,云南的普洱茶光芒四射,广西的茶品牌却有点黯淡。一面是广西产地的茶叶的品质备受推崇,一面是广西茶品牌的名气不够响亮,广西茶和业的尴尬境地使得广西茶产业形成“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钱”这样一个怪圈。

广西气候高温多雨,土壤多为呈酸性的红、黄土壤(PH4.5~6.5),宜茶土地资源潜力大。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受边远山区等条件的制约,当地农民惯以传统农业模式发展茶叶种植,种植始终处于个人“小打小闹”,茶叶加工也以家庭小厂原料毛茶为主,一直从事着传统意义上的茶叶农业种植生产。

广西茶叶走出山,走出“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

凌云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

在不少产茶区,古老的桂茶幽香醇厚,闻名遐迩,但千百年来,桂茶一般都是自家享用或招待客人,只有生活功能。如何能让可口的桂茶变产业经济效益,变成具有经济功能的利器,改变村寨的现状,成了政府部门的一道考题。

从好茶到名茶,广西茶还有多少距离?广西茶的出路在哪里?广西茶该如何走出“有茶叶无茶业”的窘境?

好山好水出好茶

广西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的独特气候,生态条件好,气候温暖,使得广西茶叶具有茶树生长期长,开采早,产量高等特点。通常春茶上市比江浙一带茶区早一个月,采茶季节与浙江、江苏的茶产区相比可以多三个月以上,时间长,产量潜力大。采收期长达9~10个月,采茶批次20~30次,比长江中、下游主茶区多采2~3个月。而广西高档春茶可以多采一个月,其中蕴含的商机无限,广西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正是看到这一点,近十多年来,广西各地茶产区政府部门审时度势,转变观念,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为了鼓励、扶持当地茶产业发展,广西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建基地、提质量、接龙头、树品牌、拓市场,有效促进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广西茶叶走出山,走出“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

首先,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广西进一步优化了茶叶优势区布局。桂西茶区重点发展“凌云白毫茶”,开发具有地方独特风味的红茶、黑茶,适度开发高品质白茶;桂南茶区重点打造“茉莉花茶”、桂南早春茶和广西黑茶优势产区;桂东南茶区主要以发展早春名优茶、红茶为主;桂东茶区主要以发展六堡茶为主,兼顾发展红茶、绿茶优势区;桂东北茶区重点打造生态早春绿茶、红茶和精品茶区生态旅游优势带。

其次,提升茶叶质量,建立标准化生产园区。不断提升和巩固加强已创建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标准茶园标准,加快推进集中连片茶园建设。同时,新创建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标准茶园要求达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要求。各地整合项目资金,加大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改造茶园基础设施,集成推广关键技术,提升茶产业水平。目前,广西共创建24个国家级茶叶标准园和32个自治区级茶叶标准园。

再次,培育壮大品牌,提高桂茶影响力。重点培育壮大黑茶类的“六堡茶”、红茶类的“桂红”、绿茶类的“桂绿”、花茶类的“茉莉花茶”与“桂花茶”等四大桂茶公用品牌。制定公用品牌种植、加工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统一包装标准,统一标识管理,统一品牌使用。实施品牌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推动优势产区品牌创建。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优胜劣汰,培育一批区域性茶叶著名品牌,通过重组优化,强化区域性品牌优势。

经过不懈努力,广西的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产地分布广,茶叶种类多样,还形成了完整的茶产业链,茶叶产品销路遍布全球。目前,广西拥有茶园面积110万亩,茶产量7.2万吨,毛茶总产值45亿元,成为全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地方优质茶品牌100多个,创新名茶30多种。

广西茶叶走出山,走出“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

此外,仅次于富硒大米的富硒茶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也成为了广西富硒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到2017年底,全区共建立富硒茶叶(含代用茶类)示范基地60多个,富硒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产量2300多吨,产值1.4亿元。目前,广西已获得认定的富硒茶有36款,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茉莉花茶、茯砖茶、金花茶、罗汉果养生茶、桑叶茶、黑紫米茶等10多种。首批评选出的“广西名优富硒产品”中,有6个产品为富硒茶叶。在历届恩施硒博会上,广西共有30个产品分别获得“中国名优硒产品”和“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其中有12个产品为富硒茶叶。

而今后,广西茶叶品牌发展方向主要以广西花茶、广西六堡茶、广西早春茶、广西富硒茶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